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中藥學論文
作者:李紅艷 楊靜嫻 閆宇輝 徐志立 陶小軍 單位:遼寧中醫藥大學藥學院
藥理學是醫學與藥學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其與多種學科密切相聯,尤其與臨床用藥關系密切。面對藥理學教材中繁多的藥物名稱,復雜的藥理作用、作用機制及不良反應、禁忌癥等,學生們多感難學、難記。筆者就如何提高藥理學教學質量進行多方面的摸索與探討,根據我院學生的專業特點,結合個人體會及學生意見和建議,在此就藥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并就此提出關于提高藥理學教學效果的幾點建議和想法。
1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1.1理論課學習吃力藥理學是一門與多學科相關的學科,既需要有一定的醫學基礎(包括生理學、解剖學、生物化物、病理學、免疫學、微生物學等[1]),又需要有一定的藥學基礎。中藥學專業學生,醫學基礎相對薄弱,藥學基礎也是少之甚少。教材中繁多的藥名、各種與現代醫學相關的名詞術語、復雜的藥理作用及作用機制,對于中藥學專業學生來講都是新鮮而有難度的。因此,教學中往往有學生反映藥理學難,不好記,容易混淆等。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改善學生學習吃力的現狀,我們通過課前導入、課后提問、與學生溝通等方式,在充分了解每一章節學生的相關基礎及對所學的知識掌握程度的基礎上進行教學,針對學生醫學基礎薄弱的特點,適當穿插對醫學知識尤其是生理學知識的擴展,學生接受起來容易許多,同時提高了學習興趣。
1.2實驗課動手積極性不高中藥學專業的藥理學實驗屬基礎藥理學,即以動物為實驗對象。常用動物主要有小鼠、大鼠和家兔。很多學生往往懼怕動物,尤其是大鼠,不愿動手操作。結果導致一個實驗班只有幾個同學在做實驗,其他大部分同學都處于觀看狀態。這種實驗狀態,會讓學生有壓力、有負擔,甚至有懼怕心理,非但不能起到很好的實踐教學效果,反而會讓部分學生對藥理學產生厭惡心理。從歷年考研情況也不難看出,報考藥理學的研究生并不占多數。由于實驗手段不方便改動,為了達到更好的實踐教學效果,我們在理論教學中適當穿插了實驗介紹,首先告訴學生藥理實驗有四大水平,本科實驗教學一般只進行動物實驗,它是基本的,也是藥物臨床前實驗所必需的。讓學生明白藥理實驗的重要性,從而加以重視。同時,為了讓更多的同學熟悉整個實驗過程,我們采用視頻與講解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這遠比教師試教要看得清晰,同學在實驗過程中還可以隨時打開、暫停視頻,不愿動手的同學也可以通過觀看視頻和同學操作熟知整個實驗過程,大大提高實驗教學效果。
2關于提高藥理學教學效果的一些建議和想法
2.1注重理論教學與臨床實際相結合藥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單純理論課教學,有些枯燥乏味,不會激發學生的興趣,記憶起來也有難度、易混淆、不牢靠。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適當融入個人科研經驗和見解,使科研能為教學服務,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助于加強學生的記憶效果。比如,在講心絞痛時,書中沒有很形象的病情描述,老師可以根據自己對患者的觀察,結合實際描述給學生。學生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發現原來自己也曾在現實中或電視上見過這樣的患者。然后再講述硝酸甘油等藥物的使用,學生接受起來會比較容易,也樂于接受。同時,適當介紹目前臨床常用藥物及中藥制劑,如速效救心丸等,更能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又如,在講青霉素過敏反應情況時,如果只按書中描述,說明青霉素的過敏反應,學生接受起來雖然容易,但記牢卻很難。加入實例說明,如筆者教學中把自己臨床中所遇見的過敏實際病例講給學生,學生都聽的很認真,像聽故事一樣,很輕松記住,且印象深刻、記憶牢固。
2.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專業素質首先,教師應根據藥理學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提煉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和歸納整理能力。引導學生掌握記憶技巧以獲取新知識的辦法。例如,在講擬腎上腺素類藥物時,代表藥腎上腺素的β效應可歸納為“強心擴管”,強心即興奮心臟,擴管即擴張支氣管,舒張平滑肌;在講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時,糖皮質激素的藥理作用可以歸納為“四三二一”,即四抗—抗炎、抗內毒素、抗休克、抗免疫;三多—紅細胞、血小板、中性粒細胞增多,即影響血液與造血系統;二少—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減少,也是影響血液與造血系統;一退即退熱作用。諸如此類,盡量引導學生運用歸納法和比較法發現藥物之間的共性與特性,從而對新知識掌握更容易、更扎實。其次,中藥學專業學生學習藥理學的主要目的是開展社會藥學服務,即提供藥物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這就要求學生應具備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書中提到腎上腺素是搶救過敏性休克的首選藥,但為什么選用腎上腺素,這就需要綜合過敏性休克的發病特征、藥物作用特點,搶救機制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從而明確為什么用腎上腺素而不用去甲腎上腺素或異丙腎上腺素等其他藥物。通過提問學生、讓學生思考并回答,然后加以總結說明,既可以使學生明白在了解病因病機的基礎上合理用藥的重要性,又能方便學生的記憶。
2.3進行教學效果的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教學效果的體現,不僅要看教師教的水平,更要看學生學的水平。為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可以進行教師的自我評價、同事評價和學生評價等。首先,自我評價是教師自我檢查、自我評估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教師可針對評價表進行“教學準備”、“課堂授課”和“課后評價”進行打分,找到自己的不足,及時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進。其次,同事的評價有利于教師尤其是新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教師顧及面子會精心準備,另一方面,老教師有著多年從教經驗和相關專業基礎,能夠提出中肯的建議和意見,指出教學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例如,本院設有教學督導組,針對中青年教師不定期進行教學督察,促進教師積極備課,非常有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第三,學生評價是教學效果的最直接體現。教師授課應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方法。如本院某教師講課很不錯,但授課內容過深,學生該專業基礎又不好,因此聽起來非常吃力,教學效果很不好。而這個效果卻是教師本人和同事不易覺察的。因此,教師應加強與學生溝通,時刻注意學生的學習效果。針對此,本院不定期組織開展學生座談會,讓學生給任課教師提意見,然后將意見反饋給任課教師,教師需根據學生意見對教學方法加以改進。院教學督導組負責監督。此方法行之有效,提高了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