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當代海洋經濟論文
本文作者:成長春 單位:鹽城師范學院江蘇沿海開發研究院
1陸海統籌的內涵及提出的背景
所謂陸海統籌就是指把陸地與海洋作為一個整體,統一籌劃陸地與海洋兩大系統的資源利用、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生態安全和區域政策,實行資源要素統籌配置、優勢產業統籌培育、基礎設施統籌建設、生態環境統籌整治,推動海洋經濟加快發展,帶動內陸腹地開發開放。因此,陸海統籌的“陸”不僅是指沿海地帶、沿海地區,也包括沿海腹地,陸海統籌的“海”不僅是指領海,也包括大陸架和經濟專屬區,陸海統籌的“統籌”就是統一籌劃的意思。縱觀世界主要海洋國家,無一例外地都把目光投向海洋,關注海洋經濟發展。一些主要沿海國家將“陸海統籌的海洋戰略”提升為“國家戰略”,如日本提出將海洋納入國家大戰略和全球視野;韓國、澳大利亞提出以發展海洋產業為核心,實現海洋經濟發展戰略;美國、俄羅斯提出以海洋經濟和海洋安全為核心的海洋戰略。愛爾蘭、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很多國家都先后發布海洋經濟發展報告,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的第一個關于海洋的決定就是要“發展海洋經濟,保證美國在海洋經濟領域占有領先地位”,同時,為保證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還要求美國政府盡快制定“海洋空間發展規劃”。日本經濟發展的顯著特點,就是陸海統籌,它以沿海港口為依托,以拓寬經濟腹地范圍為基礎,海洋產業與陸地原有產業連為一體,大陸經濟成為海洋經濟的腹地,海洋經濟成為大陸經濟的延伸。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利用海洋資源與港口優勢,通過港口這個接口建立園區來發展城市,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正如國際海洋理事會執行董事長所說的:“海洋經濟就等于是全球經濟,因為海洋經濟活動不是孤立的,海洋中的任何活動都會對其他區域產生重大影響”。
我國是陸海兼備的國家。根據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相關條款的規定,屬于我國擁有和管轄的領海、大陸架、專屬經濟區的總面積約300萬km2,海洋國土相當于陸地國土的1/3。但由于歷史沿襲下來“重陸輕海”思想的影響,我國陸海發展是各自為政,在資源開發、環境保護、產業發展、戰略政策制定等方面均表現為“陸海二元”的趨勢,沒有海洋國土意識,缺乏推進陸海整體發展的戰略思想或戰略思維,致使我國海洋經濟發展滯后于陸域經濟發展,也滯后于其他陸海兼備的發達國家。為此,不少海洋經濟的學者專家廣泛呼吁,建議國家把“海陸統籌”作為國家發展戰略寫入“十二五發展規劃”。胡錦濤總書記在2007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在做好陸地規劃的同時,要增強海洋意識,做好海洋規劃,完善體制機制,加強各項基礎工作,從政策和資金上扶持海洋經濟發展”。首次倡導將海洋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2010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全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在“海洋經濟”章節部分明確提出了“堅持陸海統籌”,這也標志著我國在戰略決策思維上由傳統大陸國家向陸海兼備國家轉型。
2江蘇海洋經濟的發展現狀與特點
陸海兼備、濱江臨海是江蘇典型的地緣優勢,也是江蘇經濟發展的潛力和希望所在。隨著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實施,江蘇沿海地區,尤其是海洋經濟面臨著大發展的機遇。盡管“十一五”期間,江蘇海洋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全省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6.55%,遠高于同期全省GDP增長速度。但是,縱觀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江蘇沿海地區的發展仍滯后于周邊省市的發展,尤其是海洋經濟的發展仍沒有走出傳統的發展模式和發展路徑,“陸地”與“海洋”之間、“沿海”與“腹地”之間、“沿海”與“沿江”之間沒有形成強有力的互動關系,一定程度上制約和影響著江蘇區域均衡發展,形成了縱向比發展迅速、橫向比發展滯后的江蘇海洋經濟的現狀特征。
2.1縱向對比:江蘇海洋經濟發展迅速,潛力巨大
2.1.1陸海統籌發展的態勢初步形成
借助江蘇沿海地區發展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戰略機遇,全省各地尤其是沿海3市搶抓發展機遇,以產業鏈為紐帶,逐步實現“陸”與“海”的有機結合,開始打造以沿海為縱軸,以沿江為橫軸的“L”型海洋產業帶。一批適宜臨海發展的高端產業向沿海集聚,一批海洋產業的產業鏈向內陸腹地延伸,形成了以沿海港口群、沿海高速公路、通榆河等主要交通通道為依托的汽車、船舶、新能源、新材料和新醫藥等優勢臨港產業,港口、港城和臨港產業聯動發展已見成效;形成了以沿江港口群、長江深水岸線為依托的海洋交通運輸、海洋船舶、海洋工程裝備等海洋優勢產業;依托沿海腹地的科教技術優勢,一批優質海洋科教資源向沿海地帶轉移。南通中遠船務海洋工程研發中心、南通船舶海洋工程基地獲得國家發改委批準授牌,華銳國家海上風電技術裝備研發中心也落戶鹽城,省內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相繼在沿海地區成立研究機構,陸海統籌發展的態勢初步形成。
2.1.2海洋經濟規模逐漸擴大
“十一五”期間,江蘇海洋生產總值逐年上升。2010年江蘇省海洋生產總值初步估算為3241億元,是2006年1287億元的2.5倍,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達到26.55%,高于同期全國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速,尤其是2009年江蘇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以后,海洋生產總值增長幅度很大,較為強勁的增長態勢為今后海洋經濟發展與建設奠定重要基礎。
2.1.3四大主要海洋產業增長勢頭良好
江蘇主要海洋產業包括統計數據中12個主要海洋產業中的10個產業,其中海洋油氣業和海洋礦業目前是空白。而10個海洋產業中,江蘇省以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船舶制造業、濱海旅游業和海洋漁業等4個產業為主要海洋支柱產業,“十一五”期間,4個支柱產業一直占江蘇海洋產業總量的70%左右。
2.1.4海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