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材料化學論文
作者:朱傳勇 高春波 浦麗莉 劉麗麗 林鵬 欒敏杰 許晶 單位:黑龍江工程學院
2010年12月17日,黑龍江省推出《黑龍江省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旨在通過加快發展新材料等新興產業,調整現有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老工業基地振興。為加快推進黑龍江省“八大經濟區”建設和實施“十大工程”發展戰略,黑龍江省著力培育新材料產業以提高經濟發展核心競爭力,計劃在未來5至6年間,重點發展10個新材料產業群,推進100個技術改造、研發和招商引資項目,打造具有較高水平的國家新材料產業化基地,這其中與材料化學密切相關的產業有聚烯烴材料及工程塑料產業群、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群、精細化工材料產業群。基于以上國情、省情,社會迫切需要大量面向基層和生產一線,清楚高分子材料的成分結構、性質、制備合成與使用性能之間的關系,較好地掌握材料化學專業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在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輕工、化工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應用、生產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素質高、能力強、知識面寬的材料化學專業的配方工程師、工藝工程師、研發工程師、質量工程師、環境工程師、安全工程師、銷售工程師、營銷工程師等服務于地方經濟和國家建設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此,材料化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適應國家發展和地方經濟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系統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在生產第一線從事高分子材料應用開發、生產、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的能力與素質,在輕工、化工等原材料生產行業、產品加工行業、生產管理部門、質量監督部門,從事本專業相關的技術、管理、營銷、科學研究或教學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標準細化
CDIO工程教育將工科專業培養目標歸納為工程推理、個人品質、交流能力和設計能力等四個一級指標,具體分為17個二級指標進而細化分解為73個三級指標,這些詳細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為工科專業合理設計課程體系,制定課程目標,組織教學,評估教學效果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教師、學生理解專業培養目標、學習效果,明確課程目標提供了依據。依據CDIO工程教育模式,將材料化學專業培養標準細化為以下指標:
1掌握材料化學相關的基礎與專業知識,了解材料化學專業發展現狀和趨勢具有從事材料化學及相關工作所需的科學技術知識及一定的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職業道德,具有基本的使用外語、計算機的能力,掌握自然科學基礎知識,了解管理學、技術經濟學等經濟管理知識;掌握從事材料化學及相關工作所需的核心工程基礎知識,建立材料化學知識體系,具有應用所學知識處理、解決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及相關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建立完整的材料化學及相關領域專業知識結構體系,掌握高分子材料及相關產品的選材、加工、處理、檢測及評價能力,了解材料化學專業發展現狀和趨勢。
2具有適應材料化學及相關工程發展的個人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具備推理和解決材料化學及相關工程問題的能力,具有在材料化學及相關工程實踐中發現問題、表述問題能力,并依據專業知識進行定性分析和不確定性分析,根據實際情況可以進行一定的建模,策劃,最后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建議;掌握材料化學及相關工程的實驗與發現知識,掌握常用高分子材料的種類、性能、應用及改性方法,能夠針對產品性能要求合理選材;熟悉本專業有關材料常用的制備與加工方法,了解相關測試設備組成、原理和使用,能夠分析解決生產一線現場出現的問題;具備處理常見的材料化學及相關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原材料選擇,實際加工工藝選擇,具體工藝參數制定,加工工藝實際操作,加工過程操作,成品檢驗方式方法,檢驗結果分析與評價等,具備系統思維能力;具有較強的個人能力與積極的態度,工作積極主動,具有執著、變通的性格,具有創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具有終身學習的習慣,對自己的實踐和資源能進行高效的管理;具有良好的職業能力與道德,具備嚴謹的職業言行,有強烈的責任感;能主動進行合理的職業規劃,實時了解材料化學及相關專業科技發展現狀與趨勢。
3在解決材料化學及相關工程的問題時具備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通過參加創新人才培養計劃項目,社團活動,各種競賽活動,培養組建高效團隊,獨立分配團隊工作任務和計劃的能力、團結協作的精神、科技創新能力、領導能力、組織和協調的能力;能夠使用多種交流媒介(語言、電子和多媒體、書稿等),在跨文化環境下進行溝通、表達與人際交往;具有在交流中高效地獲得信息回饋,并進行相應加工處理的能力。
4能夠在企業和社會環境下對材料化學及相關工程進行構思,設計,實施和運行了解材料化學工程師在外部和社會環境下的角色和責任,明確材料化學專業對社會的影響,了解社會對材料化學專業的規范和需求;具有認識和融入不同的企業文化,參與制定企業策略、目標和計劃,進行技術創新和成功運行一個團隊的能力;具有獨立設計材料化學及相關工程項目的能力,設計的項目功能完備、體系合理清晰,并具有進行項目實施能力;在外部和社會環境進行成熟的材料化學及相關工程項目系統的設計,具有對項目進行模塊劃分能力,具有在設計中綜合運用所掌握知識的能力,具有再學習,進行知識更新的能力;在外部和社會環境下根據設計內容進行系統的開發和分工協作;具有進行項目實施、產品加工制造、成品測試和檢驗等全過程的綜合能力;熟悉掌握材料化學及相關產品加工制造、成品測試和檢驗過程,對產品檢驗結果進行科學分析評價反饋,修改產品設計書或進行加工技術反饋。
專業教育內容與課程體系的確定
按照頂層設計的方法,在分析材料化學專業畢業生應具備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等要求的基礎上,遵循高等工程教育規律,將各種要求轉化成通識教育內容、專業教育內容和綜合教育內容三大部分,進而構建知識體系。材料化學專業通識教育內容包括: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經濟管理、工具、體育、通識教育實踐訓練等知識體系。材料化學專業教育內容包括:學科專業基礎、本學科專業、專業教育實踐訓練等知識體系。材料化學專業綜合教育內容包括:素質拓展、創新創業教育等知識體系。知識體系由知識領域、知識單元和知識點三個層次組成。在每個知識體系中包含一個或多個知識領域,每個知識領域有核心(必修)知識單元和一般(選修)知識單元,知識單元又包含若干個知識點。核心知識單元是本專業在本科教學中必要的最基本的知識單元。一般知識單元是指未包含在核心知識單元內的那些知識單元。在探索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課程設置的同時,組織教師學習和理解CDIO工程教育的理念,并落實到每門課程的教學和實踐之中,要求教師在教學之前先搞清楚所授課程在本專業知識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相互有機聯系的方式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教師以培養目標為導向,明確列出每門課程的知識點和學習的要求,以及對卓越工程師能力培養的貢獻,使學生對所學習的專業知識形成較清醒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自己的工程經歷,從實際或教材提供的工程技術及產品中,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尋找解決方案,同時應用所學知識探究新的規律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