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計算機
本文作者:張琰 宋洋 單位:沈陽市旅游學校 遼寧金融職業學院
1高職院校計算機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計算機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在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也是衡量高職院校高職學生的重要指標之一,已成為學生不可缺少的技能之一,它正成為一種時代的標志。然而,高職院校計算機教育卻存在很大的漏洞,片面發展計算機教育,缺少具體實際的理論基礎與指導思想,具有盲目性,跟風性發展,大大忽視了計算機教育的實踐性。計算機技術已經成為衡量學生工作能力的指標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是否能勝任工作、能否不被科技時代所淘汰,能否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傳統的理論知識教學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更不能突出科技時代的特點。多年來的實踐表明,高職院校計算機教育不能單一的理論知識教學,要根據所學專業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結合學生自身的特色,力求達到實踐教學的目的。
2當前高職院校計算機教育改革現狀
2.1高職院校計算機教育投入少
雖然伴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計算機作用越來越明顯,但有些高職院校對計算機還沒有足夠的重視,僅僅開通了基礎教學,片面應對教育改革過程,缺乏長遠眼光,同時并沒有開設相應的任務教學,致使畢業生計算機技術較低,連基礎的Widows系統、WORD、EXCEL等基礎系統都不能熟練掌握,實際工作能力有限。近年來,高職教育不斷發展壯大,學生人數逐年增多,學校的低投入,導致教育設備短缺,根本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學生很難達到數量與質量要求,加之計算機課程設置的課時少,學生缺少鍛煉的機會,致使老師的教學也只是“紙上談兵”。對于還沒有對計算機教育起到重視的高職院校應該進行深刻反思,從思想上,要端正對計算機教學的態度,不予余力的發展計算機教育,并不斷進行教育改革;在行動上,要加快對計算機教育改革的投資力度,大力發展計算機教育,引進先進的計算機教育工作者,用最快的步伐走進計算機教育改革前列的高職院校。
2.2教學內容與計算機應用脫軌
為了應對高速發展的計算機技術,各種高校紛紛開設計算機課程,但多數以計算機基礎為重點,很難與計算機應用相結合,缺少具體而又實際的實踐任務,導致學生缺乏工作中真正所需的動手能力,跟不上經濟信息時代的發展。另外,高職院校選用的教材只注重理論知識,而且教材選用偏簡單,缺少實踐的環節,致使學生不能掌握新的、有實踐性的計算機應用技術。
2.3學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
由于地區與人文因素的差異,學生在入學前計算機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學生在高中已經學完WORD、EXCEL等基礎內容,而有的高中由于資金與教育理念的短缺,根本就沒有開設計算機課程,使計算機教育成為了泡影,致使高職計算機教育在改革過程中麻煩不斷,教師在教學過程一時無法找到時效、可用的教學手段。
2.4應試教育影響了計算機教學改革的效果
當今我國教育的現狀是應試教育,學生只為能通過考試,根本不管有沒有掌握所學內容,只要能通過考試就行,這種思想大大降低了教學效果,即使通過了考試,也沒有真正掌握所學的計算機應用技術,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職院校計算機教育改革的發展。
3高職院校計算機教育實踐性改革途徑
3.1建立良好的教學環境
良好的教學環境是計算機教學實踐性改革的基礎,物質基礎是實施計算機教育改革的前提條件,學院應加大對教學環境的投資,建設多媒體機房,脫離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采用多媒體教學,注重教學的形式與內容,提高學生對計算機教學的興趣。在良好的硬件基礎上,加大對軟件的重視力度,大力開展計算機教育相關的活動,提高學生對計算機教育的興趣與愛好,同時對高職教師定期進行培訓,通過培訓與交流不斷引進新的教學手段的形式,為高職計算機教育改革之路添磚加瓦。
3.2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深化計算機教育改革
計算機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如果學生缺少上機實踐,很難進行計算機教育實踐性改革。(1)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室等教學媒體,豐富教學內容,是學生對計算機教學產生濃厚興趣。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思考、實踐的機會,設計實訓習題,是學生開發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這樣不但能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也讓學生在不經意間掌握了所學內容,從理論與實踐中得到提高。(2)加強計算機實訓活動,提供校內校外實踐機會。單純的計算機教學枯燥乏味,只有實踐才會提高學生的興趣。學院應加大力度,開展計算機應用比賽等活動,使學生在競爭中學習、在競爭中提升。(3)精心設計實訓題目,以實訓為提升學生能力的指標之一,加強上機實習,充分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3.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多年來,我國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取得很大進步,但仍落后于高等教育的發展要求。所以,我們應提高師資隊伍,從學歷與實踐能力著手,提高高職教師的學歷要求,另外要組織教師定期進行專業培訓,提高教師專業技能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才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教學效果,以適應高職教育的不斷深入發展。
3.4教材選用要學用相結合
(1)教材選用具有時效性。高職院校,在選用計算機課程教材時,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設課程要體現實用的特點,不要選用對于學生來說難度太大的教材,選用難度要適中,以保證學生學后能獨立使用。另外教材要突出實用性,教材內容新穎、有針對性,能不斷滿足計算機技術發展的需要,縮小高職教育與信息技術發展之間的距離。
(2)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材的選擇,要以理論基礎為前提,加之有必要的實訓項目,注重“技能”與“實踐”的統一,在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學生通過實訓項目,可以熟練掌握各種計算機應用技能,使教學達到優化效果。
3.5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優化實踐教學環節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也是教育發展動向的提升。計算機課程具有時效性、靈活性、實踐性的特點,教師應根據教材,大膽進行計算機教學設計,注重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另外大膽的讓學生參與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發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并能及時獨立解決問題,學以致用,從而成為學習的主人。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