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經濟學教育論文
本文作者:中央黨校“理論前沿”調研組 單位:中央黨校“理論前沿”調研組
一、新時期農村實現小康之后面臨的深層思想問題
新時期農村部分地區實現小康之后,許多影響和制約農村穩定與發展的深層次思想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其中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加強農村基層政權組織建設,有效地組織農民發展生產力,引導農民真正走上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進一步鞏固農村社會主義陣地。這一問題突出表現為下述四個方面:
第一、尚未理順發展市場經濟與發揮黨的思想政治優勢之間的關系,市場經濟某些消極觀念與社會主義人生觀、價值觀、義利觀的矛盾日益尖銳。這突出表現在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的素質建設不適應當前農村改革與發展,離社會主義政治價值的要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一些村的政權建設、支部建設、鄉規民約建設或者流于形式,或者不到位,缺乏政治控制手段和實力,不能成為團結、教育和管理農民群眾的核心。有的已經處于癱瘓或半癱瘓狀態,有的已被家族勢力、宗教勢力、黑社會勢力所控制,結果出現正不壓邪、好人怕壞人的不良風氣。
第二、小農觀念、封建意識、宗教觀念與市場觀念、社會化大生產觀念、科學觀念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相當一部分農村干部群眾對市場經濟缺乏了解,對如何進入市場和適應市場,不知所措。安于現狀,小富知足,不思進取的精神狀態較為嚴重。封建迷信、宗教勢力和其它邪惡勢力同黨和政府爭奪農村基層群眾、搶占農村陣地的矛盾越來越激烈。
第三、農村干部群眾法制觀念淡薄與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農民群眾參與集體活動、接受集體教育的機會大大減少,部分農民群眾片面理解村民自治,強調極端民主,存在“土地分到戶,不要黨支部,村村講民主,不要鄉政府”的不良傾向。盡管農民文化水平相對提高,民主意識、法律保護意識相對增強,但是農民用法律武器同違法犯罪作斗爭意識比較薄弱,產生“錢袋滿了,腦袋空了,生活好了,人心散了”的不正?,F象,犯罪現象時有發生。
第四、落后的、封建的愚昧型的消費方式與現代市場經濟的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矛盾日益尖銳。農村實現小康之后,不少農民發展觀念比較淡薄,滿足于簡單再生產,對規?;洜I、商品化生產的投入則興趣不濃。與此同時,封建迷信和宗教勢力死灰復燃,利用一些農民發財致富“不問蒼生問鬼神”的迷信心理,大興土木,修建廟宇。由于思想政治工作放松,非法宗教組織乘虛滲入農村,干擾黨的農村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侵蝕和瓦解農村基層政權組織。宗族組織和宗族權威重新確立,有的還插手村民糾紛,將自己的意志凌駕于基層政權組織之上,對基層政權建設構成嚴重威脅。一些“地痞”、“村霸”、“路霸”氣焰囂張,恃強凌弱,嚴重影響農村社會穩定。
二、進一步鞏固新時期農村社會主義陣地
面對新時期農村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上街區委區政府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深入實踐,探索研究新時期農民群眾思想活動的新情況新特點。他們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以兩個文明協調推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為著眼點,突出抓緊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開展“農村政策法紀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教育”活動。其教育活動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舉辦農民黨校,全面提高農民素質;第二階段,集中進行綜合整治,創造良好發展環境;第三階段,建章立制,構建現代化農村新框架;第四階段,理順思路,形成競相發展新格局。在繼承和發揚思想政治工作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勇于實踐,大膽探索,摸索出許多行之有效的新方法,積累了一些寶貴的新鮮經驗。其根本指導思想就是:把鄧小平理論的旗幟交給農民,把黨的富民政策交給農民,把民主法制的武器交給農民,把發家致富的鑰匙交給農民,從而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真正轉化為農村干部群眾的自覺行動,進一步鞏固農村社會主義陣地。其做法的基本點是:著眼點明確,切入點準確;深入實際,注重實效;堅持大多數原則,重在普遍參與;建章立制,健全機制。上街區農村政策法紀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教育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加強和改進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鞏固農村社會主義陣地,是一項時代性、針對性、系統性和復雜性都很強的戰略任務,既要增強自覺性和緊迫感、強化陣地意識和生命線觀念,又要區別不同對象,突出教育重點;既要健全機制,狠抓落實,又要切實加強農村基層政權組織建設,建設一支能駕馭全局、善打硬仗的高素質的基層干部隊伍。
1、認識是前提,強化陣地意識和生命線觀念。江澤民同志最近指出:宣傳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事關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越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越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越要重視和加強這方面的工作。而且要經常講、反復講。突出強調了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強調了新的歷史條件下必須牢固樹立起陣地意識和生命線觀念,進一步鞏固農村社會主義陣地。當前我國改革處于關鍵時期,社會轉型過程中的深層次矛盾和思想問題錯綜復雜,加上生產力不發達,多種經濟成分的并存和市場經濟體制的不完善以及我們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忽視和放松,也由于意識形態的相對獨立性,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和小生產的狹隘觀念以及其它形形色色非無產階級思想和邪惡勢力在社會上還有相當廣泛的影響,并時時表現出來,以各種方式與我們爭奪陣地。在思想文化領域,“對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任何輕視和任何脫離,都意味著資產階級思想體系的加強”。(《列寧選集》第1卷,第256頁)社會主義不去占領,封建主義、資本主義和其它腐朽沒落的思想和邪惡勢力就必然去占領。所以,我們必須強化陣地意識,必須主動地占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在搞好黨的重大政策宣傳的同時,一定要針對干部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堅持疏導方針,既廣開言路,集思廣益,又堅持原則,把握導向,做好釋疑解惑、提高認識的工作,強化陣地意識,做到“守土有責”。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把唱響主旋律同滿足人民群眾多方面需求結合好,自覺維護社會穩定。
2、堅持是根本,強化中心工作的服務意識,突出抓好主要矛盾和中心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務就是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動員、組織、引導和教育人民群眾,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為經濟建設、為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只有堅持思想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強化服務意識,突出抓好主要矛盾和中心工作,才能體現其巨大價值和旺盛生命力,才能發揮其特有的社會功能。上街的思想教育之所以取得成效,一是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使思想政治工作深深根植于經濟建設,服務于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大局。實際工作著力于釋疑解惑、提高認識、平衡心理、理順情緒,把人們的思想認識統一到農村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上來,把人們的智慧力量凝聚到落實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任務上來,促進農村干部群眾轉變觀念提高素質,開拓創新,加快發展。二是從熱點難點入手,把解決群眾最關注、與群眾切身利益最密切的問題,作為解決群眾思想問題的切入點。三是針對不同群體不同層次的突出問題開展經常性的思想理論教育,抓好典型,分類指導,一村一策,一組一診,不搞“一刀切”。在解決群眾中的歷史遺留問題時,先深入調查研究,再確定方案,對癥下藥。特別是在解決農村深層次思想問題時,始終堅持大多數的原則,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十分注意有理、有利、有節,把政策法紀運用得寬嚴適度,不辦過頭事,不搞擴大化,并力求適用標準統一、干部群眾一視同仁,最大限度地防止攀比,防止后遺癥,從而贏得了絕大多數干部群眾的擁護和支持,為農村改革發展穩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