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人事管理論文
作者:陳媛華 單位:西華師范大學人事處
研究表明圖書館人事改革研究與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聯系緊密。通過對研究成果發表的時間段的分析可以發現,相關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2000—2010年這一時間段,這一時間段正是我國事業單位改革的重要時期,此時圖書館學者紛紛跟隨改革的浪潮響應我國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政策的號召,積極以推出研究成果的方式對圖書館的適應性發展獻計獻策,體現圖書館人與時俱進的思想和作風。綜上所述,圖書館人事管理與改革研究適應于不同的時期,每一個階段的研究內容和研究范圍可能會隨之變化,但基于一個共同點,就是適應同一時期的事業單位的發展,研究以促進圖書館的適應性發展。
圖書館人事管理現狀
隨著網絡的發展,圖書館擔負的任務增多,面臨一個激烈競爭的環境,圖書館人事管理和改革必須朝著有利于競爭的方向發展。為了改變我國大多數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綜合素質偏低、學習意識不夠、競爭能力不強、工作效率低下的狀況,高校圖書館紛紛進行人事制度改革,以提高圖書館的整體工作水平和工作積極性。于是,不少高校圖書館相繼將“競爭上崗”“引進非事業編制人員”[2]引入到圖書館的人事制度改革之中,這次人事制度改革,在形式上改變了圖書館長期以來形成的思想散漫、不求進取的狀態,增強了員工的競爭意識,凸顯了員工的危機感和緊迫感,轉變了思想觀念。但是從實質上分析我國高校圖書館的現狀,大多數高校圖書館仍然普遍存在著職工綜合素質偏低、學習意識不夠、競爭能力不強、工作效率偏低的局面。改革并沒有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高校圖書館人事管理的分析及改進
(1)對“競爭上崗”人事制度管理的分析。信息時代的到來給信息社會帶來競爭,也給有信息功能的高校圖書館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發展空間,同時又蘊含著嚴峻的考驗與挑戰,圖書館要在信息社會適應發展的需要,就要有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目前,多數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來源于學校人事處的安排,人員的引進和調配主要由學校人事處負責,圖書館在這方面沒有主動權,只能被動接納,因此有些博士家屬、老師子女等關系戶就進入圖書館,造成圖書館工作人員結構單一[3],這極不利于圖書館的發展。為了適應圖書館的發展,就應該采取有效的人事管理制度對圖書館工作人員進行管理。“競爭上崗”是為了適應圖書館的競爭環境而設立的一項人事管理制度。其主要做法就是實行崗位聘任制,按需設崗、按崗競聘。它的核心內容就是按需設立崗位,通過崗位進行招聘、聘任,這種形式突出崗位的主導地位,從而淡化工作人員職稱和學歷等因素的身份。從理論上分析,這種人事管理制度對于圖書館員工的危機意識、競爭意識、進取意識等激勵因素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提升[4]。
(2)對“引進非事業編制人員”人事制度管理的分析。近年來,由于高校工作人員編制的限定,而新建圖書館又需要大量工作人員,這之間出現了一定的矛盾。高校工作人員編制限制著高校人員的引進數量,大多數高校把新進人員的學歷提高到碩士、博士學歷,而圖書館的業務屬于基礎性服務業務,低學歷人員完全能勝任,再加上圖書館的待遇和福利,難以吸引大多數的高學歷人才,因此這一標準限制了人員的引進,限制了圖書館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引進非事業編制人員”不失為一種好的人事管理制度,這不僅能彌補圖書館工作人員的不足,同時也能給圖書館工作人員帶來競爭和激勵。
(3)兩種人事制度管理在圖書館發展中的應用及改進。“競爭上崗”人事管理制度首先涉及設崗,科學設崗是人事改革的前提和基礎,是一項科學性、專業性都較強的工作。過去“因人設崗”弊端很多,現在要因事設崗,按崗聘人,要對圖書館各崗位進行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對具體崗位的出設與不設、設多少、怎么設等做出準確的結論。崗位設置的第二步就是崗位定級,圖書館崗位定級也同樣分為兩大類,即行政管理崗位的定級和專業技術崗位的定級。此種政策強調該崗位的任職資格,也就是說在這種政策下,員工從事何種崗位的工作,是以該崗位的任職資格為標準,而其職稱、學歷、年齡和工齡則為輔助參考項。這種政策嚴重沖擊著學歷職稱人事管理制度。但是學歷、職稱的人事管理制度在事業單位包括高校圖書館中實行的時間較長,認可度高。所以競爭上崗的人事制度不能完全置學歷、職稱于不顧,應該兼有照顧。同時職稱、學歷在促使圖書館工作人員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提高業務水平和專業理論素養,對于促進圖書館各項業務的開展與圖書館的發展等方面仍然有著非常大的積極作用。
引進非事業編制人員的人事制度管理和改革有效地回避了學校的人員編制問題,也解決了圖書館工作人員的需求。引進非事業編制人員人事制度的實行有著積極的意義,不僅是對現有崗位的補充,更是走出了人事制度改革關鍵的一步。來應聘的人員大多是剛畢業的學生,有專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等,他們都是年輕的一代,有著扎實的知識基礎、積極健康的心態和活潑的生活風格,給圖書館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對于新進圖書館的應聘人員,可以采取一種適當的管理考核辦法及有效措施:一方面,留出少數的編制名額,鼓勵應聘人員競爭編制崗位,具體辦法是連續兩年考核為優秀的應聘人員轉為事業編制,不合格的應聘人員則被淘汰,這樣空缺出來的崗位再進行招聘。通過這一辦法的實行,能真正實現能走能留,能上能下,重視工作能力、突出工作實績的人事管理機制。另一方面,在工作業績相當的情況下,可以傾向于讓有本科學歷的優秀應聘人員進入圖書館正式的專業隊伍中,融入到圖書館專業業務工作中。這樣可以改善圖書館低學歷的現況,使圖書館各層次人員結構得到補充,圖書館的專業隊伍結構建設更合理,有利于圖書館各項事業持續、穩定的發展。
聘用非事業編制人員也存在著一些弊端,主要表現如下:第一,存在人員不穩定性。一些非事業編制人員也許把圖書館工作作為過渡,一旦找到自己理想的單位就會毫不猶豫走出圖書館,從而造成圖書館人員的流動和缺失,對圖書館工作的連續性開展帶來影響。第二,公開公正的聘用程序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必須按正規程序進行,一旦不合程序范式,應聘人員想來來不了,圖書館想要要不到,會使圖書館工作人員不能得到有效補充,對圖書館工作的運行會帶來一定的影響。第三,由于缺乏明文規定的約束手段,也就是說簽訂合同時沒有要求應聘者支付一定數額的履約金來進行約束,在應聘人員履行合同的意識不強的情況下,可能費了很大周折后聘任合格的人員卻因為自身的原因退出,而導致圖書館職位的空缺,影響圖書館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