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科學傳播論文
作者:潘啟龍 楊浩然 徐明凡 單位: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
一、概述
哈羅德•拉斯韋爾(HaroldDwightLasswell)是傳播學的奠基人之一,1948年在《社會傳播的結構與功能》一文中將人類的傳播活動分為五大要素,即傳播主體、傳播內容、傳播媒介、傳播對象和傳播效果[1]。科學傳播屬于大眾傳播,具有傳播的全部要素。將拉斯韋爾5W模式具體化到科學傳播活動中,即形成科學普及和傳播的五個要素:科普主體、科普內容、科普媒介、科普對象和科普效果,藉此可以展開具體領域的科學傳播研究,包括控制分析(科普主體研究)、內容分析(科普內容研究)、媒介分析(科普媒介研究)、受眾分析(傳播對象研究)、效果分析(傳播效果研究)等[2(]圖1)。依托中國科協資助的“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的科普內容及其傳播的研究”課題,作者前期展開了名為“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的科學普及”的問卷調查,內容包括“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的知識問答”(40題)、“參與調查人基本信息和一般認識”(25題)等兩部分,地域覆蓋為貴州(西部)、湖南(中部)、北京(東部)三省市,調查對象覆蓋中學生、大學生、城鎮社區居民和農村社區居民等,有效問卷為392份,獲取了公眾對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科學較為真實、客觀的認識。本文即根據問卷調查的一些分析結果,結合由拉斯韋爾5W模式對我國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的科學傳播現狀及對策進行闡述。
二、我國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科學傳播的現狀
(一)成果和經驗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分析,可以得出我國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的科學傳播取得了一定成果和經驗,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1、具有多元的科學傳播主體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的科學傳播主體的構成比較多元化,組織者包括:科協、共青團、教育、宣傳等部門系統;實施者既包括:電視臺、廣播電臺、報社、雜志社、電影制作單位、環保團體等媒介系統,也包括中小學校、社區、企業等基層單位;支持部門包括科:普場館單位、氣候、環境、經濟、能源等部門和有關科研院所等;此外,還有大量的教師、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等個體也參與了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的科學傳播。在多元主體的推動下,與社會公眾之間建立了各種聯系,促進了科學傳播網絡的寬化和深化,豐富了科學傳播的方式。同時,隨著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問題認識的深入,科普主體的能動性、思想意識、態度觀念等有了進一步提升,并且在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的科學傳播過程中,科普主體自身也受到一定的教育、啟示,增強了科普主體的科學傳播能力。
2、科普內容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在當前的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科學傳播中,多數科普活動基本從氣候變暖的表現、成因、危害、人類活動對氣候變暖的影響、低碳發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脈絡出發,歸結到低碳經濟以及低碳生產生活方式上面具有一定的深度。同時,在一些綠色環保、節能減排、能源危機、可持續發展等科普活動中,也穿插了大量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的科學傳播,大大加強了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科普內容的廣度,使得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科學傳播內容更加多姿多彩。在內容開發方面,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逐漸形成體系,同時也和綠色環保、能源、地球保護、可持續發展、生態等內容相互結合,使得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在科學傳播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在內容載體建設方面,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的科普知識被制作成適于各種媒介傳播的載體形式,如電視節目、卡通圖書、標本模型等,促進了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科學傳播網絡的發展。
3、各種傳播媒介廣泛參與在當前的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科學傳播中,利用科普場館、學校、企業及社區平臺舉辦的報告會、座談會、研討會、博覽展覽會等傳媒比較活躍,電視廣播、報紙雜志、圖書、電影、互聯網等公共傳媒積極參與,以人為媒介的口頭傳播也有較大發展,教師與學生之間、社區志愿者工作者與居民之間的傳播不容忽視。此外,在傳統的圖書、電視廣播、報紙期刊、展覽博覽、圖片畫廊、報告座談之外,基于互聯網和手機平臺的博客、微博、電子書、即時通訊、動漫畫等新媒體也加入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的科學傳播,推動了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科學傳播媒介的多樣化。
4、科普對象逐步擴大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的科普對象正在逐步擴大,拓展了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的科學傳播范圍。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我國公民社會日益成型,人們對生命、地球以及人類未來更加關注,對于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等科學理念的認識更加深入,生態污染、空氣質量、能源危機等問題日益受到重視,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地域的群體積極參與科學傳播活動,使得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科學傳播的覆蓋面更為廣闊。
5、科普效果比較明顯當前我國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的科學傳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科普對象在知識積累、觀念轉變、行為方式改變等方面有較大提升,彰顯了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科學傳播的能力。例如,調查問卷中提出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您知道全球氣候變化這一環境問題嗎”?受訪者的回答選擇“完全不知道,也不關心”的占6%;選擇“不太了解”的占17%;選擇“知道,但不是很清楚”的占51%;選擇“知道,我非常關心這個全球性的環境問題”的占26%。第二個問題是“您對低碳經濟這個概念了解嗎”?受訪者的回答選擇“從沒聽過”的占7%;選擇“聽說過,但是不知道什么意思”的占34%;選擇“知道大概含義和內容”的占47%;選擇“熟悉具體含義和內容”的占12%。這些說明多數人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經濟有一定的了解,具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和提升。
(二)存在問題
在當前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的科學傳播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時,還應看到存在的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1、協調性較差在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科學傳播的科普主體之間,存在一定的各自為政的現象,缺乏統一的目標和行動綱領。各個主體之間的資源共享、信息共享難以實現,一些熱心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科學傳播的單位、個人等無法融入既有的科學傳播體系;一些渴望受到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科學傳播教育的單位和個人,缺乏必要的管道獲取相關資源和信息,科普媒介與公眾的互動、交流還有諸多欠缺。
请填写信息,出书/专利/国内外/中英文/全学科期刊推荐与发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