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金融風險防控論文
本文作者:姚世軍 單位: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沈陽市分公司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保險業也得到快速發展,保險企業實力不斷增強,保險市場日趨活躍,保險企業涉足的領域越來越廣,投資的范圍更大。作為重要的金融機構,保險企業同樣面臨著一定的金融風險,特別是在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后發展時代,金融風險是保險企業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保險業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重點防范和化解保險金融風險,對促進保險業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保險金融風險的產生的主要原因
1、財務結構不合理。有的保險企業財務結構的不合理,財務控制機制不科學,對償債能力缺乏有效控制,會造成資債比例失衡,無力償還到期的債務,再加上利率變動、通貨膨脹等因素的影響,將進一步增加債務償還風險。這種狀況的延續,將會進一步使公司的財務狀況惡化,進入惡性循環的怪圈,導致公司負債比率的加大,降低公司對債權人的債權保證程度,從而阻斷保險企業融資的渠道。形成財務風險的因素主要有資本負債比率、資產與負債的期限、債務結構等因素。一般來說,公司的資本負債比率越高,債務結構越不合理,其財務風險越大。
2、風險防范能力有待加強。保險機構內部的監督制約機制還不夠健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保險機構在完善內控制度和風險管理制度方面得到長足發展,制定了一系列經營管理制度法規,但內控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健全和發展。同時,還存在制度落實不嚴,從業人員違規操作,執行制度不規范等現象,這些都是產生金融風險的內部誘因。有的保險機構從業人員來源復雜,素質參差不齊,管理工作滯后。有的保險企業重展業,輕管理,規章制度形同虛設,為了追求本單位、本部門和小團體的利益,冒風險違規經營,加劇了金融風險。同時,存在缺少精通業務的精算師等專家型管理人才,導致風險防范能力不強。
3、業務范圍盲目擴張。一些保險企業盲目擴張,急于將業務范圍不斷拓展,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許多收入預期模糊的領域,盈利水平很難控制。有的保險機構償債能力弱,信用觀念淡薄,償債約束弱化,增加了金融風險發生的機率。同時,由于保險機構之間過度競爭,造成金融資產高風險的狀況,給保險業帶來了潛在的風險與危機。特別是中國的保險業尚處于較初級的、數量擴張型的發展時期,相應的風險管理技術和手段相對滯后,這是潛在的風險極有可能成為現實風險,是中國保險企業最需要的關注、及時進行化解的風險。
二、防范和化解保險金融風險對策探討
保險業應高度重視防范風險,把償付能力監管置于保險監管工作的首位。要把制度健全、流程優化、技術創新作為防范金融風險的根本途徑,努力提高保險業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能力,促進保險業可持續發展。
1、健全制度,強化監管,增強保險企業合規經營意識。保險業防范和化解風險,持續穩定發展,必須繼續從深化改革入手,努力解決影響保險業安全營運、穩健發展的一些體制性和運行機制方面存在的問題。要正確認識當前保險業運營中存在的漏洞與不足,始終把堅持健全和完善監管機制作為防范金融風險的重要抓手,努力消除制度層面存在的風險隱患,并強化制度的執行力和約束力。要通過加強監管和行業自律,使保險市場主體的合規經營意識不斷增強,從而達到共同、自覺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增強行業抵御風險能力的目標。具體包括:科學制定產品費率并嚴格執行,遏制惡性競爭;按規定提取和使用各類準備金,嚴禁人為調整;合規運用資金,杜絕非法放貸,確保資產保值增值;合理制定分保政策,有效分散經營風險;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同步發展,保持良好的收益率,促進財務結構不斷優化等等。為此,一方面需要完善保險監管體系,加大保險監管力度;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充實保險監管力量,增加現場檢查的頻度。此外,還應積極探索既有約束、又適當放寬的資金運用政策,進一步增強保險基金的增值周轉能力,提高基金的使用增值能力,不斷壯大經營實力。
2、強化企業內部管理,優化流程,提升企業安全運營水平。隨著保險市場的不斷規范和日趨成熟,風險防范和風險管理能力將成為保險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保險企業需要完善內控制度,特別要采取措施,優化流程,確保制度的貫徹落實。企業應站在全局的角度,全面梳理、再造業務流程,尋找、確定關鍵點和風險控制點,制定相應的標準化操作規范和風險管控措施,以達到業務流程科學合理、運轉流暢、風險可控的目標。通過強化內控、優化流程,有效降低企業對內部各崗位人員素質的過分依賴,既可以基本消除人工操作給企業帶來的隨機風險,還能夠根除違法違紀行為孳生的溫床,降低內部管理及業務流程帶來的系統性風險。
3、強化技術創新,推動保險業持續發展。要積極借鑒國際上保險企業監控系統建設成功經驗,建立健全我國的保險風險監測指標體系;要在保險企業內部建立基于精算的業務質量監控體系,全面提升保險業經營評價體系和保險企業內控水平。要同時加快保險監管及保險企業內部人才的培養,構建梯層配備的精算、法律、核保、會計等多方面的人才隊伍,提高保險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監管人員的監管水平。要加強與氣象、地震、國土等部門的聯系與溝通,綜合提高災害預警能力,增強保險企業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水平。通過加強保險企業自控和強化監管機構的監督,凈化市場環境,促進良性競爭,確保市場主體安全管運、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