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景觀設計論文
作者:嚴磊 單位:上海東華大學
1項目概況
九間堂別墅區位于錦繡路、芳甸路交叉口,西望上海世紀公園,北對水清木華公寓,東靠金色維也納小區,南臨張家浜河道,外部景觀環境十分優美。2003年末進行景觀方案設計,至2006年末基本建成,歷時近3年。該項目占地面積約10hm2,共有50幢造型迥異、大小不同的豪華別墅及一家會所布置其中。建筑的總體色調采用傳統的“粉墻黛瓦”,但用更為均勻的淺灰色石材做墻身的壓頂,以極具現代的圓鋼管平行密排做為坡屋頂斜面裝飾,局部一些立面還采用了棕色的防腐木板。使得建筑在現代語匯詮釋中仍能品味出傳統文化的氣息。
1.1景觀風格定位九間堂景觀與建筑的風格是保持高度一致的,即為“中式意境,現代景觀”。從根本上說,景觀屬于現代風格,但通過借鑒傳統文化意境,將有中式意味的材料、色彩、植被品種、空間組織方式巧妙地融入現代景觀之中,從而樹立了九間堂景觀的特質性和創新性。
1.2規劃結構“以水為脈,以綠為綱”,設計中用龍形水系將全區的公共景觀串連起來,并結合路網將小區劃分為中一島、中二島、中三島和東、西、南、北四區。全區的重點景觀都圍繞龍形水系設置,并根據實際景觀需要用不同特點的植物來烘托氣氛,點明主題。全區公共景觀除一條15m左右寬、800m左右長的龍形水系外,還有4個重點濱水花園,即西面的入口花園、北面的耦榭花園、南面的中心花園及東面的香洲花園。
2設計元素
2.1元素之一———理水在九間堂別墅區中,我們可以看到設計者對水景的處理并不是單純的為做水景而去做,而是從大局出發,用水系巧妙的將公共景觀區與建筑單體串聯在一起。蜿蜒的水系在平面布局上看似“龍”的形態,水系駁岸分兩種方式處理,靠近建筑為直立硬質駁岸,靠近路側為自然式布置:卵石、喬木、灌木的參差搭配,結合毛石墻、翠竹、緩坡入水、水生植物的點綴形成自然豐富的河道景觀。水體流動方向是由東西兩端向中間匯流,即從入口花園和香洲花園向中心花園匯流。為了保證安全及節約土方工程,將水深定為60cm及90cm,該深度對養魚及種植水生植物來說也較為合適。在水體流動過程中,結合推流方向設置了各式水景,如涌泉、瀉泉、瀑布、溪流、荷塘、島嶼、卵石灘等等,避免了景觀單調乏味,并強調中式文化意味,既有江南水鄉沿水而居的大格局,又有觀魚賞荷、聽泉濯足的古典園林的生活情趣,達到以景娛人、以景動人的效果。有道是“悠悠煙水,澹澹云山,泛泛魚舟,閑閑鷗鳥”。
2.2元素之二———石景石景在布置時需格局嚴謹,“寓濃于淡”、有聚有散、有斷有續、主次分明、高低曲折、顧盼呼應、疏密有致、層次豐富、散中有物、寸石生情。日本匠師相阿彌在京都龍安寺前庭分組安置了15塊石頭,每組分二、三、五塊不等,從任何角度觀看,總是只能看見14塊,這一作品很有獨到之處,耐人尋味。它說明布置一組置石時,必須反復推敲,認真思考所處環境(包括地形、建筑、植物、鋪地等)、石頭的形狀、體量、顏色等諸多因素,藝術性地處理石頭的平面及立面效果。也就是把完全不同的東西(地形、建筑、植物、鋪地、石頭等)有機地聯系起來,創造一個統一的空間,典型化地再現自然山水之美,達到“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的境界。在九間堂別墅區中無論是公共景觀還是私家庭院,我們都能看見造型奇特、大小不一的石景,有的單置,有的群組。所謂“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在道路的端景,設計者將一座很傳統很有古典韻味的太湖石假山設置其中,假山的“瘦”、“透”、“漏”、“皺”與周邊景觀形成強烈的反差,但又與景墻的“粉墻黛瓦”有所呼應。我想這正是設計者想表達的一種用現代手法來隱喻傳統園林的中式現代景觀了。
2.3元素之三———設島在別墅區東面的香洲花園,是全區最為自然之處,水島相連,草木繁盛,小徑穿于杉林之中;巨石臥于流水之旁;香花異草,點綴其中,令人頓忘塵世紛擾。幾個小島意象各有不同,寓意傳統“一池三山”的神仙境界,講究平遠寧靜的中式意味。中一、中二、中三島的內部組團綠地皆為路旁條形綠地,筆者在實地參觀過程中發覺以下幾點:(1)各島的綠化各有自己鮮明的主題,如中一島丹桂飄香、中二島竹蔭石徑、中三島石榴多子,都帶有吉祥的含義,再輔以海棠、紫薇、金桔、石楠、楊梅、紫荊等傳統園林常用植物。(2)島上組團空間狹長對稱,設計者為避免過于直露、一眼望穿,將道路做少許曲折,相應綠化也疏密有致,使道路空間顯得有層次。(3)十分重視大喬木在空間中的作用,大喬木或穿插于院落之中;或蔭蔽于道路之上;或緊靠于建筑之旁(尤其位于建筑層數變化之處或山墻之旁),起到了圍合空間、增加景觀層次、軟化建筑的景觀作用。這也是中式園林有別于西方園林的地方。
2.4元素之四———置橋傳統園林講究小橋流水,橋非主景,而為聯系構件和觀察視點。同時,傳統置橋通常隔斷一大一小兩個水面,使大水面顯得更大,而小水面則顯得更加悠遠。九間堂別墅區中有一處“橋”的設計讓筆者映像頗深,其中一座位于小區西側主入口處,此處既是人車流主要經流之地,又是整個龍形水系及景觀脈絡起源之處。走近,但見左手邊是綠草幽幽、巨樹參天的疏林草坡,右手邊為簡潔端莊的會所,前方一座石橋橫跨水系,橋的欄桿設計的非常精巧別致,雖然采用的是現代的材料但卻仿成瓦片疊加,透著一股傳統園林漏窗花飾的圖紋,果然妙哉。走過石橋,可見翠竹環繞之下,有數股白色涌泉從青磚臺上冒出;透過竹枝,又見一條水渠橫臥于前,對岸豪宅幾片平臺凌水而起,平臺后庭院深深,枝繁葉茂,勾人遐思。
2.5元素之五———小品景觀中的小品布置有時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有限的空間得其樂趣,能活躍氣氛。但要做到“巧而得體、精而合宜、景到隨機、不拘一格”,并非想象中那么簡單。筆者留心的觀察了下小區中的小品,發現其風格多為古典的、傳統的,但卻與周圍的環境十分協調。比如路邊行走,在臨拐角處的一片綠化中突然有一雕花大水缸,里面種有紅花睡蓮,立即眼睛一亮,真是一個很有情調的小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