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計量經濟學論文
作者:石賢光 單位:商丘師范學院
當前,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幾乎都以教師講授為主,普遍存在重理論課、輕實踐課;重主動講授、輕理論應用的現象。由于計量經濟學的理論方法大量用到數學與統計學知識,較多地偏于理論方法的證明,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講,計量經濟學課程學習壓力大,困難重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加上現有計量經濟學教材的呈現方式基本上都是先介紹理論和理論的推導,再介紹理論的應用,而且往往重點在理論的介紹和推導。由于理論分析和推導對經濟類專業的學生來講過于煩瑣,會讓學生對學習計量經濟學產生恐懼和厭煩。再者,這樣的呈現方式會讓學生誤以為一定要把理論弄清楚,才能往下學習如何應用,導致有不少學生被理論困擾,花了大量時間,繼而對計量經濟學的學習失去了信心和興趣。《計量經濟學》課程目標是使學生掌握計量經濟研究的最基本方法,并能夠運用這些方法解決實際的經濟問題。所以,教學要重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基本應用,盡量減少或簡化煩瑣的數學推導,要強調實際的經濟背景,增加實際案例。[1]本文結合教材教學內容“建立計量經濟學模型的步驟和要點”,以河南省經濟增長影響要素分析為例,試論計量經濟學教學中模型的融入。
一、理論模型的構建與經濟理論的結合
計量經濟學是數學、統計學與經濟學三者相結合的交叉學科,但歸根結底是一門經濟學科。因此,教學過程中理論模型的建立必須始終以經濟理論為基礎。
1.確定模型包含的變量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羅默和盧卡斯為代表的內生經濟增長理論的分析框架,可以將能源資源內生化為除了資本存量、勞動力、技術進步之外的又一影響經濟增長的要素。故模型包含的變量設定為資本存量、勞動力、能源消費總量和技術進步。
2.確定模型的數學形式確定模型數學形式主要有三種方法:一是利用經濟學和數理經濟學的成果;二是根據樣本數據做出的變量關系圖;三是選擇可能的形式試模擬。[2]目前國內學者對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主要依據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模型,它是由柯布和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教授P.H.道格拉斯共同研究提出的,該模型在定量分析經濟增長中各種要素貢獻率的研究中,應用極為廣泛。本研究可以利用該理論成果,將模型設定為如下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形式:Y=AKαLβEγeμ(1)其中,Y為國內生產總值(GDP);A表示綜合生產力,代表技術進步;K為資本存量;L為勞動力;E為能源消費量;α、β、γ分別表示各要素的投入產出彈性系數;μ為隨機擾動項。考慮到數據的經濟學意義,本文對模型兩邊取對數,得到如下線性模型:LnY=LnA+αLnK+βLnL+γLnE+μ(2)
二、樣本數據收集
在前面的教學過程中已經對樣本數據質量做了明確要求:完整性、準確性、可比性和一致性。按照該原則,采用1989—2009年的年度數據,數據來源于相關年度的《河南省統計年鑒》。對模型采用的變量做如下說明:第一,GDP:以1989年為基期的國民生產總值指數對GDP進行縮減,以消除物價因素影響(單位:億元)。第二,資本存量K:采用現在被OECD國家所廣泛使用的永續盤存法測算資本存量,它的基本公式為:Kt=Kt-1(1-Dt)+It(3)其中,Kt表示河南省省第t年的資本存量,Kt-1表示河南省第t-1年的資本存量,It是河南省第t年的投資,Dt表示河南省第t年的固定資產折舊率。本文固定選用5%作為1989—2009年河南省的固定資產折舊率。用河南省1989年的固定資本存量除以5%作為其初始資本存量(單位:億元)。第三,勞動力投入量L:本文采用年底就業人員數(單位:萬人)。第四,能源消費量E:為了全面準確反映能源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本文直接使用《河南省統計年鑒》中的能源消費總量(單位:萬噸標準煤)。
三、模型參數的估計
目前,主流的參數估計方法是最小二乘法,但要讓學生知道最小二乘法并不是唯一的方法,應當學會比較各種模型參數估計方法和如何選擇模型參數估計方法。最小二乘法的假設比較嚴格,所估計出的參數滿足無偏性、線性和具有最小方差,因此本文運用最小二乘法對模型參數進行估計。借助計量分析軟件Eviews6.0,利用所選擇的面板數據對模型(3)進行OLS估計,得如下回歸結果:)LnY=-8.594+0.315LnK+1.422LnL+0.218LnE(4)(-6.93)R2=0.999(11.67)F=3792.52(10.04)(3.92)D.W=1.124四、模型的檢驗作為教材內容要求的最后一步,要求模型四級檢驗:經濟意義檢驗、統計檢驗、計量經濟學檢驗和模型預測檢驗。[3]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模型的現實基礎,模型一般都能滿足現實意義,如果不要求模型具有預測功能,預測檢驗也可省略,所以對于模型的檢驗,最重要的是統計檢驗和計量經濟學檢驗,并且這兩種檢驗可以融合在一起一并進行。對于本案例的檢驗就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擬合優度檢驗由估計結果可知R2=0.999,可以認為被解釋變量基本上可以用回歸方程中的解釋變量來解釋。因而,該回歸方程通過模型擬合優度檢驗。
2.F檢驗由估計結果F=3792.52,在顯著性水平α=0.05下,F0.05(3,17)=3.197,F?F0.05(3,17)=3.197,可以認為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下,經濟增長對資本投入、勞動力投入和能源投入有顯著的線性關系,即通過F檢驗。3.t檢驗選擇顯著性水平α=0.05,臨界值t0.025(17)=2.11,由估計結果知,|tα)|=11.67>t0.025(17)=2.11,|t)β|=10.04>t0.025(17)=2.11,|tγ)|=3.92>t0.025(17)=2.11,說明資本存量、勞動力投入和能源消費三個解釋變量在統計上都是顯著的,即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是顯著的。要想把計量經濟學模型構建和《計量經濟學》的教學較好地結合起來,平時要注意收集計量經濟學建模方面的資料,使學生有針對性地感受知識的及時應用,才能從中領悟到計量經濟學的真諦和應用價值。[4]隨著大學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中融入模型的構建有利于計量經濟學知識結構的整合,對教師的實用教學理念和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的轉變都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對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良好的知識運用素質方面也將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