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鄉村教育教學論文
本文作者:李文華 單位:山西師范大學政法學院
20世紀80年代以來農村教育的成就20世紀80年代以來,該鄉在黨中央政策的大力號召下,努力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農村的人口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就以楊家莊鄉為例,很多貧困的人口通過高考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和家庭的命運;農村教師的工資有了明顯的改善,尤其是一大批民辦教師轉正,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工作熱情;許多家長也轉變了以前的教育觀念,讓自己的孩子進入學校接受教育,而不是簡單地從事重體力勞動。新時期農村教育的成就新時期,楊家莊鄉的教育有了明顯的變化,辦學條件有了明顯的改善。國家實施了撤點并校的政策,由以前的14個小學變成了現在的4所中心小學,在國家財政的支持和當地各界人士的幫助下,初中和4所中心小學的教學樓都是近年來新建的或是翻新的,無論是從外觀還是內部結構的設置都十分合理美觀,改變了我們上學時的破舊面貌;農村的教育結構有了明顯的改善,楊家莊鄉也不例外,人們從不同的渠道完成自己的學業,特別是國家減免了九年義務教育的學雜費,對于農民來說是值得慶幸的好事,不僅讓許多家庭貧困的孩子能夠完成九年義務教育,而且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成績是顯著的,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家鄉教育存在的問題,為家鄉教育的更好發展積極獻言獻策。農村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在教育經費方面,20世紀90年代以來實行了分稅制的財政體制改革,使得縣鄉鎮政府的財政收入十分困難。由于農村教育主要是依靠鄉鎮政府的財政撥款以及各行政村的教育投入,但是楊家莊鄉的經濟并不發達,就楊家莊鄉農村教育反映的現實情況而言,與城市中學相比相差甚遠,使得大量學生向城鎮集結,使農村學校生源減少,更加重了辦學的困難,必然不利于學校的良性運轉。農村教師水平有待提高楊家莊鄉教師人數偏少,在該鄉小學,一個教師要負責兩個班以上的教學任務,教師的專業性不強,不利于孩子的興趣愛好的培養和能力的提升;同時由于他們的所受的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他們的教學能力很難適應新形勢下課程改革的變化,一些教師雖然上課熱情奔放,富有激情,但缺乏教學經驗;由于農村教師工資和福利都比較低,他們付出的努力與回報不成正比,他們可能會向福利高、工資高、辦學條件好的城鎮流動。
農村教育投入比例不合理黨中央和國務院對農村教育給予足夠的重視,減免了農村義務教育的學費,修建了學校教學樓和學生的公寓樓。但是在學校的軟件設施,教師的福利待遇,教師的培訓方面的投入相對較少,這就必然會影響農村學校辦學質量的提升,就高垴莊中心小學而言,雖然新建了教學樓,但是缺乏必要的電腦多媒體設備,教師也沒有得到相應培訓。農村教育觀念比較落后農村中的輟學現象時有發生,眾所周知,初中學生正處在青春期,叛逆心理比較強,聽不得不同意見,受不了老師的批評,擾亂課堂秩序,使得教學活動無法進行,這是其一;在讀書無用論思潮的影響下,加之一些教師的管理方式粗暴,使得農村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下降,這就使一部分學生輟學。
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加大對農村教育的財政投入馬克思主義認為:事物是普遍聯系的,教育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范疇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同樣是密不可分的。我國的教育體制是以縣鄉政府為主來搞農村教育,這就使得教育經費來源相對狹窄。像楊家莊鄉這樣工業基礎薄弱,土地資源貧瘠,經濟狀況落后的鄉鎮來說,資金本身就十分匱乏,對教育的投入更是少之甚少,與其他鄉鎮的差距不斷拉大,只能保證學校低水平的正常運轉,所以中央和省市政府應當加強教育經費的管理使用和改革,高度關注農村教育的發展,在學校硬件和軟件設施的配備方面,都應當加大教育經費的投入以改變其現狀;基層鄉鎮和各個行政村村民自治委員會要加大教育投入,加強教育經費的管理和提高使用效率。
政府應從各方籌集資金和節省資金,通過招商引資和爭取外來贊助來發展鄉鎮經濟,改善辦學條件.農村經濟組織支持農村教育本著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的原則,農村經濟組織應當支持農村教育的發展。現代社會是知識經濟時代,農村經濟組織要想更好的發展,不被時代所淘汰,同樣是需要高科技人才,同樣需要有素質的管理者,實行企業的改革重組。我們知道人才的發展要靠教育,所以說農村經濟組織的發展離不開教育的發展,這可以說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鄉鎮企業要拿出一部分資金支持農村教育的發展,獎勵那些品學兼優的學生,資助那些因家庭困難而失學的同學,每年給當地學校資助適當的資金,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那么家鄉教育將會得到更好的發展。農村家長要重視教育,學生要增強上學意識農村的學生同城市孩子一樣,少年情感的兩極性特征也極為明顯,一方面,他們的情感日益豐滿深刻,另一方面,他們的情感是敏感的、強烈的,又是脆弱的。我們知道一個人的前途和命運是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的,青少年雖然還不是完全的社會化人,但是我們一定要認識到掌握知識的重要性,要增強自身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提高我們自我教育的能力,多看一些立志的書籍,影視作品,豐富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汲取民族英雄、世界偉人、革命先烈等英雄身上的精神力量。
農村家長要給予農村教育以高度的重視,家庭教育對一個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家庭是我們出生后的第一個環境,家長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孟母三遷的典故給予我們的啟示足以證明:家長對我們性格的塑造、習慣的培養等方面有著其他教育環境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長的受教育程度與孩子的學業生涯有著直接的影響,在農村大多數家長的學歷層次都不很高,但是他們都還想在孩子身上圓自己的成才之夢,因此他們對孩子的教育的重視度還是極高的,但是農村的輟學現象還是存在的,我們應當給予高度的重視。優化農村師資力量教師是教育的實施者,教師的實踐客體是學生,還包括一定的實踐手段環境,所以教師作為實踐的主體應當發揮其積極作用,使教育活動得以順利完成,教育活動是其規律的,一定要使每個教師在其工作崗位上發揮最大的作用,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繼續貫徹落實國家的撤點并校政策,這樣可以彌補教師資源不足的現狀,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在聘用教師時一定要做好嚴格的教師資格審核考察制度,建立教師職業準入制度,保證農村教育的更好發展;師范院校的學生應當積極響應國家的“省培國陪計劃”、“頂崗支教”的號召,到基層學校去支援農村教育,那么作為一名師范生我們應有回報家鄉的情懷,支援家鄉教育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