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科學傳播論文
作者:李秀菊 張超 任福君 單位:中國科普研究所
歐盟自1984年開始實施連續的科學研究政策,這方面的政策主要通過“歐盟科研框架計劃”(EuropeanUnion'sFrameworkProgrammeforResearchandTechnologicalDevelopment,FPs)開展,至今已有7個框架計劃。歐盟科研框架計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官方科技計劃之一,是由歐盟委員會發起、歐盟成員國廣泛參與的重大科技合作計劃。該計劃除對歐盟成員國開放外,還倡導世界范圍內的多領域合作,已逐步成為內容豐富的全球性科技合作與開發的計劃之一,其研究以國際前沿和競爭性科技難點為主要內容,具有研究水平高、涉及領域廣、投資力度大、參與國家多等鮮明特點[1]。歐盟框架計劃在接近30年執行中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為歐洲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歐盟框架項目中非常重視科學傳播內容,希望通過強調科學傳播內容來提升科學研究在公眾中的影響,促進公眾更好地理解科學研究的現狀和進展。歐盟框架項目對科學傳播內容的重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框架項目中設置獨立的科學傳播項目,二是在科研項目中嵌入科學傳播內容。
1政策內容分析
1.1設置獨立的科學傳播項目
第六框架計劃在第二部分“構建歐洲研究區”中設置了專門的科學傳播項目,主題為“科學與社會”,研究預算為0.8億歐元。這個主題下的所有項目旨在促進科學與社會和諧關系的發展和開展歐洲創新,為科學家的“批判性見解”和對社會關心的問題的反映提供幫助。項目側重促進科學與社會之間的對話[2]。第七框架計劃在四大研究計劃之一的“研究能力建設計劃”中設置了科學傳播板塊,主題為“社會中的科學”,總預算為2.8億歐元。這個主題下的項目強調科學作為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家與公眾要互動,公眾要對科技項目知情并參與進來[3]。社會中的科學主題在“能力建設計劃”中承擔重要的作用,主要目標是建設更加有效和民主的歐洲知識社會,加強科學家與廣泛大眾之間的深入聯系。社會中科學主題是以往框架項目科學傳播工作的重要拓展。
1.2其他科研項目中嵌入科學傳播內容
除了單列的科學傳播項目,歐盟框架項目另一推動公眾參與和知曉科學研究項目的措施是在科研項目中嵌入科學傳播內容,嵌入是全程式的,從項目申請、項目執行、結題評審以及成果宣傳都要有科學傳播的內容。歐盟把研究成果與公眾交流作為申請歐盟框架計劃項目的條件之一,鼓勵的科學傳播形式包括多媒體、展覽、教學與教學材料、公眾辯論、研討會等。在項目執行過程中,項目參與人要在適當的時候與研究界之外的廣大公眾就科學事宜和研究成果進行對話和討論,與政策制定者和社會團體就科學相關事宜進行對話和討論;在所有級別開展教育合作;開展活動以促進科學研究的社會影響。框架計劃資助項目成果評估時要求項目承擔人在項目完成60天之內提交相關報告,報告中要對項目的廣泛社會效應,特別是公眾的廣泛參與、擴大影響以及成果的使用和宣傳計劃等進行詳細描述。框架計劃對科研項目成果的社會影響有較高的要求。要求項目承擔人積極開展專項宣傳行動宣傳項目成果;通過CORDIS(歐共體研發信息服務網頁)服務,以易用的方式促進知識的傳播和研究成果的利用;推動與更廣泛的大眾,包括民間社會組織,而不局限于研究界,就科學事宜和研究成果展開對話與討論[4]。
2政策背景、實施基礎以及實施效果分析
2.1政策背景
2001年,第六框架計劃的“科學與社會行動計劃”被歐盟委員會采納以及歐洲委員會研究網絡計劃的實施,標志著歐盟已經投入到促進和鼓勵科學與社會間的對話中。歐盟委員會的目標之一即是在科學團體中培養一種科學傳播的文化,希望能夠拉近科學與公眾的距離,促進公眾對科學研究的理解。在第六框架中,歐盟委員會對大型項目給予了支持(50~100名合作者)。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研究成果的傳播就成為參與歐盟FP6計劃所支持的研究活動中的一種契約性義務。這一條款的特殊目的在于促進知識的共享、公眾了解、透明度和教育[5]。歐盟委員會的傳播策略尤其注重通過“大眾媒體”的傳播(電視、廣播和報紙媒體),此外,隨著網絡的迅速發展,傳播中還涉及網絡。
2.2政策實施基礎
在歐洲實施基礎研究與科學傳播相結合不但受到廣大公眾的歡迎,同時也得到科學家的支持,政策實施基礎有如下幾點:首先,歐洲公眾希望更多的了解科技信息和科學研究。“歐洲晴雨表(Eurobarometer)”公眾意見調查報告表明,78%的歐洲公眾表示對“科學新發現”非常有興趣或者有興趣。相比1992年的調查,2005年的調查中公眾希望從“科學新發明”和“科學新發現”中獲取信息的比例分別提升了2%和1%[5]。不管是對科學技術很了解的人還是不了解的人都同意“參與科技政策的制定過程非常重要”。其次,歐盟委員會積極參與到資助項目的成果向公眾和媒體開展的科學傳播活動中。歐盟委員會對項目執行人開展科學傳播活動給予很多支持,一方面是給予經濟支持,比如資助項目開設自己的網站定期公布研究進展[6],另一方面對項目團隊給予很多針對性的幫助,使他們能夠掌握必要的科學傳播的技巧,使得成果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和最大化利用。第三,歐盟委員會特別希望框架項目資助項目的參與者認識到自身也有公眾傳播層面的內容,不斷讓參與者認識到他們有能力改善科技以及科學家在公眾中的形象。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識到讓非專業人士了解他們的科研成果能夠增強公眾對科技發展的理解,有助于科技政策實施的成功。科學家對如何開展科學傳播活動的興趣和需求都愈加強烈。
2.3政策實施效果
歐盟框架計劃對科學傳播項目的投入增長很快,預算成倍增長;研究目標愈加明確;研究主題不斷具體化。歐盟委員會對框架項目評估發現,設置獨立科學傳播板塊產生了比較好的科學傳播效果。歐盟委員會于2007年公布了對第六框架中“科學與社會”主題的中期評估,報告顯示項目取得了較大的成果,主要包括:這個主題的研究已經確立了考核歐盟科學與社會問題的討論框架和背景———在科學技術研究相關問題上提供反思性的活動;“科學與社會”主題的研究在擴大科學團體的范圍上做出重大的貢獻,特別是科學家與公眾之間開展的活動數量的增長是顯而易見的,可以說,單列的科學傳播研究板塊對整個歐洲社會的文化和能力建設起到重要的作用[7]。網絡對于科研項目宣傳其科研成果和讓公眾了解更多的信息方面也有很好效果。歐盟第七框架中期監測報告中有數據表明:歐盟委員會研究網站(EUROPA)目前已經有26000個頁面(2008年),月訪問量已經超過125000人[10]。EUROPA隨時更新歐洲研究的最新決策和最新進展。2008年,有將近8500萬訪問量,直接產生了16200萬的瀏覽[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