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中藥學論文
作者:金?F逸 丁文平 張彤 侯劍偉 丁越 李俊松 李婷 單位:上海中醫藥大學教學實驗中心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高校應該支持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強化實踐教學環節,著力培養出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而實驗教學正是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它的設置旨在加強學生基本實驗操作技能、補充理解理論知識、提高科學研究能力[1]。中藥學專業是上海中醫藥大學重點專業之一,其開設的實驗課比例很高,要求學生掌握的實驗操作技能也較多。實驗實踐能力是衡量中藥學專業學生動手能力,評價實驗教學水平的關鍵依據。然而,在教學過程中,“重理論、輕實驗”的現象仍然存在,實驗教學依附于理論教學,內容形式單一;學生學習動機不強,敷衍了事的情況多有發生[2]。
目前,學校的中藥學專業學生的實驗技能培訓尚存在如下不足:缺乏系統化、規范化和標準化的統一教材;要求學生掌握的實驗操作內容和水平不明確;基本實驗操作知識點零星分布,時間跨度長,學生實際操作時間短、重復機會少、遺忘快;實驗操作考試重考核結果,輕操作過程,評分不夠全面和客觀。為了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習主體意識,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上海中醫藥大學教學實驗中心借助中藥學網絡互動平臺和實驗室開放資源,進行實驗操作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的創新,將信息技術運用于實驗教學的課程改革,以首開的《中藥學實驗技能自主訓練與考試》課程為例,不斷探索和完善實驗操作技能自主訓練與考核體系,為檢驗教與學的效果提供行之有效的途徑和手段[3]。
1中藥學實驗技能自主訓練與考核體系的設計理念與原則
1.1設計理念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現代高等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然而,傳統教學方式常以教師為中心,且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其創新思維和能力[4]。而網絡教學作為一個開放系統,克服了傳統教學的缺點,使課堂教學得以延伸和拓展,且網絡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參與者,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5]。開放式實驗教學,將實驗教學中所有實驗資源向學生開放,讓學生成為實驗的主體,實現學生自主實驗[6]。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獨立動手能力,培養其良好的科學素養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實驗中心嘗試將先進的教學技術與新穎的教學模式相結合,構建利于學生發展的中藥學實驗技能自主訓練與考核體系。
1.2設計原則
體系的構建遵循“科學性、實用性、權威性、完整性、自主性和客觀性”原則,參考《中國藥典》和中醫藥行業標準,適應社會需求,充分利用網絡教學技術,以教學大綱為依據,建立制度完善、內容合理、考評客觀的自主訓練與考核體系。
2基本結構
中藥學實驗技能自主訓練與考核體系主要由規章制度、網絡教學、開放式自主訓練、考核評定、教學質量評價和激勵機制六個部分組成(如圖1所示)。
3內容設置
3.1規章制度為確保體系的規范、合理與可操作性,我們分別制定了中藥學實驗技能考試(操作環節)說明、安全知識機考規則、實驗操作考試規則和監考制度等,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提出具體的要求。
3.2網絡教學網絡教學主要由實驗室安全知識題庫、基本實驗操作講義與視頻、在線交流等內容組成。其中,教學資料的提供克服了時空限制,有助于學生在自主訓練前進行課程預習,了解實驗操作和數據處理的全過程。而在線交流,作為師生互動的有效平臺,可及時討論和回復學生的疑問,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3.3開放式自主訓練針對四項考核內容(電子天平的使用、移液管的量取、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使用、溶液的配制)定期開放電子天平室、理化基礎實驗室和紫外室供學生自主練習,并配備一位實驗技術人員從旁指導??记敖y一組織學生現場答疑,鞏固自主訓練成果。
3.4考核評定基本實驗操作考試主要包括安全知識機考和實驗操作考兩部分,分值比例各占30%和70%。安全知識機考共有30道選擇題,當學生完全掌握安全知識后,方可進入實驗操作考階段。實驗操作考包括稱量、量取、溶液的配置和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使用四個項目,學生需一一通過考試,才算完成了整個基本實驗操作的考核。各項以考點的難易程度和重要性設計評分標準,并采取現場打分和考后視頻打分相結合的方式,為考評的公正、客觀提供保障。
3.5教學質量評價課程及體系的評價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形式進行。
3.6激勵機制根據學生的考試成績,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
4中藥學實驗技能自主訓練與考核體系的應用與效果
4.1體系的應用教學實驗中心利用初步建立的中藥學實驗技能自主訓練與考核體系,對即將進入畢業實習的大四學生開設《中藥學實驗技能自主訓練與考試》課程,并以此為例,進一步探討和完善體系的建設。
4.2應用效果
4.2.1調查對象調查對象為已參加過《中藥學實驗技能自主訓練與考試》課程的中藥學院2008級本科班學生,共117人。
4.2.2調查方法與內容該次調查研究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對問卷進行統計分析。問卷調查分兩批進行,第一批發放問卷69份,收回有效問卷52份(回收率75.36%);第二批發放問卷48份,收回有效問卷48份(回收率100%)。問卷由封閉性問題和開放性問題兩部分組成,其中封閉性問題為13道單選題和5道多選題,開放性問題為1道問答題。
4.2.3結果分析①課程開設效果。結果顯示,培訓前后學生的安全意識及規范操作意識均有所增強,該課程有助于學生今后的畢業實習和工作。培訓前,90%的學生表示會關注規范操作,73%的學生有較強的安全意識,培訓后兩者比例分別上升至99%和98%。②時間設置與教學方法。調查顯示,通過培訓100%的學生均能掌握中藥學實驗操作技能;77%的學生認為考前培訓時間充分,9%認為太多,14%認為太少;63%的學生認為考試時間充裕,6%認為部分項目充裕,16%認為一般,僅5%認為時間不夠。教學方法選擇方面:46%的學生傾向于自主訓練方式。課程安排方面:35%的學生希望課程在大三開設。③項目設置。調查顯示,92%的學生認為考試項目設置合理,其中容量瓶和移液管難度較大。94%的學生希望開放實驗室資源,91.26%的學生提出增開大型儀器的操作培訓。④網絡教學平臺與考試系統。調查結果顯示,62.96%的學生認為網絡教學平臺和考試系統內容實用;31.48%的學生認為形式新穎;83%的學生贊成開設網絡課程。其中,認為安全考試試題、實驗講義及操作視頻較為實用的比例分別為38.81%、23.03%和38.16%;希望增加實驗操作展示、資源下載功能及優秀實驗報告的比例分別為37.95%、30.12%和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