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醫學發展論文
作者:吳洋意 田利國 單位:中國實用醫學雜志社
1組稿計劃的精準定位
失之毫厘、謬之千里。組稿計劃為組稿工作的原則和基礎,任何偏倚都會影響組稿的質量。《中國實用外科雜志》精準定位組稿計劃主要包括三個階段:(1)選題調研、檢索,邀請國內專業領域知名專家進行選題論證,對當前的焦點和熱點問題進行充分的討論,制定年度重點選題計劃。(2)依據年度重點選題計劃,邀請當期執行編委進行每期組稿計劃的討論,使選題進一步細化。(3)編輯部成員集體討論,根據組稿的實際情況進一步精細調整,使組稿計劃既要體現科學性、實用性和先進性,又要使組稿具有時效性和導向性。例如:《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1年第6期原計劃組稿的重點選題為“盆腔腫物的診斷與治療”,該選題是外科臨床的難點問題。但是,我們在組稿過程中,在與部分外科專家交流后發現,隨著結直腸外科技術水平的快速發展,近期國際外科學界對“結腸癌規范化手術治療”,尤其是“完整結腸系膜切除(completemesocolicexcision,CME)”的討論十分熱烈,CME是國際結腸癌規范化手術的最新理念,目前國內還未見相關報道。該理念的提出,有可能對結腸癌外科規范化治療起到巨大推動作用和深遠的影響。因此,經過編輯與執行編委的認真討論,果斷將該期選題變更為“結腸癌的規范化手術治療”,該舉措不僅率先將CME的理念引入國內,而且能夠迅速將有關專家了解到的CME資料轉化為國內CME文章發表。該期雜志出版后,在外科界反響強烈,在國內多次學術會議上,許多專家紛紛以該期雜志為藍本,對CME進行討論。通過該期組稿實踐,我們認為組稿必須注意時效性,必須關注焦點,必須與時俱進。此外,組稿實踐中還要注意以下問題:(1)選題所涉及的重點方面要齊全,即所組文章是否全面反映選題。(2)文章題目定位是否準確,各題目之間是否存在交叉和歸屬關系,避免文章內容的重復報道。(3)擬選作者是否適合。組稿前要對作者作調查,掌握作者的政治思想、學識功底、文字功夫、著述能力、寫作精力等基本情況,避免組稿的盲目性[2]。作者選擇不當對文章的撰寫會產生很大影響。如:作者專業不適合,作者近期事務繁忙等等。(4)編輯對組稿計劃的充分理解。事先必須對相關專業知識進行了解和掌握。理解是溝通的前提和基礎。如果編輯對要組的稿件都一知半解,又如何讓作者了解組稿意圖,達到組稿目的呢?
2不斷拓寬組稿的途徑與方式
2.1加強指南類稿件的組稿
2.1.1國內指南類稿件的組稿指南的重要性是有兩個方面決定的:(1)內容的重要性。臨床診治指南通常是臨床醫師實施診治的操作規范和章程。由于臨床醫學是應用科學,經驗性醫療在很多醫療機構普遍存在并起主導作用,而且很多機構自成體系,各不相同,缺乏統一的標準,其診治方法有可能存在瑕疵。因此,經過多中心、循證醫學驗證的診治指南無疑將規范臨床醫師的醫療行為,提高診治水平。(2)權威性和法律依據。臨床診治指南通常是經過多中心、循證醫學驗證的診治標準,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學術權威性[3]。由于目前醫療不規范行為的存在和患者法律意識的不斷增強,臨床診治指南將對醫患糾紛的處理提供重要的法律依據。因此,加強指南類稿件的組稿將有非常深遠的意義。該類文章的組稿競爭也十分激烈,經常見到一篇指南形成以后,多家期刊爭先發表的現象。《中國實用外科雜志》對于國內指南類文章的約稿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充分發揮編輯的職業敏感性。編輯通過隨時了解國內外的最新學術信息及業內動態,對國內指南的形成做出前瞻性的預測和判斷。(2)充分發揮編委的作用。密切與編委和相關學術組織保持溝通,掌握即將或正在討論的相關指南的發展動態,同時,提前做好約稿工作,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3)拿到稿件,迅速處理,快速發表。《中國實用外科雜志》對于國內指南類文章采用綠色通道,即當月處理,當月發表。通過以上措施,《中國實用外科雜志》已與國內眾多專家和學術組織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很多專家和學術組織愿意將形成的指南交給我們發表,無形之中,期刊既發表了高水平的指導性文章,同時也提升了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和學術地位,形成良性循環。《中國實用外科雜志》近年來發表了許多國內指南類文章,深受讀者歡迎。例如,《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7年第8期發表了一篇題為“低血容量性休克復蘇指南(2007)”的文章,該文發表后在專業領域內受到了極大關注,先后被其他專業期刊和網站轉載。