2021-4-9 | 英語論文
本文作者:成盛 單位:上海民航學院
在一周立波秀里,波波常常援引時事新聞和百姓議論熱點,在教學中援引事實熱點的好處有兩個:比如在講一組近義詞repentance和regret的時候,我提到釣魚島的問題。寫的“具結悔過”英文譯文是makeastatementofrepentance,而不用regret。Repentance表示的“悔改”,后悔之余還要采取措施改正。而近義詞regret只是表示遺憾、后悔,沒有主動改正的舉動。如果僅用regrettheoccurrence,那么日方對于釣魚島的問題到底是表示后悔這樣做,還是后悔做的太晚、后悔沒有做得更大,做了以后是否采取悔過的表現舉措就有問題了。
在奧巴馬競選風潮刮過太平洋,吹進各個校園的時候,正值英語演講比賽如火如荼展開之時。不少同學開始追星奧巴馬,我借機在第二課堂開了一個EnglishPublicSpeaking(公共英語演講)的講座,題為SayItLikeObama(像奧巴馬那樣演講)。參與的同學變現得興趣十足,他們的反饋:收益頗豐。
想象天馬橫空,模仿以假亂真。周立波想象力是蠻豐富的,撿一個例子。波波說,“什么叫不冷靜———用蛋砸石頭;什么叫冷靜———用石頭砸蛋。”其實,說課中也需要給學生想象的空間,在銜接處制造懸念。舉例來說,課文中inspiteofhisfriends’attemptstodissuadehim就可以從s’中’的位置和attempts的選詞和其復數形式中想象到眾多親友三番四次勸說FranchisChichester并最終失敗的情景(大學英語第一冊第二課)。
不僅如此,更重要的是提出問題給學生想象的機會。同樣上面那篇課文,我在教學時問為什么FranchisChichester要這樣做?為什么他受到這樣的歡迎和榮耀?為什么是這樣的事發生在英國而不是在中國?為什么課文中第一個環球航行成功的而收到伊麗莎白封爵的是SirFrancisDrake,而不是我們歷史課本上熟悉的麥哲倫?在介紹新的英語表達方式時,也需要提問,激發同學們的想象。比如,在介紹characterLines、undertheweather、wearherapronhigh這些詞組時,得先讓同學猜其意思。characterLines意為皺紋。
對于character同學們熟悉的意思是性格。其實這是一個源自希臘語的外來詞,本義就是“刻劃”。而性格是又是由歲月中刻劃的結果。所以,用character婉稱皺紋頗有雙關之妙。“當一個感覺是undertheweather(在惡劣的天氣下)會怎么樣呢?”用這種朦朧的方式表達“生病”之意不愧是想象的杰作。至于wearherapronhigh,不是說朝鮮婦女的民族服裝,到底是什么就留給您讀者猜了。其實語言本身的產生就是想象的結晶,要讓同學們體會其中的樂趣。
穿插有熱門事集合編段子,收尾有關鍵詞串聯成歌曲。這似乎是一周立波秀的保留節目。在這個精彩的收尾中,前面的“笑點”串聯起來,促成節目結束但印象在目、余響在耳的效果。一節課在結束前,也要讓本節課所涉及知識中的要點、難點、疑點串聯起來,使難點不難、疑點不疑、要點好記。當然嗓子沒那么好,也不一定要一展歌喉。形式可以不一,但是這個收尾環節還是必須的,可以是編一個故事、是組一列圖片、更多時候ppt的精華回放和解說集萃。
波波秀和課堂教學的不同之處:波波秀每臺戲各自獨立成章,之間并無太大關聯;每場戲有段子和笑話串聯而成,這些笑話之間也沒有嚴格的邏輯依存關系。而課堂教學中每堂課都是整個教學體系的一個環節,遵循由淺入深的認知規律,先教后練,環環相扣,教練結合、反復鞏固。另外,波波秀是周立波個人舞臺秀,他是主體,他的逗樂是為了繼續逗樂,最終目的是“尋開心朋友”的腰包。課堂教學不是個人秀,更在于互動的過程,施教者不是主體,受教者才是主體。
在這個過程中,不是要追求當場樂翻,更是要留下回味無限;不止在給出“老有勁”的回答,更在于提出“有味道”的問題給同學們思考。input(信息輸入)的目的是為了output(信息輸出)。也就是教是為了不教,最終目的是激發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習慣,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尋找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