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電子教育教學論文
本文作者:王玉蓉 單位:遼寧省機電工程學校
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有勤于思考,主動分析查找學習、實驗當中出現的問題、錯誤,并積極地去尋找解決問題、錯誤的方法,才能夠有效地把所學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擔心學生會出現問題,也不要嫌學生在學習過程出現的問題繁瑣、麻煩多;而是要在問題出現的時候正面引導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
如此,才能夠在學習中不斷地培養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上面的二極管教學中,學生在搭接整流橋的時候,常常會出現極性接錯,觀察不到整流效果。這個時候,老師不必急于給學生指出電路中的錯誤所在,而是引導他們分析原因,讓他們自己查找錯誤。這樣,在做臺燈調光電路時,這一部分問題幾乎就不會再出現。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電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以教師為核心的課堂教學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將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轉變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創新。只有這樣才能突破即有思維定勢,開拓新的思維空間。比如,在二極管的教學過程中,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識讀和判別能力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驗證二極管單向導電的特性試驗。
不拘繁簡、不拘形式,只要能夠驗證就好。讓學生放開手腳,大膽嘗試,廣開思路。學生只有敢于嘗試,敢于動手,才會在學習實踐中不斷獲得自信,獲得成就感,從而大大地激發他們積極思考、大膽創新的激情和熱情。
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當今社會,知識、技能更新發展如此的迅速,僅靠課堂的教學獲得知識是有限而又僵化的,只有讓學生養成不斷自我學習的能力,才能夠在未來的生存發展中不斷地充實、完善自己,不斷地發展、壯大自己。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地從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渠道等多方面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
比如,在教授學生學習各種集成電路的時候,對各種集成芯片的引腳功能的學習,要讓學生學會從教材、相關手冊、多媒體互聯網等多渠道、多方法來學習。讓他們知道,知識的廣泛性、連續性和發展性。并能夠主動、自發地收集、收索、學習。
學生實踐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及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關系到教學質量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有不斷地改革、完善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努力把培養學生的能力貫穿到電子教學的始終,才能夠培養出符合國家中職教育培養目標要求的應用性技術人才,才能夠讓我們的中職畢業生學有所成、學有所用,才能夠讓他們很好地服務于社會,貢獻于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