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林業政策論文
作者:姜綱炳 邵華亮 鄭進 單位:江山市林業局
如今,森林作為一種兼具經濟和生態雙重價值的重要資源,已經越來越被認識到應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類的重視。世界的林業發展和森林資源的變化趨勢反映出各國都經歷了破壞森林資源到恢復森林資源再到發展森林資源的過程,并推動著各國的林業政策不斷的演變。一國林業政策的指導思想和宗旨反映出該國在社會經濟建設和自然生態環境關系的態度,因此比較世界其他國家在林業政策各方面的不同,同時為我國林業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參考,對我國林業產業和森林資源的發展將大有好處。本文選取了幾個國家,對比在林業政策各個方面內容差異,以期對我國的林業和商品林政策的合理制定與選擇提供參考。
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同時其國內森林覆蓋率也位居世界前列,各種林業政策和管理體系非常完善,值得其他國家借鑒。美國的林業管理首先是依法治林,相繼制定了《系統管理法》、《科努森—溫盾玻格法》、《多用途和持續高產法》、《國有林管理法》、《可更新資源推廣法》和《可更新資源研究法》等一系列法律,并根據著國內森林資源變化趨勢作出相應調整。這些法律的頒布調整,保護了自然資源,促進林業開發和森林資源的恢復,對管理國家的林業資源和森林的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法律體系完善的基礎上,強化執法體系和管理機構建設。聯邦林務局根據其職責管理國有森林,并負責各項資金的撥付管理以及為提供技術支持,其下屬機構則負責林區草地、水源和野生動物的保護。美國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林業主管部門主要是負責本地區的林業政策的實施,尤其是林區安全,森林病蟲害防治、環境監測和野生動物保護等方面提供資金技術支持。同時聯邦和各州還積極呼吁非政府組織共同參與森林的保護,以推動林業產業的健康發展。美國林業政策中的依法治林、多層管理的制度體系為其國內林業產業健康發展和森林面積保持做出很大貢獻。
澳大利亞制定森林政策依據其特有的地理環境和森林類型。澳大利亞地形自東向西依次是東部沿海丘陵、中央盆地和西部高原。土壤特點是古老、干燥和貧瘠,自然生產力很低,特別是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氮和磷,而硼和鋅等微量元素則嚴重缺乏。澳大利亞降雨沒有規律,常常出現嚴重干旱,天然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年降雨量在800mm以上海岸地帶和東南部高海拔山區的濕潤地區。因此,澳大利亞推出了人工林發展計劃,目標是到2020年將人工林面積增加到2000年的2倍,其中80%為針葉樹,20%為闊葉樹。森林種植業和加工工業將以商業為導向,以市場為動力,增強國際競爭能力。澳大利亞的森林管理體系中,各州和地區政府主要負責森林資源經營管理,而聯邦政府協調各種環境與工業發展問題,同時聯邦政府與各州政府之間達成地區森林協議保護森林資源,并確保商品林的持續競爭力。
俄羅斯的林地面積占俄羅斯國土面積的68%,森林覆蓋率達45%,其林地主要由寒溫帶森林和稀疏泰加林構成。凍原森林是俄羅斯寒溫帶森林的主要組成之一。林地生產力和立木生長良,好但因運輸困難,商品價值不高。很多林地鄰近河谷,以致于保護功能顯得更加重要。俄羅斯林業政策主要由國家確定。承租人必須重視造林和尊重森林管理的法規,合理地利用森林和造林。森林采伐部分費用作為國家投資基金,用于森林的更新、保護、科研和林業基礎設施建設。俄羅斯在保護森林資源方面也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如俄羅斯森林法原則、森林更新保護收費及使用規則、俄羅斯林務局森林管理機構章程、專門建立森林保護區的規定、森林拍買和承租林地轉讓的規定等,為保護開發森林提供了法律依據。
我國森林面積廣闊,林業產業不斷發展,為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大量資源。但是林業政策需要調整,以適應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首先是依法治林體系的完善和執法力度的加強,我國雖然已經出臺多項森林相關法律,但執行情況不盡如人意,大肆砍伐、隨意毀林和森林生態破壞的現象仍很嚴重,這需要森林執法部門加強監督管理。其次是投資不足導致林區發展滯后,投資應實現多元化,加大政府投入,同時鼓勵私人投資,森林所有權國有不變的前提下使私人資本獲得相應收益,也有利于利用盡可能多的資金用于林區恢復和擴大。再次就是改革經營機制,可適當開辟林區使之私營化,但嚴格限制開采標準,實現經營的多元化。
目前,林業發展正面臨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歷史性轉變,借鑒國外經驗,調整現有政策,使林業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實現協調和最大化是我國林業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