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新聞學論文
作者:翁楊 單位: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陸定一主管黨的宣傳工作長達22年之久,是黨的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一位宣傳部長??梢哉f他的一生及其思想都與新聞和宣傳工作緊密相連。他在不同時期的講話和文章都對黨的新聞和宣傳工作產生了重要影響。他被認為是我國無產階級新聞學的奠基者之一。他在1943年為延安《解放日報》撰寫的社論《我們對新聞學的基本觀點》,被認為是“我國無產階級新聞學理論的扛鼎之作”。①他被認為不僅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制定的參與者和權威闡釋者,而且是積極的執行者。文革后,陸定一多次發表談話或撰文,對黨自大躍進、廬山會議以來“左”的錯誤進行深刻反思,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直接關于新聞工作的談話就有四次,這些談話和文章中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莫過于他對新聞真實性的反復強調。
新聞必須完全真實
幾乎每次關于新聞工作的談話,新聞真實性問題都是陸定一談論的中心。例如1982年與人民日報《新聞戰線》記者談話時,陸定一說“:新聞,我是天天看的,看了幾十年了??磥砜慈ィ雭硐肴?,我還是認為,新聞一定要真實。技巧是要的,但主要的是要真實。”②在1984年同新華社《新聞業務》記者的談話中,他總結了在延安辦報的兩條主要經驗:“一條就是新聞要真實,哪怕慢一點也要真。能夠做到快當然是一件好事,但不能因為快就失實。要強調真,在這個基礎上再去爭取快,爭取有一個好的寫作技巧。……但是無論如何不能失實,不能說空話,說假話。”③陸定一認為,黨和人民怎會相信說假話、寫假新聞的記者呢?真實是記者必須遵守的起碼的職業道德。“記者的職責,是老老實實反映實際事物。應該教育記者,做老老實實的人,做具有科學態度的人,肯下功夫進行調查研究的人。
記者寫的新聞,應該使人相信。搞虛夸的人應該受到批評,是失職行為。不批評這些,怎能維護記者的尊嚴呢?”④新聞真實之所以如此重要,在陸定一看來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新聞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所在。其次,新聞真實是媒體取信于民的根本。只有新聞真實了,報紙才有信用,才有威信。報紙有威信,黨也就有威信。第三,新聞真實是對敵斗爭的重要手段,靠造謠欺騙、吹牛皮是不會長久的。第四,堅持新聞真實是新聞工作與黨中央在政治上真正保持一致的體現。他說“:什么叫與黨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不是照抄文件,而是調查研究,實事求是,敢提實際辦法,敢講真話,這才是真正的一致。”⑤在陸定一看來,新聞之所以會不真實,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長期以來“左”的錯誤,使新聞工作者丟掉了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缺乏下大力氣開展調查研究之風的優良傳統。
他將新聞失實的原因概括為“一‘左’、二窄、三套話”。所謂“左”,就是為了宣傳需要出現的浮夸風,其典型代表是1958年大躍進時的放衛星新聞。在現實中,一些新聞工作者出于宣傳黨的政策的熱情,往往因為頭腦發熱出現不實事求是的現象。三中全會后,這些現象又有所抬頭。陸定一語重心長地說:“現在有的記者又發熱了,可得警惕??!三中全會以來的黨的方針路線是正確的,是反映了客觀經濟規律的。記者在反映黨的政策執行情況時,一定要實事求是,要真實。”所謂“窄”“,是記者自己窄,知識窄,活動面窄。”所謂套話,就是指新聞報道中的那些陳詞濫調、夸夸其談的東西。他認為,“缺乏文化科學知識,缺乏政治經濟法律知識,缺乏實際工作知識,缺乏對實際情況的了解,是宣傳報道中產生錯誤的重要原因。”他指出,記者一定要學會思考問題,情況總在發生變化,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實際。無論對什么事,都要開動腦筋想一想,進行獨立思考。要想一想是否符合馬列主義,想一想是否符合實際情況。只要肯動腦筋,就不會順流而下,人云亦云??达L使舵,看顏色辦事,不是共產黨人的品格。⑥
新聞真實并非簡單的常識性問題
陸定一關于新聞真實性的反思不可謂不深刻,可以說是對黨的新聞宣傳工作幾十年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但是,為什么新聞真實這個看似常識性的新聞學基本問題會成為陸定一反復強調的問題呢?在實踐中,為什么真實性這個常識性的要求長期以來得不到保障呢?在筆者看來,其深層原因在于我國當代新聞學長期以來并沒有從理論上根本解決新聞真實這一核心價值問題。或許有人說這樣有些言過其實,但大躍進和文革中出現的大量虛假新聞卻是明證。可能還會有人反駁說,反右、大躍進和文革中出現的不真實新聞是因為“左”的錯誤造成的,怎么能是新聞學的責任呢?這一說法的確是事實,但很有必要進一步提出問題,即為什么黨出現了“左”的錯誤就必然會造成新聞不真實呢?我們有沒有在理論上解決這樣的問題,即無論黨是犯“左”的錯誤還是右的錯誤,是大錯誤還是小錯誤,都不會也不能影響到新聞的真實性呢?如果我們的新聞學沒有對這樣的問題給予解決,甚至可能對這樣的問題進行了合理化論證,那么,我們有理由說這種新聞學是不科學的、不完善的。新聞必須真實,是人人熟知的常識。但是如何確保新聞必須真實,那就不是靠常識性認知可以解決的。新聞真實不僅是一個實踐問題,也是一個理論問題。從實踐層面上看,新聞真實需要一系列政治法律制度體系來加以保障;從理論層面上看,這一系列的制度體系需要由一整套邏輯上緊密相連的理論體系加以證明和闡釋。
新聞真實并非單純的業務問題
新聞學自從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以來,總體上有兩大基本分支,一個是以自由主義為基本內核的西方新聞學,一個是以馬克思主義為內核的無產階級新聞學。這兩大分支在我國的發展以1949年為分界線,表現為現代新聞學和當代新聞學兩個發展階段?,F代新聞學是20世紀初由徐寶璜、邵飄萍、黃天鵬等一批學者和報人由西方引入我國,直到1949年以前,一直是我國社會的主流新聞學。當代新聞學是自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斗爭實踐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逐步確立起來的無產階級新聞學,是當代中國主流新聞學?,F代新聞學在解決新聞真實這一核心問題上包含一系列最基本的觀點。概括起來主要有四個方面:
第一,新聞媒介的角色定位是公共輿論機關,是為公共利益服務的。其本質是將新聞媒介視為社會公器,作為國民之喉舌,代表國民大多數之輿論。根據徐寶璜的說法,新聞輿論的實質則主要是代表國民向政府表達意見。新聞媒介是公共輿論機關,以公共利益為依歸,這是新聞必須真實的最有力理論支點。因為沒有真實的新聞就沒有公正的輿論,“輿論之健全與否,又視其所根據之事實究竟正確及詳細與否為定。輿論之以正確詳細之事實為根據者,必屬健全,若所根據者并非事實則健全之輿論無望矣。”相反,報紙“若僅代表一人或一黨之意思,則機關報耳,不足云代表輿論也。新聞紙……如因愿為機關報,而顯然發表與國民輿論相反之言論,則必不見重于社會,而失其本有之勢力。”⑦可見,現代新聞學從不將代表個人、黨派、政府或利益團體的機關報視為正統,原因在于它是為特定利益集團服務的,而非國民輿論的代表機關,因此不可能向公眾毫無保留地提供真實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