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戶外運動論文
作者:葉常青 單位:浙江農林大學
高校戶外運動體育資源社會化服務的概念
戶外運動是20世紀80年代初從歐美國家傳入我國的一項現代體育運動。戶外運動不同于我國傳統概念上的體育運動,它是特指在野外或在自然場地進行的、與自然界緊密結合的新興體育運動。活動內容主要包括登山、攀巖、遠足、山地穿越、野營、溯溪、漂流、野外生存等[2]。高校戶外運動體育資源社會化服務是指:社會個體或者機構為滿足戶外運動鍛煉的需求,對高校所擁有的這些戶外運動項目相關的運動場所、人力、財力、時間、信息等的合理利用,達到愉悅身心,增進健康的目的,從而實現高校戶外運動資源與社會共享。
高校戶外運動體育資源社會化服務可行性研究
從高校戶外運動體育資源的貯備分析社會化服務可行性首先,在物質資源方面,由于戶外運動受到了大學生的廣泛歡迎,目前中國越來越多的高校重視戶外運動教學的開發和發展,投入大量資金,建設訓練場地、購買裝備、設備等戶外運動物質資源。另外,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也同樣能夠在不追求物質資源在“質”上的高檔,在“量”上的多而全,只要滿足大學生最基本的要求就行,即“有了就行”的原則,使得一些資金不足的高校也能開設戶外運動項目,實現物質資源儲備;其次,在人力資源,也就是師資力量方面。由于戶外運動越來越普及,在很多高校均有專業的戶外運動教師,來進行戶外運動課程的教學。這些戶外運動教師的業務能力不僅僅體現在專業水平上,在對戶外運動資源管理上也具備了較好的管理經驗;再者,在課程資源方面,通過在高校開設戶外運動課程,使學生掌握各類戶外運動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在課程定位上,將必修課與選修課相結合。內容設置上,涵蓋的了戶外運動的各個領域。在授課方式上,采用理論和模擬實踐相結合的方法。由此可見,課程設置日趨健全;最后,在信息資源方面,高校中有專門提供學生學習戶外運動的教材和書籍,一些高校還建設有專業的戶外運動知識的網站,以提供學生的日常學習和交流。綜上,高校戶外運動資源貯備是充沛的,日趨完善的,完全具備了對社會開放的所需要的資源條件。
從空間上分析高校戶外運動體育資源社會化服務可行性體育場地設施是影響和制約群眾參加體育活動的重要因素。眾多研究指出,現階段我國群眾體育發展的主要障礙因素之一,就是體育場地設施嚴重不足。而據第四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情況報告,全國現有615693個體育場地,其中教育系統有413583個,占全國體育場地總數的67.17%[3]。教育系統中的體育場地又較為集中在高等院校。高等院校除了體育場地相對較為充足外,非體育專用的空地也相對較多,且環境幽雅,綠化充分,是進行體育活動、休閑的理想場所。并且,戶外運動多在自然環境中進行,場地上不受嚴格限制(專用場地除外,如人工攀巖壁攀爬、高空速降等項目),只需配備一些專業設備即可進行各類活動,而一些戶外項目只需要簡易設備甚至無需設備也能進行一些戶外運動(如戶外拓展項目中的陸地項目:大腳板、泰山繩、生化危機、同心石、基地尋寶等),這大大提高了戶外運動資源的可利用性,在滿足大學生鍛煉的同時,完全可以為社會提供服務。同時,學校配備的圖書館相關戶外運動的書籍,戶外運動專業教學網站也可以為社會人群提供免費的服務。
從時間上分析高校戶外運動體育資源社會化服務可行性高校體育項目多集中在周一至周五的白天。據調查,大學生的課外活動多數選擇在田徑場、球場、室內運動館等。由于專業的戶外運動場地涉及到安全性,須在教師輔導下進行,比如攀巖、速降、高空樓梯等需要配套的安全設備才能進行。因此很少學生會在課外活動選擇專業的戶外運動場地進行鍛煉。除此之外,戶外運動場地多在戶外的自然環境,不像室內場館,可利用率相對要高得多,只要有足夠大的自然環境空間,就能同時滿足學生和社會人群同時進行戶外運動鍛煉。在一定有償服務的基礎上(主要考慮專業教師的額外時間教學報酬以及設備維護),只要場地與配套設備允許,在課外活動、周末、寒暑假,社會群眾都可以在這些時間段進行戶外運動鍛煉,不會出現和大學生戶外運動鍛煉相沖突的情況。
高校戶外運動體育資源社會化服務對策研究
組建高校戶外運動體育資源社會化服務機構建立合理的委托代理機制是體育資源合理利用的重要保障。高校體育部門作為委托人不但要選好代理人,更要規范代理的機制,使代理人具有較為充分的自主權,能夠進行順暢的市場運作,使其符合市場經濟的運作規律。在高校戶外運動資源開發中,還應該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這種機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最終表現為利益的合理分配。委托代理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協調起來是實現高校體育資源效益最大化的保證。在代理人的選擇上,各高??梢愿鶕嶋H情況合理利用校內已有的戶外運動管理資源,比如戶外運動師資力量和管理人員,同時我們也可以在社會上尋求代理人,比如社會上具有贏利性質的戶外運動俱樂部或公司,只要遵循委托代理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的有效協調,高校戶外運動走向社會化服務將邁出堅實的一步。這能夠很好地解決市場運作問題,既滿足廣大群眾戶外運動的廣泛需求,也能為進一步維護、完善和擴充高校戶外運動資源提供資金保障。
建立科學的高校戶外運動體育資源社會化服務管理機制現在,中國高校體育管理體制改革的主要問題是高校體育設施社會化服務如何從政府直接管理型向社會管理型過渡,實現體育產業的社會化。我國高校體育發展到今天,社會化、產業化、科學化、法制化正成為其重要的特征[4]。要實現戶外運動資源的社會化服務,必須依靠群眾性體育組織以及俱樂部、體育社團等的共同努力。讓高校戶外運動走行業化和社會化發展道路是我國高校體育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現代體育運動自身發展規律,也是解決目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的必要途徑。另外,要使得戶外運動社會化服務取得預期成效,需要滿足眾多的條件,其中之一是確立政策與法規框架。如何讓社會群體在不妨礙學生正常體育鍛煉的前提下,能夠滿足他們戶外運動鍛煉的需求,這需要制定嚴謹的規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積極引導大眾體育健身作為基點,呼吁協調有關部門及時建立和完善一套包括財政投入政策、產業項目基本建設投資政策、社會集資政策、稅收政策、體育基金等在內的比較完整、系統的體育設施社會化服務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政策體系,為高校戶外運動社會化服務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