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初中政治論文
作者:陸培生 單位:廣東省湛江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東簡中學
在新教學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想改變舊的思想觀念,就要樹立與時發表展相互適應的教育教學觀念,初中政治課程是一門與實際生活比較貼近的學科,所涉及的內容豐富。然而,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學生覺得學習政治課程沒有什么意義,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因此,要采用自主式學習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善于學習的能力。本文主要闡述在初中政治課中實施自主式學習模式的必要性、開展自主式學習模式的方法以及自主式學習在初中政治課中的意義。
一、在初中政治課中實施自主式學習模式的必要性
初中政治是一門能鍛煉學生拓展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科。主要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分析事物之間的必然關系,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在傳統的教學實踐中,老師只是單調地給學生講課,讓學生記下書上的條條框框。學生為了應付考試,只好通過死記硬背的方法把書上的理論記在腦子里,但是時間久了,這種學習方法卻阻礙了學生的進步與發展。所以,學校教育要在育人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找出自己的特長和優勢。因此,在初中政治課中實施自主式學習模式是有必要的。
二、在初中政治課中開展自主式學習模式的方法
1.創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在初中政治課堂上,老師要認識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要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增加課堂討論與互動環節,老師通過講解書本上的知識,讓同學們學會分析、思考,并能夠加上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在課堂上老師可以通過設計問題讓學生辯論、討論、比賽、小品表演等形式的互動,讓學生積極參與,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主動學習,讓他們在學習中有活躍的思維能力,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如教初一政治下冊(粵教版)“面對挫折的不同態度”的內容時,我設計問題:“挫折給人打擊,讓人心里難受和痛苦,是走向成功的絆腳石,挫折是不是壞事?”讓學生分為正反兩方展開辯論,然后進行小結。在辯論時,同學們有話說,正反兩方辯論很激烈,積極參與。通過辯論,同學們認識到:挫折能磨礪意志,激勵人奮進,并非壞事。從而實現了教學目標。
2.理論聯系實際
理論聯系實際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觀點,是用所學的理論指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的科學理論。也就是說讓學生用所學的理論來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學以致用,自主學習,提高學習的興趣。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拓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鍛煉他們學習的獨立性。在政治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好課程資源,不斷開拓學生的眼界,豐富學生的知識。作為政治教師要多給學生列舉一些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學生可以通過真實的例子,聯系實際生活。比如初二政治(粵教版)上冊教學“自我負責”的內容時,把日本地震引起中國鹽慌的事實讓學生比較中國和日本兩國人民的責任意識和國家意識等,教學中的理論變成了活生生的事、物、人,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濃。通過將理論與實際相互聯系起來,將他們的知識面拓寬,在日常的學習中,可以組織一些活動。例如:課堂辯論賽、演講、社會調查等,同學們可以在課下查閱相關的資料、調查社會的基礎上,然后在班級里分成正反方兩組,同學們可以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使同學們慢慢地適應自主學習的模式,逐漸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不斷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
3.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好習慣
老師設計好問題,讓學生預習,學生課前閱讀課文和有關資料,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依照傳統的教學方法,很多老師在給學生上課的時候,都是讓學生聽老師一句一句讀課本上的知識,學生的學習一直處于被動的位置。作為初中政治教師,務必改變枯燥的教學方式。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可以給同學們一些時間。課前老師設計好預習的問題,讓他們預習一下本節課要講的內容,讓學生成為自主學習的主體,學生自己學會看書,并且對新課的學習會更主動積極,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等老師講課的時候,再重點聽一下,這樣就能進步很快,同時還能培養自己的理解能力,提高自己自主學習的能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現在有一些名校采用教學案教學,就是重視學生的預習,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整理知識自主學習能力。
4.采取開放式教學方法
現在的政治課堂教學,應該是開放式的,才能更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傳統的教學方法過于簡單,老師就像是裝滿水的容器一樣,只是把水倒給學生,讓學生解解渴。這樣機械的學習,讓學生覺得學習的過程沒有任何的興趣可言,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無法集中,缺少了積極主動學習的興趣,對學習感到厭煩,學生的學習沒有了創造性。因此,在初中政治課堂上要推進自主式學習方法,開展開放性的教學方式,老師在課堂上可以給同學講個幽默的笑話,來調節課堂沉悶的氣氛,也可以給學生講一個寓言故事,或講新聞故事和時政熱點,讓同學學會用理論知識聯系生活實際。如初一政治(粵教版)上冊“交往藝術須學習”的內容時,我給學生講了幾個幽默有趣的故事,其中有一個是:一個胖子對一個瘦子說:“我一看到你,就知道現在在鬧饑荒。”而瘦子卻巧妙回答:“我一看到你,就知道現在正在鬧饑荒的原因了.”讓學生聽了之后大笑,我就提問:“交往需要什么?”學生很正確地回答:“尊重”。當遇到一些現實生活中的實際例子的時候,就知道怎么解決,學生可以學會用全面的分析方法看待問題之間的聯系,課堂上要增強師生之間的多向交流,為學生營造一種開放的學習空間,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活力,教師在課堂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以通過一句話,或者是一個表情,給學生傳遞學習信息,在課堂上就改變了那種單一的封閉的教學方式,實施開放性教學,可以增強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5.科學安排教學內容
學習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老師只要在教學課堂上把這節課該講的內容講完就可以了,學生們大多數是只聽老師講,被動地接受一些知識,這樣的課堂,沒有活躍的氣氛,學生會有厭煩學習政治的心理。為了讓學生能夠及時地掌握知識,老師應該采取開放性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時間,認真做好備課工作。老師要熟悉教材,認真分析教材中哪些問題可以列入到開放性問題當中。另外,還有重要的意義,主要表現在:第一、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實施自主式學習模式,能夠加快推進素質教育改革進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包括:品德修養、政治修養等。第二、激發學生熱愛學習的濃厚興趣,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他們的創新意識。第三、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強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感情。第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五、在新課程的改革過程中,學校更加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師在課堂上不斷引導學生認真學習,提高他們對信息分析的能力。教學是老師和學生互動和交流的一個過程,老師只有具備了良好的態度,不斷地與同學溝通,增加師生之間的感情,才能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上,老師充分利用一些互動因素,教學方法多樣化,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們在課堂上遇到不理解的概念,不懂的問題,能夠及時請教老師。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