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藝術教育論文
作者:王玉苓 單位:沈陽音樂學院藝術學院
一、“品”式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的關鍵要素
課程體系是教學的根本基礎,是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定位人才培養規格,有效對接職業崗位角色。社會藝術管理專業自創建以來,抓住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的關鍵要素,以“品”式課程體系構建人才特色,構筑人才素質結構,厚實人才職業能力。
(一)以“品”式課程體系構建人才特色以管理課程體為中心,以教育課程體、藝術技能課程體為兩翼的“品”式課程體系構建重管理、懂教育、通技能的人才特色,詳見表1。
(二)以“品”式課程體系構筑人才素質結構在社會藝術教育管理人才匱乏的形勢下,專業人才培養須以藝術培訓市場需求為導向,人才素質能力結構要符合滿足藝術培訓機構管理者的標準要求。以管理主干課程體為中心,以藝術教育基礎課程體、思想政治理論等公共課程體為兩翼的“品”式課程體系構筑人才思想素質、業務素質、身體素質,詳見表2。
(三)以“品”式課程體系厚實人才職業能力21世紀的社會藝術培訓教育產業駛入發展的快車道,專業培養人才必須與時俱進,增強職業適應力,提高職業競爭力。以藝術教育管理實踐特色課程體為中心,以藝術技能優勢課程體、選修課程體為兩翼的“品”式課程體系厚實人才職業能力,詳見表3。
二、特色實踐教學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
實踐教學是踐行教學與社會對接的重要體現,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有力支撐,是培養學生就業能力的有效途徑[2]。社會藝術教育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凸顯實踐教學特殊功效,從明確目標到總體設計、教學模式、指標考評,實踐教學自成一體,特色鮮明。
(一)實踐教學目標目標一:職業技能。加強學生掌握音樂、美術、舞蹈、表演中的兩項專業技能,豐厚審美素養和藝術鑒別能力,拓寬藝術知識視野,熟悉藝術教育規律和藝術教學方法。目標二:職業能力。塑造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分析歸納概括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目標三:職業品格。樹立學生全員服務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和堅強的心理素質。
(二)實踐教學總體設計(見圖1)
(三)實踐教學模式
1.情景模擬教學模式。主要依托《社會藝術教育管理實踐》課程,采用情景模擬教學,搭建理論與實訓一體化平臺。在5~7學期的教育管理實踐課程中,根據學期教學目標需要,圍繞教學主題創設相關情境。師生在具體情境中扮演不同角色,讓學生發現問題、探索問題。
2.觀摩展演教學模式。學生在校學習技能期間,以小組實踐課、期中期末觀摩考核、技能結業展演、藝術實踐周展演多種形式,檢驗師生教與學成果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和審美鑒別力,訓練學生的心理素質。
3.課外拓展教學模式。與課堂教學相輔助且有目的有系統的課外實踐實訓,以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拓展、訓練學生的動腦、動手、動口能力。(1)主題班會。結合專業學期工作目標,定期召開班會,在學生管理小組引領下,學生獨立完成主題設計、內容程序、效果評估等環節工作。(2)戶外實訓。每學期組織1~2次戶外實訓,全體專業師生深入部隊駐地,在部隊官兵指導下,師生共同完成穿越電網、蹲蘿卜坑、盲人排序等項目。(3)大賽、藝術專業考試等系列活動。不定期舉行各種大型比賽、藝術專業考試等,鍛煉和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應試能力。
4.“3+1”式教學模式。學生在一至三年級期間,接受學校系統化正規化的專業知識技能的學習訓練和藝術素養及文化素質的教育,到了四年級,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安排學生到藝術培訓機構進行為期1年的專業實習及畢業論文寫作,實習和論文配有專業教師指導,使學生完成“準職業人”的崗位實訓。
5.校企合作教學模式。校企合作是專業直接對接社會的一種重要形式。專業與藝術培訓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延伸校內教學,讓學生利用這一平臺直接了解社會,了解行業,了解市場,鍛煉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有效增強學生職業素養與從業能力;同時藝術培訓機構利用學校品牌資源、人力資源創造出經濟效益。(四)實踐教學考評(見圖2)實踐教學考評是保證和促進整體實踐教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也是完善和總結實踐教學結構層次的重要依托。專業實踐教學評價體系見表4。
三、高素質教師隊伍是人才培養的前提條件
教師隊伍素質的高低決定人才的質量和教學的實效[3]。社會藝術教育管理專業自成立起高度重視人才培養質量,立足人才培養的前提就是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一)高素質教師隊伍的構成
1.專業師資是技能型、理論型、實戰型教師的組合體。(1)技能型教師不但擁有堅實的藝術技能,還擁有相當的藝術理論知識和審美鑒別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能讓學生掌握一定專業技能技巧的同時,讓學生了解與專業相關的知識,開拓學生藝術視野,培養學生審美能力。(2)理論型教師在具有扎實寬廣的管理學或教育學知識的基礎上,還具有較強的教學科研和創新能力;且掌握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會運用藝術化的教學語言把枯燥單調的專業理論知識有聲有色地傳授給學生。(3)實戰型教師既有豐富的社會藝術教育培訓的經歷和經驗,也有良好的與人溝通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專業師資是老、中、青教師的集合體。以沈陽音樂學院藝術學院為例:(1)45歲以上占教師總數的20%,這部分教師均為教授或副教授,教學經驗豐富,承擔專業主干課和專業實踐課,有較高的教學與學術水平及幫扶青年教師的品格,是教學科研的核心力量。(2)45~35歲占35%,這部分教師基本都具有碩士學位,是副教授或講師,擔負專業技能課和專業基礎課,教學態度認真,勤學、踏實、敬業,有較強的專業知識技能和教學能力。(3)35~25歲占45%,這部分教師有的是研究生也有的是本科生畢業,他們熱情,思維活躍,積極上進,在努力與進步過程中完成一定的專業技能課和專業基礎課。
(二)高素質教師隊伍的支撐
1.校內支撐。近年來,沈陽音樂學院辦學規模迅速擴大。(1)本科專業種類擴充。在原有傳統專業基礎上增設新興專業,如戲劇影視表演、戲劇影視美術設計、藝術商務與管理、應用舞蹈教育等。(2)師資隊伍數量增加與質量提高。在補充傳統專業師資的同時,新興專業也配備表演類、美術類、管理類、教育類等多種類別的教師。專業類別的拓展與豐富,藝術學科、邊緣學科師資的豐厚與共享,為社會藝術教育管理專業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儲備了優質資源,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