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營養學論文
作者:顧翠英 韓志芬 夏花英 孫麗紅 朱明哲 劉霞 單位:上海中醫藥大學醫學技術學院
合理設置的實驗課程,為學生對相關實驗技術的掌握、動手能力的培養,學生撰寫畢業論文階段進入實驗室更好地開展工作,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訓練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打下了良好基礎。對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創新精神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實驗內容的選擇教學實驗內容的安排,應密切聯系實際,才能真正實現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在營養學專業教學實驗設置的內容上,應盡量選擇有代表性的實驗內容,并且盡量涵蓋其專業主要的教學內容。
實驗樣品的種類和來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的關鍵是培養和強化學生的實驗興趣,調動他們的實驗積極性,要變被動實驗為主動實驗。為調動學生的實驗興趣和操作積極性,我們擬從樣品入手,以提高學生實驗操作的積極性。目前的方案是向學生提供可供選擇的實驗樣品,使樣品多樣化。樣品的種類覆蓋五大類食物(谷類、動物性食物、豆類、蔬菜水果菌藻類、純能量食物);同時,實驗樣品還包括可食用的食品和不能食用的變質食品。從樣品的來源考慮,教師可選購一些和學生生活較為接近的食品作為樣品,也可鼓勵學生自己準備樣品進行實驗。如在檢測食用油的油脂酸價、過氧化值和碘值的實驗課上,可讓學生準備質量好的品牌精制油和小攤位上反復煎炸的劣質油作為樣品,使他們在學習實驗方法的同時對身邊的食品做出營養價值評價。學生們在檢測自己準備的樣品時,實驗積極性高漲,更注重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同學們的綜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1]。
實驗項目結合社會熱點,豐富實驗項目。一方面,使營養學的重點知識滲透到教學實驗中,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另一方面,緊密實驗課與社會的聯系,使實驗更具實用性,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如何將社會熱點食品成分的檢測有選擇地逐步納入到實驗教學中,是營養學專業實驗課程改革亟需解決的問題。眾所周知,食物中的七大營養素分別為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水和膳食纖維。隨著生活水平提高,由于長期高能量膳食和少運動的不良生活方式,使超重、肥胖、心血管疾病和癌癥的患病率逐年攀升。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膳食纖維認識的不斷深入,膳食纖維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如:膳食纖維具有預防結腸癌、降血脂和減肥等功效。故我們擬在原有的實驗項目中增設膳食纖維的檢測項目,使營養學專業的教學實驗項目覆蓋七大營養素的檢測。鑒于日趨惡劣的環境污染和人們對食品安全性的高度關注,如:食品中限量元素和農藥殘留超標等。擬增加食品中重金屬元素和農藥殘留的檢測項目。另外,《基礎營養》和《生物化學》兩門課程中,其教學實驗均安排了維生素C的檢測,擬精簡《基礎營養》中的維生素C檢測。
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對實驗教學提出了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開設要求,并明確所占比例,同時對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進行了定義:“綜合性實驗是指實驗內容涉及本課程的綜合知識或與本課程相關課程知識的實驗。設計性實驗是指給定實驗目的要求和實驗條件,由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并加以實現的實驗。”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涉及到多門課程的知識和多種學科的實驗原理,學科相互交叉,具有一定難度,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常常遇到一些困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表明,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提高了學生參與實驗的主動性與自覺性,使學生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提高了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在實驗教學的整個體系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雖然所占比例不大,但其作用卻不容忽視。綜合性實驗的設置有助于培養學生對整個實驗內容上的理解與把握,為下一步開展研究性實驗做好必要的準備。設計性實驗教學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明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綜合素質和科研能力[3-4]。目前,我們學院營養學專業的教學實驗中沒有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設置。在教學課時緊張的教學實驗中增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確實有一定的難度。但對學有余力的學生,是否嘗試利用學生課余時間進行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有利于學生科創項目的開展,并為科創項目的順利結題奠定基礎,同時也利于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實驗方法和技術的選擇現代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營養學領域內一些檢測手段和評價的標準也在不斷更新,我們的實驗教學方法也需要不斷調整、補充和修改。實驗儀器先進的大型儀器設備是高等學校教學和科研快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用于科研工作的優質儀器設備資源可以用于支撐本科教學實驗。研究發現大型儀器的運用在本科生的實驗教學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5]。目前的實驗設置中沒有涉及到大型精密儀器的使用,擬新增涉及此類儀器的實驗,以增加學生接觸大型儀器的機會。另外,學院最近購置了一批新儀器,如水分活度儀、食品安全檢測儀、全自動凱氏定氮儀等。擬將這些儀器逐步滲入到營養學本科的教學實驗中,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的同時,拓展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實驗技能得以進一步提高。
實驗方法教學實驗的方法應包含營養學實驗的常用方法,要具有實用性、普遍性和代表性。目前,本專業選擇的實驗方法多為常用的經典方法,如脂肪含量測定的索氏抽提法,蛋白質含量測定的凱氏定氮法和雙縮脲法(Biuret法)等。縱觀本專業目前所開設實驗的實驗方法,沒有快速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較先進的檢測技術;設想將這些檢測技術融入到本專業的教學實驗中。在原有實驗方法的基礎上,擬新增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快速法。
優化實驗方式《食品毒理學》中的教學實驗將原先開設的“有機磷農藥中毒與解救”改為“小鼠急性毒性實驗”。原實驗中使用兔子作為實驗對象,但考慮到兔子的可控性太差,且成本高,不能給每個學生單獨實驗操作的機會,故將實驗動物由兔子改為小鼠,以提供學生更多的動物操作機會。
《食品分析與檢驗》中的教學實驗對于09級的學生,在檢測食品的油脂酸價、過氧化值和碘值時,采用的樣品是教師準備的精制油和普通菜油;對10級的學生,樣品改為教師準備的精制油和地溝油;對于將要開展的11級學生的實驗,擬采用學生收集實驗用的精制油和劣質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