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金融經濟教育論文
本文作者:宋威 房紅 單位:黑龍江科技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后危機時代對國際化金融人才的需求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經濟放緩,國外金融機構和大型跨國公司紛紛涌入中國,我國企業也在走向世界,拓展海外市場。隨著金融資源配置逐步市場化,金融活動日趨國際化,國內金融機構的國際業務量日趨增長,資本組成的國際化比重不斷加大,參與國際金融組織之間的合作、競爭的規模和程度迅速加大,金融市場不斷開放和擴大。金融業的國際化和金融市場的不斷開放導致了金融機構對金融專業人才的需求發生變化。需要高校培養出既符合國內宏觀金融體制與規律,又精通微觀金融市場運行機制,具備扎實的國際金融市場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國際化金融人才。金融人才的培養尤其是大批高層次、應用型、國際化優秀金融人才的培養對我國傳統的金融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我國高校應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樹立新的人才培養目標,改革課程體系設置,強化專業基礎性教育,以能力培養為本位,革新教學方法與手段,重視師資隊伍建設,以培養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和國際競爭需要的金融人才。
當前金融教育國際化的現狀和問題
利用國際教育資源培養金融人才是金融教育國際化的發展方向,主要體現在中外合作辦學上。中外合作辦學有利于培養出具有全球視角的國際化金融人才,正成為目前國內高校金融專業教育的一個發展方向。從1995年起,黑龍江省省內36所高校與俄羅斯、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法國、日本、韓國等國的大學(學院)開展了??啤⒈究啤I尽⒈敬T連讀等多種形式的聯合辦學項目,覆蓋文、理、工、醫、法、經、管、史、教育9大學科門類。黑龍江省高校的中外合作辦學采取分段培養、互相承認并轉移學分的方式和國內外“雙校園”的培養模式。根據各院校合作深度的不同,大致有以下幾種合作模式:
一是聘請國外教師來校講學、本校教師去國外學習和借鑒國外的教學經驗、學生去國外短期學習或實習等手段,實現教學與國際接軌。這種合作本身沒有很大的約束,不易引發矛盾,易于操作,但實際效果有限,短期的互訪和學習往往不能使師生獲得較為深刻和全面的認識,從而不能從教學體制、培養模式、課程設置和教學改革等宏觀層面進行系統的了解。
二是充分保留各自的教學模式,通過雙方各自對對方學校開設課程的評估,互認對方學校的學分,學生獲得雙方學校規定的學分即可獲得雙方學校頒發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這是以輸出生源為中心的教學活動,在國內階段的學習基本上以初級課程和英語強化為主,對外方核心專業課程和高層次教師的引進較少,不利于我方高校利用外方教學資源。
三是引進外方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材和相關教學手段;聘請外方教師來我方高校講課,派遣我方高校教師去對方進修;引入外方的教學方法;以雙語授課。隨著合作的深入,更加適應市場需求和金融教育發展方向的第三種模式必然成為主流。然而,這種合作帶來的問題和矛盾也最突出。
在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上,多數高校金融學科培養目標仍定位于政府機關部門宏觀管理,強調宏觀理論方面的學習,忽視微觀實踐技能的訓練和綜合素質的培養。而西方各國高校的金融學專業注重在培養學生面向金融企業實際工作的能力,定位于培養懂得金融市場運作、掌握現代金融技能的經營者。中外培養目標的不同必然導致課程體系設置的差異。在中外合作中以誰為主就成了矛盾。在合作辦學過程中,各高校都對金融學專業的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進行了局部改革,初步改變了以往以貨幣銀行學和國際金融學科體系為主的課程設置。但是目前仍缺乏系統性,突出表現在:重宏觀經濟理論的經濟學和金融學學習,輕微觀領域公司金融和資產定價的學習。數理基礎比較薄弱,大部分學生在學習金融工程、證券投資學、期權定價理論等課程的學習中面臨很大困難,更不用說去設計和開發新型金融工具;教學內容缺乏超前性。在師資隊伍與教學方式方面,少數學校忽視國外優質金融教育資源引進,片面追求經濟利益。部分本科院校招收聯合培養學生比例過大,而???高職)院校生源質量較差,招生計劃完成不好。沒有統一的領導機構和專門的教學管理機構,有了問題各部門互相推諉。在課堂教學中仍以“嚼碎”課本、灌輸式為主,較少采用啟發式討論式安全式模擬教學等教學方法。
金融教育國際化的對策
中外合作辦學是金融教育與國際接軌的一項重要舉措。學校在中外合作辦學過程中一要遵循教學規律,二要按經濟規律和市場規律辦事,否則難以培養出符合國際化要求的金融人才。
(一)引進先進的金融課程體系
國內高校應緊密結合學校自身的專業特點,合理設置課程體系,在引進國外金融專業課程設置中合理成分的同時,保留自身的優勢。根據外方的課程設置,我們需要設置國際化的金融課程,具體落實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課時、教學方式及教科書等。同時,對教務管理也需做詳細的規定,使中外合作辦學的教學和教務工作逐步納入學校全日制學生的規范范圍,如編制學生成績管理數據庫、合理安排課程時間、嚴格考勤登記、及時收集教師信息反饋等。教學計劃的規范和教學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實施,是中外合作辦學日常教學活動有序進行的有力保證。
(二)確保師資質量
國外金融類教師一般來自發達國家,來到中國要面對教學條件較差、環境不適應等一系列問題,難以長期留在國內。同時,由于外教不歸國內合作院校管理,教學中容易表現出隨意性強、備課不認真等情況。要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防止師資隊伍的游離性和隨意性,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教學質量。認真檢查教師批改的作業和作業量,經常性地隨堂聽課,檢閱教案,加強教學過程控制,定期召開教師座談會,聽取教師的教學體會或意見,并借用這樣的機會,向教師反饋學生的想法或意見,及時溝通。同時向教師貫徹辦學思想、宗旨及各種需求。
(三)提高生源質量,積極探索國外畢業實習途徑
為使中外合作辦學向健康、有序、穩定方向發展,必須提高生源質量?,F在許多高校的中外合作辦學是設立二級學院,招收低分段學生,以此來提高學校的經濟效益,實際上是降低了學校的聲譽。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最顯著的特征表現在教學語言上。低分段學生的英語成績普遍不理想,難以聽懂外教授課。這使合作辦學的質量大打折扣。應逐步提高學生錄取分數,并最終達到所有學生同分同檔錄取的目標。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時間短,市場完善程度低,金融市場還不夠成熟,不少金融工具還沒有被實際運用。因此,金融專業學生在教材中學到的部分知識在現實生活中還缺乏實踐的環境,學生也沒有渠道對這些知識的實際運用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和了解。中外合作辦學條件下,國內高校可以積極探索學生在國內完成專業課程學習任務后到國外進行專業實習的途徑。這樣做,一方面可以使財務管理專業學生有機會了解發達國家企業財務管理和金融活動的實踐,培養學生應用理論知識的能力;另一方面,便于學生掌握財務管理專業的最新國際發展動態,增強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