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中醫外科論文
作者:胡建強 羅維萍 單位:新疆阿拉爾農一師十四團醫院
中醫外科學是祖國醫學的一個重要分科,有著悠久的歷史,但是,在現代的社會中,外科學幾乎成了西醫學的代名詞了,談及外科或手術,幾乎所有的人都會認為這是西醫學的范疇。可見西醫外科學的發展之迅速和影響之廣泛。從而制約了中醫外科的發展。
1我國中醫外科學發展的歷史
1.1在原始社會就產生了砭石,石針刺來排膿來治療膿腫,到了商代開始有了外科的記載,殷商時期出土的甲骨文已有,如:“疾自(鼻?。捕?、疾齒、疾舌、疾足、疾止(指或趾)、疥”等記載。在當時,砭針就是最早的外科手術器械。在1973年出土的馬王堆文物《五十二病方》,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一部醫學文獻,在“牡痔”中就記載了割治的外科療法,如“殺狗,取其脬(膀胱),以穿?(竹管)入月直(直腸)中,吹之,引出,徐以刀削去其巢,冶黃苓而屢傅之”??梢姰敃r外科已有一定的治療水平戰國已經有了系統大的理論著作《內經》其中《靈樞。癰疽篇》提出了截止手術治療脫疽。
1.2漢代出現了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外科學家華佗,用麻沸散進行死骨剔除術,和剖腹術。西漢前后有了我國第一部外科學專著??上]有保存下來。
1.3發展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時期中醫外科有較快的發展,晉代出現了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外科專著《劉涓子鬼遺方》。隋?巢元方等編寫的《諸病源侯論》是我國第一部病原病理學專著,書中有不少外科內容,如癭瘤、丹毒、癰疽、獸蛇咬傷等。在“金瘡腸斷侯”中有腸吻合的記錄。唐代的孫思邈的《千金方》記載了很多臟器療法,另外,對尿潴留患者以蔥管作為導尿器械,是世界上最早的導尿術記載。
1.4到了明清時期,在中醫外科學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名醫著作很多,有薛己的《外科樞要》里面第一次詳細的記載了新生兒破傷風的診治和預防。陳實功的《外科正宗》,陳司成的《徽創秘錄》是我國的第一步論述梅毒的專書,其中記載了最早使用砷劑治療梅毒,王宏緒的《外科全生集》,高錦庭的《瘍科心得集》。到了現代中醫外科學幾乎被西醫外科所以替代,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國中醫外科或中醫發展在近代的發展如此緩慢呢?
2中醫理論體系自身的影響,中醫理論體系的特征
封建意識的禁錮在我國封建社會,認為人的身體受之于父母,不可以輕易冒犯,這一戒律給醫學科學研究設置了許多禁區。就拿外科學的基礎—解剖學來說,西方醫學從13世紀費里德里希時代已允許實行人體解剖,14世紀已有解剖學教科書,16世紀維薩里的《人體的構造》奠定了近代人體解剖學的基礎。17世紀對人體循環、消化、呼吸、泌尿系統的生理學有了較深刻的認識。而我國到18世紀,王清任著《醫林改錯》從那時才開始研究人體的內臟形態。
中醫理論體系自身的影響中醫理論體系的特征:①具有以古代哲學為理論指導的人文醫學特征;②以表象描述為主的經驗醫學特征;③歷史演進中兼收并蓄的文化生態。這些特征也就決定了中醫重視人的無形的關系本體,而相對輕視了實體本體的研究,故而不可能再建立另一套分析、實驗的研究方法。也正是由于中醫一開始就視人為天人合一的復雜系統,很難將人作為簡單、線性系統進行分解剖析,故而不可能去著力發展外科手術。因而中醫理論的這些直觀性、模糊性和超穩定性的特點到了近代又成為中醫發展的阻礙力量。①具有以古代哲學為理論指導的人文醫學特征;②以表象描述為主的經驗醫學特征;③歷史演進中兼收并蓄的文化生態。這些特征也就決定了中醫重視人的無形的關系本體,而相對輕視了實體本體的研究,故而不可能再建立另一套分析、實驗的研究方法。也正是由于中醫一開始就視人為天人合一的復雜系統,很難將人作為簡單、線性系統進行分解剖析,故而不可能去著力發展外科手術。因而中醫理論的這些直觀性、模糊性和超穩定性的特點到了近代又成為中醫發展的阻礙。
西醫外科的大體發展過程基于19世紀40年代,1846年美國Morton首先采用了乙醚作為全身麻醉劑,并協助Warren用乙醚麻醉施行了很多大手術。1846~1867年奠定了抗菌術的基本原則,1877年德國Bergmann采用了蒸氣滅菌,建立了無菌術。1890年美國Halsted倡議戴橡皮手套,使無菌術臻于完善。1901年美國Landsteiner發現血型,從此可以用輸血來補償手術時的失血。1915年德國Lewisohn提出了混加枸櫞酸鈉溶液,使血不凝固的間接輸血法,以后又有血庫的建立。1929年英國Fleming發現了青霉素,1935年德國Domagk又發明磺胺類藥,此后西醫外科學的發展進入一個新時代。60年代開始,由于顯微外科技術的進展,推動了手傷、整形、移植外科的前進。70年代以來,西醫外科學發展更為迅速,各種纖維內鏡的出現,影像醫學、核醫學的迅速崛起,使外科疾病的診治水平大大提高。從西醫外科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它經歷的歷史時期僅僅只有150多年,但是它的發展卻是如此之迅速。
綜上所述,我國中醫外科或中醫發展在近代的發展如此緩慢,既有的中醫理論體系因素,又有中國社會發展和歷史條件的限制。而當今的中醫已不受歷史條件的限制,我國的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也已日新月異,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伴隨人類社會物質、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然生態環境的惡化,人的疾病譜已發生了結構性變異,現代綜合征、癌癥、心身疾病、醫源性疾患等的困擾使人類痛感現代醫學的局限性,強烈呼吁:“回歸自然”。2500年以來發展起來的中醫的整體醫學思想恰恰可以從理論到技術上補充現代醫學的缺陷和不足,在不久的將來外科學將會出現跨越式的發展——中西醫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