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農村金融論文
作者:朱建華 單位: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
金融文化既包括金融企業文化,也涵蓋全社會的金融知識、金融意識、金融倫理道德、金融價值觀念以及金融行為規范等。其實質是指以信用文化為核心的現代契約意識,是金融產業發展過程中極為重要的基礎因素,是整個社會文化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能夠構成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金融經濟發展的軟實力。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中,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必須依托于健全的農村金融市場,而完善的農村金融市場是構筑在一定的金融文化基礎之上的;重視農村地區的金融文化建設,是發展農村金融產業的必然選擇,也是我國農村地區居民金融發展權的落實,以及農村地區社會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
1農村金融發展困境的金融文化解讀
1.1農村金融發展的現實困境
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而農村經濟發展離不開農村金融的強力支持。農村金融的信貸資金配置機制作為最重要的資本要素配置制度之一,在我國農村社會經濟發展進程中具有越發凸顯的作用與地位,農村金融的健康發展直接關系到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社會的長治久安。發達國家的農業發展經驗表明,農村金融體制建設至關重要;建立包括政策性金融、商業金融、合作金融以及農村保險在內的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體制,建立起支持農村建設資金循環的長效機制,能夠有效支持農村和農業發展,能夠極大地維護廣大農民利益。然而,我國不完善的農村金融體系存在著諸多隱患,政府主導下的農村金融體系功能定位不完善;政策性金融機構功能定位不清、運行機制不健全,農業銀行與郵政儲蓄銀行吸收的農村資金大量流入城市,農村信用社內部治理結構不完善,非正規金融發育層次低,使得農村金融服務整體上不能滿足“三農”的要求。農村金融市場運行機制不完善,市場效率低下,金融風險預警、防范、處理與補救機制缺乏,保障不了農村經濟發展的金融投入。同時,我國農村金融缺乏正向激勵的共生環境,農村金融文化、基礎設施發展滯后,導致農村金融經營觀念、服務方式、服務手段以及運行績效落后。因此,這種來自于金融體系、市場運行及發展環境制約的農村金融系統出現了生態失衡。
1.2農村金融發展困境的文化觀察
從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的困境中可以發現,農村金融發展緩慢實際上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從金融文化視角分析當前我國農村金融發展面臨的各種困難,尋找農村金融發展的新思路,能夠跳出現有理論的框架,有著獨特的現實意義。農村金融文化問題既蘊含著金融文化問題的一般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從重法輕德、重技輕道、重利輕義、重物輕人等表現形式來觀察,在一定層面上,存在內修文化、信用文化和信仰文化的嚴重缺失,農村金融市場交易相關人員的精神支柱、道德修養和誠信意識明顯不足。一是內修文化方面,存在心性浮躁、急功近利、盲目攀比、惡性競爭等現象。二是信用文化方面,不守規則、不講信用、逃廢債務、造假欺詐等等。三是信仰文化方面,金錢拜物教和權力拜物教為其信條,錢權開道、亂拉業務、擾亂市場,個別甚至貪污腐化、聲色犬馬、紙醉金迷等等;金融業長期以來形成了片面求大求快文化,不是靠服務、靠效率贏得市場,而是靠請客吃喝送禮、安排關系人、甚至其他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拉存款、求貸款、搶市場、占地盤,形成經營同質化、競爭惡性化的局面,嚴重損害了金融業的整體形象,導致金融秩序內生紊亂,金融風險集聚潛伏。雖然這是金融業發展和金融文化建設中的支流,但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作為農村金融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金融企業文化建設也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問題:一是認識上的偏差,農村金融系統長期以來體制不清、產權不明、行政分割,文化建設起步較晚,對金融企業文化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企業文化建設與經營管理相脫離,難以達到金融企業文化建設目標。二是廣度深度不夠,農村金融企業文化建設還停留在形式建設上,缺乏創意和特色。三是短期行為嚴重,多數管理者并不視金融企業文化建設為提高業績的重要途徑,更多出于短期利益的考慮。
2金融文化建設有利于農村金融發展
在眾多發展農村金融的舉措中,重視農村金融文化建設具有基礎性和長遠性的意義。金融文化建設能夠構建起農村金融市場發展的基石,金融文化對以農村社區為載體的農村金融市場創新性發展起著巨大的影響作用,良好的農村金融文化氛圍,為正式農村金融制度的建立完善提供了堅實基礎。
2.1金融文化的傳播與普及是農村金融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礎與前提我國獨特的農業文化一直影響著農村金融行為模式,并催生了獨特的農村金融文化,而農業文化是傳統農業文明的成果,難以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需要,形成不了財富增長的規模效應,極大地影響農村金融發展。傳播與普及良好的金融文化,能夠在思想信念上為農村金融體系的建立與完善提供支撐,可以減少傳統金融思維觀念給農村金融發展帶來文化摩擦,降低農村金融體系的運行成本,夯實農村金融的發展基礎。傳播與普及合乎理性的現代金融文化,有利于培育健康的金融理念,淡化投機行為,形成金融文化力,為農村金融市場確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傳播與普及具有準公共物品特性的金融文化,對農村地區的非法金融活動具有擠占效應,有利于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傳播與普及現代金融知識和金融理念,提高廣大農村居民的金融知識水平,有助于擴大農村金融的有效供需。
2.2金融企業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是農村金融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在農村金融文化建設體系中,金融企業文化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是農村地區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提供者,同時也是金融文化傳播的主要推動者。加強農村金融企業文化建設,可以促進金融文化的推廣,推動農村金融的快速發展。通過金融企業的自身建設,提升精神文化素養。無論是政策性、商業性和合作性金融機構,還是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都應當建立和調整其企業文化,形成適應農村環境的先進的經營理念、完善的經營機制、良好的企業形象以及規范的行業道德,建立完善農村信用評價體系,提高對客戶信用風險的控制能力,以其示范效應傳播現代金融文化,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金融市場氛圍,疏導、緩解、消融現階段農村金融市場的各種復雜矛盾,有助于農村金融的和諧發展。農村金融企業文化的建設過程,既是現代金融文化的傳播過程,也是農村金融的市場培育過程,將其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對農村金融的發展極具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