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三生教育教學論文
本文作者:朱志霞 賀良林 單位:紅河學院
三生教育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簡稱。“三生教育”是“通過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生活觀的主體認知和行為過程。”[1]在本人的拙作中曾提到:“影響正確生命觀、生存觀、生活觀形成的因素多而細微,影響力也非常隱蔽和無形。因此,單純的‘三生教育’課堂教學實踐,尤其是單純的‘三生教育’專任教師已經不能很好地完成這項任務。建立德育實踐共同體,聯合引導學生的‘三生’發展成為必需。”[2]39在探討“三生教育”德育實踐中的社會共同體建設后,本文將進一步探討“三生教育”德育實踐中教學共同體的構建。
一、構建德育實踐課程共同體
德育實踐課程共同體建設,顧名思義,既包括“三生教育”課程也包括其他所有課程。“三生教育”課程包括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廣義上講,教學活動就是一種實踐活動。“三生教育”理論課程旨在講授三生知識,提高學生對“三生教育”的主體認知水平,使受教育者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生活觀(簡稱“三生觀”)。“三生觀”是知識,擁有知識并不一定具有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生活觀,但三生知識對人形成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生活觀是不可缺少。所以要重視理論教學,同時要重視理論教學的內容和方法。這就要求“三生教育”教師首先要善于開發教材。教師要結合現有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二度開發,把身邊的生活引入“三生教育”的課程與教學之中。其次要把“實踐”引進課堂教學,就是結合社會熱點問題和學生困惑的問題,強化理論聯系實際的力度,提供師生互相交流、對話的機會。課內實踐也有助于教師理論水平、實踐能力的提升。“三生教育”實踐課程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喚起其主體意識,從而積極開展實踐活動,以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服務社會的能力,在實踐過程中使學生認識社會、認識自我,并逐步開闊其視野、拓展其知識、增長其才干、磨煉其意志,學會真知、會做真人。
目前,“三生教育”課時緊張,教師教學任務重且多為大班教學,單憑專任教師個人無法搞好“三生教育”德育實踐,這也是“三生教育”開展效果不佳的癥結之一。要解決這一癥結就應該注重德育實踐教學的整體優化,注重課程之間和內容方面的有機聯系,使課程之間、課內與課外形成統一的整體。在學校的課程教學過程中,很多課程甚至可以說所有課程都與學生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與生活教育緊密聯系在一起。以大學為例,無論是通識課程教育還是專業課程教育,課堂教學中呈現在大學生面前的更多的是系統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在這些知識體系中蘊含著關于生命、生存和生活的價值取向和價值觀念,比如文科課程中體現的人文精神、理工科課程中體現的科學方法、科學精神。學生通過教師的課堂講授、個體參與討論以及自習研讀等方式,在學習過程中學習知識與技能,同時從中感悟生命和生存的價值,思考和判斷人生的意義。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適時地結合具體教學內容,深挖其中所蘊含的生命、生存、生活的價值取向和觀念,并適當地予以引導,就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對生命價值、生存觀念、生活意義的積極思索。
在課外,教師可以利用教學網絡,結合學生學習、生活實際進行專題討論、案例研討、答疑解惑等,啟發學生將理論運用于實際,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和能力。同時,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三生教育”應該貫穿于大學的所有教育實踐之中。無論是管理部門還是教學單位,無論是公共課教師、專業課教師還是教輔人員,都必須在自己的工作范圍和職責范圍內,有意識地對學生加強生命、生存、生活方面的教育和引導,使其思考生命意義、訓練生存能力、養成正確的生活態度。德育實踐課程共同體建設,既注重現有教學資源的整合優化,又注重課內課外的實踐強化。這種方式不僅解決了實踐課時不足的難題,在沒有增加學生負擔的同時減輕了教師實踐壓力,還實現了理論教學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貼近實際的教學目的,提高了“三生教育”的實效性。
二、構建德育實踐師資共同體
青少年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生活觀的形成也有賴于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影響,但作為“三生教育”德育實踐的組織者、實施者、引導者,教師應該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教師自身素質和組織德育實踐的能力將直接影響“三生教育”的實現。對于“三生教育”來說,教師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三生教育”專任教師,另一種是“三生教育”兼任教師。這里所說的德育實踐師資共同體建設,包含“三生教育”專任教師與兼任教師,即所有的教育教學工作者。目前“三生教育”專任教師隊伍相對弱小。為了實現“三生教育”目標,每一位教師都應該發揮應有的作用。這就要求:
第一、各級部門加強組織領導,高度重視“三生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工作,開創全員參與的新局面。各級黨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領導必須明確“三生教育”在當代大學教育中的育人功能,切實加強對“三生教育”工作的領導,清醒認識“三生教育”在當代教育事業發展中的重要性,高度重視“三生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工作,開創全員參與的新局面。
第二、要以師德建設為抓手,不斷提高“三生教育”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三生教育”既是素質教育,又屬于學校德育范疇。這一德育任務只有具有高尚師德的高素質教師才能完成。因此,必須高度重視“三生教育”師資隊伍師德建設,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加強師德教育,首先要制訂師德評價標準和評價辦法,建立健全師德考核評價體系,加強師德教育的科學性;要在教師中進一步深入開展以“爭先創優”等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加強師德教育的生動性;要善于發揮榜樣的作用,在工作中樹立一批先進典型,大力表彰、獎勵并積極宣傳,提高師德建設的自覺性。只有努力推進師德師風建設,不斷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培養教師愛崗敬業的精神、樹立為人師表意識,才能保證“三生教育”工作的健康發展和教育質量的穩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