由于該文具有很好的學術導向作用,衛生部將該文作為2009年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的考試內容,《中國實用外科雜志》也作為2009年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的參考資料[4],迄今為止該文被引頻次已達到31次。此外,2007年第1期發表的“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診斷和治療指南(2006)”和2004年第3期發表的“主動脈夾層的診斷和腔內隔絕術應用指南(初稿)”被引頻次分別達到48次和43次。
2.1.2國外指南類稿件的組稿與國內指南組稿不同的是,國外指南的組稿面臨兩個問題:(1)版權問題。(2)是否適用中國國情的問題。通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中國實用外科雜志》發表了大量國外指南解讀類文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發表指南解讀一方面可以規避國外復雜的版權貿易法則及節省相關費用,另一方面又可以根據國內目前的醫療技術現狀、患者經濟狀況及醫療保險政策等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介紹和闡述。既具有實用性,又具有科學性,還可以為將來制定國內的相關指南,提供重要的基礎和依據。《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6~2009年共發表國外指南解讀類文章6篇,迄今為止,平均每篇的被引頻次已經達到6次。許多讀者來信來電表示非常喜歡我們刊登的國外指南解讀文章,因為解讀文章不僅免去了原始指南翻譯的不便,直觀易懂,而且能夠結合國情,更能貼近國內臨床工作的實際情況,具有實用性。鑒于解讀類文章的受歡迎程度,《中國實用實用外科雜志》2010年加大了發表的力度,當年共發表9篇國外指南解讀類文章。
2.2刊企合作組稿臨床醫學是應用性科學。臨床醫師診治水平的提高不僅靠醫學基礎理論的掌握和提高,更要靠先進的診療技術和手段,更需要醫藥企業的高科技產品。高科技技術和產品推動醫學技術水平的發展和進步是不爭的事實。隨著醫藥市場和期刊市場的發展,期刊發布企業廣告這種簡單的合作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期刊的平面廣告將逐漸在市場上產生視覺疲勞。企業需要立體廣告的推廣,刊企合作需要回歸期刊的本位———推動醫學技術的發展這一核心價值觀上,這樣雙方才有可持續合作發展的動力,才能實現共贏。與企業合作組稿是《中國實用外科雜志》近年來探索出的又一組稿途徑。國際上著名醫藥企業,尤其是國際500強企業,擁有雄厚的實力給技術研發提供經濟支撐,有的甚至掌握著引領科技前沿的技術專利。而中國又是世界上最大的醫藥消費品市場,高科技產品在中國的發展和應用不僅能夠提高臨床醫師的診治水平,使中國的廣大患者從中受益,而且能夠使企業實現產品大規模推廣。那么,如何使高科技產品和技術在國內得到合理應用,從而更好的為患者服務,如何使之得到不斷完善呢?這就是刊企共同關心的問題,是刊企合作組稿的切入點。企業不僅掌握著高科技技術,而且擁有龐大的專業市場營銷團隊,對某些產品和技術的應用現狀甚至比期刊編輯更能獲得迅速、準確和全面的反饋。這無疑給刊企合作組稿提供了豐富的參考資料。隨著微創外科技術,包括腹腔鏡和內鏡技術的長足進步,手術技術與手術器械不斷發展創新。但是,很多基層廣大普通外科醫師對科學掌握并運用腹腔鏡技術并不熟練,臨床上也經常出現由于不當操作而產生的各種問題。為進一步規范部分腹腔鏡技術的實施和開展,《中國實用外科雜志》與奧林巴斯(北京)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合作,邀請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腹腔鏡與內鏡外科學組的專家們召開專題討論會,討論臨床中的相關熱點和焦點問題,并審議制定了“單孔腔鏡手術技術專家共識”、“雙鏡聯合胃腸道手術技術專家共識”和“腹腔鏡肝臟切除手術操作指南”三個文件,并在《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0年第8期發表。與會者一致認為,三個文件內容翔實、實用,執筆者查閱了大量國內外重要文獻,并結合了自己豐富的臨床經驗。其必將對我國微創外科的發展和相關新技術的規范實施和健康、有序的發展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