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保險服務論文
單位: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福建監管局
平潭綜合實驗區(以下簡稱“實驗區”)地處臺灣海峽中北部,是祖國大陸距臺灣本島最近的區域,是兩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臺。實驗區自2009年7月設立以來,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其開發建設已上升至國家戰略,重要性日益突出。保險業作為現代金融業的四大支柱之一,將在未來的平潭開放開發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實驗區保險業發展現狀及主要特點
(一)基本情況及主要特點。截至2010年末,實驗區共有保險公司經營主體10家(其中產險公司6家、人身險公司4家),營業網點16個,保險營銷員近千人。2010年,實驗區保險業共實現保費收入2億元,同比增長43.1%,其中,財產險公司與人身險公司的業務比重為37.5:62.5。實驗區保險業發展主要呈以下特點:
1.保險業務增速較快。“十一五”期間,實驗區保費收入年均增長41.4%,高于全省年均增幅18個百分點。2011年以來,實驗區保險業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態勢,上半年累計實現保費收入1.4億元,同比增長22.4%,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6.4個百分點。
2.財產險業務結構的地方特色明顯。一是受地理環境影響,車險業務占比較低。2010年,實驗區車險業務實現保費收入占財產險公司保費收入的53.2%,占比明顯低于全省74%的平均水平。二是第二產業基礎薄弱導致企財險占比較低。2010年實驗區企財險業務實現保費收入僅占財產險公司保費收入的0.4%,遠低于全省6.4%的平均水平。三是以漁業、海上運輸為主的產業結構導致船舶險占比較高。2010年實驗區船舶險業務實現保費收入占財產險公司保費收入的24%,遠超全省2.5%的平均水平,是財產險公司除車險之外的第二大險種。
3.人身險業務以期繳保障型為主。一是保障型業務占比較高。2010年,實驗區普通壽險、意外保險和健康保險三個險種占比共37.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7.1個百分點。二是繳費方式上新單期繳比重較高。2010年,實驗區人身險公司新單期繳比重達73.7%,遠高于全省33.8%的平均水平;續期保費占總保費的50.5%,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是銷售渠道以個人代理為主。實驗區個人代理渠道保費占比高達81.8%,遠高于全省56.1%的平均水平。
4.市場集中度較高,產險市場效益較好。從財產險市場看,2010年實驗區人保產險保費收入市場占比為74.7%,高于全省人保產險系統48.8%的平均水平。產險市場效益較好,全年簡單賠付率不足20%。從人身險市場看,2010年實驗區中國人壽保費收入市場占比為63.6%,高于全省中國人壽系統42.5%的平均水平。
(二)實驗區保險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機構層級較低,難以承擔實驗區建設的重任。目前實驗區保險機構中,僅人保產險、中國人壽、平安產險、太平洋產險設立了支公司,其余均為營銷服務部,機構層級較低導致其職能較為簡單,業務權限相對有限。這與實驗區要開展兩岸區域合作綜合試點,探索兩岸“五個共同”①的合作新模式、構建兩岸經貿合作特殊區域的要求相比,差距明顯。
2.服務能力有限,難以適應實驗區發展的需要。目前,實驗區保險業正式員工不足70人,員工數量明顯不足。同時,由于機構層級較低,保險專業人才與服務團隊也相對缺乏,服務能力有限,導致大量業務外流。以與當地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船舶險為例,平潭海洋運輸總運力位居全省前列(超過900萬噸),但船舶險由平潭當地承保的不到10%。由于隧道、橋梁等工程企業在島外承攬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風險較高,相關保險業務均在外地辦理。與此相對應,實驗區內要大量投建基礎設施,規劃發展中心商務區、港口經貿區、科技文教區和旅游休閑區,必將對實驗區的保險服務提出更廣范圍、更高層次的需求。
3.保險意識不強,限制了保險業在實驗區建設中的作為空間。一是居民保險意識不強。受地域條件以及經濟狀況的限制,實驗區居民對保險的認同度不高。2010年實驗區的保險深度為2.23%,低于全省2.95%的平均水平;保險密度為550元,僅為全省平均水平的47.91%。二是政府部門對保險業的功能認知不足。表現在政府部門對利用商業保險參與社會管理的主動性不強、積極性不高,如商業保險公司參與的新農合以及新農合補充保險等業務均未開展。
二、實驗區保險業發展面臨的歷史機遇
(一)政策突破為實驗區保險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中共福建省委八屆六次全會明確提出“推進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建設,使之成為兩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試和海峽西岸經濟區科學發展先行先試的綜合實驗區”,實驗區定位的明確預示著其將面臨著廣闊的政策突破空間。隨著實驗區建設的加快,閩臺兩地貿易、投資、人員往來將日益頻繁,對保險業務的需求也將快速上升。尤其是平潭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建立,將極大促進實驗區物流、人流的發展,進而推動貨運險、船舶險等水險業務的發展;外幣離岸金融業務、新臺幣自由兌換的開展,也將推動實驗區離岸保險等業務的發展。
(二)開發建設為實驗區保險業發展奠定了基礎。隨著實驗區大量政策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和固定資產投資的陸續展開,實驗區工程險、企財險、建工險等業務將出現快速發展;隨著實驗區房地產業的興起,個人貸款保證保險業務也將得到發展。同時,實驗區的開發建設將帶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進而促進人身險業務的快速發展。
(三)社會進步將穩步推動保險業發展。政策環境的優化與開放開發的加快,將推動實驗區整體社會的進步。屆時,居民保險意識增強,各項保險業務的投保率將穩步上升,個人壽險、養老保險等業務也將持續快速增長;政府部門借助商業保險化解社會危機的主動性將大為增強,商業保險參與社會管理的范圍將進一步拓寬,必將推動各項責任保險、居民補充醫療保險、農村養老保險等相關業務的發展。
(四)市場環境優化拓展保險業作為空間。隨著保險監管力度的加大、保險市場秩序的規范,以及內涵式發展理念日益為保險業所共識,保險市場的發展環境將日益優化。同時,隨著保險市場主體尤其是境外保險經營主體的持續進駐,保險業發展理念將進一步提升,管理方式將進一步創新,發展質量將進一步改善。這些因素將帶動實驗區保險業的整體轉型升級,進一步提升保險業的服務功能,拓寬保險業的服務空間。
三、全面提升實驗區保險服務能力的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