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農業機械論文
本文作者:陳俊其 單位:莆田市城廂區靈川鎮農機管理站
“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是黨中央根據當前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新形勢提出的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部署,對推動我國農業機械化跨越性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和政策支持。因此,農業機械化各職能部門如何適應新形勢,轉變傳統落后的管理觀念,探索更加科學有效的農業機械管理模式,進一步落實扶持農機化發展政策,調動農民購置農機具的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增長是亟待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近幾年來,隨著購機補貼等惠農政策的實施,農業機械迎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各類先進適用的農機具進入千家萬戶,數量急劇上升,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中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農業機械全面管理起步較晚,在管理上現實存在著許多問題,嚴重影響著農業機械生產的安全。本文就農村農業機械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談一些見解。
1農業機械管理存在的現實問題
隨著各級政府對農機事業的重視,農機管理職能的不斷加強,農機管理在管理深度和廣度上都取得了較好成效。為農業安全生產、農業機械有序發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但是管理仍跟不上農業機械增長的發展,在管理上存在著以下問題。
(1)管理范圍出現偏差。《福建省農業機械管理條例》明文規定列入管理的農業機械是指用于農業生產、農副產品加工、農用運輸和農田基本建設的動力機械及其配套作業機械。管理的行業應當是從事農業機械生產、銷售、使用、科研、教育推廣、維修等。現實的管理只側重于上道路運輸的拖拉機的牌證管理及其操作的培訓教育,對其他方面的管理相當薄弱,甚至沒有管理。
(2)管理力度不夠。農業機械在農林牧副漁各業中都有相當大的數量,單靠縣級農機監理機構管理顯得力不從心。而鄉鎮農機管理站作為鄉鎮一級職能部門,常常疲于應付鄉鎮的各項中心任務,花在管理上的時間和精力嚴重不足。鄉鎮農機站在抓好農機管理對象的普查和源頭管理上應該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時間和精力的不足,造成源頭管理無從談起,這樣自然地造成對農業機械管理力度上軟弱。
(3)管理工作發展不平衡。在對農業機械管理中,對農業機械使用者、操作手的培訓教育管理比較側重,而對零配件的銷售和質量管理、農機維修人員的技術管理比較薄弱,造成農機管理工作發展不平衡。
(4)各職能部門齊抓共管不力。農業機械管理包括質量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和職能管理。這些管理的任務要求質量監督部門、工商管理部門和農機管理部門加強協調、齊抓共管,才能使農機管理工作上新水平。但是在現實管理中各職能部門之間沒有形成合力,造成齊抓共管不力,管理上出現漏洞,造成對農機消費者的利益損害。
2加強農業機械管理工作的對策
加強農業機械化管理,保護農業機械所有者、經營者、使用者的合法權益,保障農業機械安全生產,促進農業機械化,為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貢獻力量是每個農機管理工作者應盡職責。加強管理工作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擴大農機管理范圍。目前福建省只是對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進行牌證管理,其他農業機械基本上是處于無監管狀態。各級農機部門要按照農業部《農業機械實地安全檢驗辦法》的要求,除了對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外,還要對機動植保機械、機動脫粒機、飼料粉碎機、插秧機、鍘草機等對人身財產安全可能造成危害的其他農業機械進行管理,定期進行安全檢驗,確保其持續保持安全狀態。當然,有條件的地方要率先開展對農業機械的免費檢驗,力爭在免費管理、政策性保險、免費實地安全檢驗等方面取得新進展,不斷擴大農機管理范圍,以適應當前農機快速發展的新局面。
(2)加強充實鄉鎮農機管理機構。鄉鎮農機站在新一輪的機構改革中已全部并入農業服務中心,當前關鍵的是要落實農機管理人員在編在崗問題,確保每個鄉鎮至少要有1~2個專職農機人員。同時要定期對基層農機人員進行培訓,更新知識結構,擴大知識層面,提高自身素質和依法行政能力,做好新形勢下農機安全宣傳、信息統計、技術推廣等工作。特別是,對基層農機管理工作人員來說,不僅要了解農機化發展戰略和行業發展重大問題,更應該深入基層,貼近群眾,及時掌握可靠、準確、翔實的數據,有針對性地探索農機服務“三農”的新途徑、新領域,進一步提高指導農機化科學發展的素質和能力。在有條件的地區,要落實省委“農機員”等“五大員”政策,沿海和山區等廣大鄉村以拖拉機作為運輸主要工具的鄉村,每個村要配備一名農機員,從源頭上制止拖拉機違法載人等嚴重違法行為;平原農機化發達的村莊要把農機大戶納入“農機員”,為當地農機用戶提供政策、信息傳遞新渠道。在偏遠鄉鎮,農機基層力量相對薄弱,要創新農機管理新模式,把農機日常管理委托給當地的安辦或派出所,依托政府力量來強化農機安全監管。
(3)推動農機維修等工作全面發展。要進一步落實農業部等四部委公布的《農業機械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切實維護農業機械產品用戶的合法權益,提高農業機械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質量,督促購機補貼經銷商切實履行職責,提高產品售后服務水平。進一步加強農機維修管理工作,以實施《農業機械維修管理規定》為契機,堅持市場引導和政府扶持相結合,加大農機維修經營服務網點合格證的發放力度,同時積極開展農機職業技能開發,全面提高農機維修質量、維修能力和維修從業人員素質。以維修為突破口,帶動基層農機管理工作全面開展。
(4)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農機點多面廣,遍布農村各個角度,單以一家部門力量進行管理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因此要參照道路交通聯席制度的成功做法,在鄉村道路安全監管上,形成以當地政府牽頭,農機、交警、交通等職能部門配合的立體監管機制。在農機配件經營上,由農機主管部門會同質量監督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開展聯合檢查,嚴把配件和維修質量關,從源頭上消除農機事故隱患,確保農業生產安全。在農機維修上,要形成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為主,農機、交通等部門互相配合的日常監管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合力,把農機管理各項工作管理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