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法學論文
作者:覃海逢 單位: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
一、加強法學專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1.培養新世紀合格法律人才的需要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新世紀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要實現這一偉大目標,培養大量合格的社會主義法律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合格的法律人才必須德才兼備,除了掌握特定的法學知識與法律視角、有足夠的審慎判斷力與理性思維,更要擁有強烈的正義感和必要的社會良知。培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合格法律人才是我國高等法學教育的基本目標。高校的法學教育讓廣大法學學生掌握法律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要培養學生的法律思想道德素養和政治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確立為祖國、為人民提供法律服務,進而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遠大理想。所以,高等法學教育絕不能是單純的法律技術型教育,還必須加強學生的法律思想道德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培育出符合國家、社會需求的法律人才。
2.培養法律職業道德是保障國家司法公正的需要
我國法學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國外被稱為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法律職業道德是從事法律職業的人員所應遵循的道德規范的總和。追求真理、維護正義、崇尚法律、捍衛法律,是法律職業道德的核心內容。法律人員的法律職業道德是國家司法公正的重要支撐。因此,高等法學教育應當加強法學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把知識的傳授與道德的培養結合起來。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學生形成崇尚正義、追求真理和捍衛法律的觀念,逐步具備良好的法律職業道德、公平正義的理念和崇高的理想。只有具有良好法律職業道德的法學學生,才能在將來的法律執業中堅持正義、尊重法律,最終保障國家司法的公正。
3.提高法學教育有效性的需要
法律不能背離道德的支持。法律是從外部對人的社會行為進行規范和指導,而道德則是從人的內心對其行為作出導向。高等法學教育不僅僅是讓學生知道哪些是法律規定的可作為行為,哪些是法律禁止的行為,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發自內心地尊重與信任法律,能自覺地運用所學的知識來維護法律。思想道德教育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重要途徑。高等法學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法學教育的基本內容,是整個法律教育體系的靈魂。注重高等法學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讓學生學會運用道德和法律兩個標尺來衡量個體行為。這種對照反思比單純的法學理論灌輸更為深入和有效,容易使學生形成自身內在的道德信念、崇尚法律的意識,更能提升法學教育的有效性。
二、法學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
1.樹立法律信仰
樹立法律信仰是法學專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務。所謂法律信仰,是指人們基于對法律的正義性、權威性,社會地位和作用的認識而產生的法律崇敬,并以之作為行為最高準則的理念。對法律的尊重、忠誠和信念是成為法律人才的關鍵。具有完備的法律知識卻沒有法律信仰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忠于法律的,甚至會玩弄法律于股掌之間,成為高智商的犯罪主體。法學學生所具有的法律信仰是其日后從事法律工作所遵從的法律職業道德的基點。法律職業道德的核心,就是法律工作者用自己的專長致力于社會福祉、為社會服務。法律工作者比一般社會成員有更強的正義感、法律意識、法律觀念,能運用法律知識主動服務于社會,不計較個人得失去追求和實現社會正義,正是緣于他們擁有堅定的法律信仰。因此,法學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就是樹立法律信仰、增強法制觀念。只有在學生時代就樹立相信法律、尊重法律的理念,胸懷對法律的崇敬之情,才可能在未來的工作中去維護法律的尊嚴和權威。
2.公德與私德并重
公德與私德是人同時具備的兩種道德。所謂公德,是指維持社會存在所必需的基本道德規范,包括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道德等,它構成了法律道德的底線。國家法律依靠人來實施,如果法律的立法者、執法者和適法者沒有公德,那么法律實施的準確性、有效性和合法性就得不到保證,社會法治的根基就會動搖。沒有公德的社會根本不可能有法制秩序。所以,法學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點要放在公德建設上。相對于公德來說,私德體現為個人品德的修養。作為一個法律人,既要具有公德意識,能夠遵守基本的道德規范,還要有私德的自我修養與完善,從來沒有一個人是私德惡劣而公德高尚的。私德是公德的價值源點,只有具備了良好的私德,才能正確實施道德行為。因而法學教育也要重視和加強學生的私德教育,在公德教育的指導下發展私德教育,用私德教育推動公德教育,最終促進學生道德修養和法律意識的增強。
3.加強法律倫理修養
倫理教育特別是法律倫理的教育是法學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法律職業體現了對公平、正義、秩序等基本價值理念的追求,這要求法律職業者必須具有理性與寬容的精神、剛正與廉潔的品格,還要擁有較強的倫理價值思維和倫理道德修養,才能代表公道和正義,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在法學教育中強化法律倫理教育,可以使法學學生在接受法學教育之初,就了解司法公正的社會重要性,了解司法腐敗對社會的危害,從而促使他們自覺提高道德素質。在未來工作中,他們能面對各種復雜情況,秉持公正之劍,守衛法律的尊嚴。
三、加強法學專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徑
1.將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作為法學教學的目標之一,設置專門的法律職業道德課程法學教育總體來講是一種職業教育,但高等法學教育不是單純的職業技術培訓,其最終目標是使法律公平、正義的理念成為學生的內在信念,并成為其行動的指南。因此,高等法學教育要注重學生的法治精神和法律道德的修養。在制訂法學專業教學計劃時,要重視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有必要將法律職業道德課程設為必修課。在傳授專業知識的過程中加強思想道德教育,讓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過程中,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提高法治意識。首先要培養學生尊重、熱愛國家的社會制度和法律制度,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愛國主義和良好法治觀念的公民。然后逐步幫助學生樹立對法律信服和忠誠的意識,形成法律至上的思想信念。
2.優化教學內容和方式,將法律道德內容融入日常教學中改變傳統法學教育重視法學理論、法律職業技術,忽視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狀況。圍繞社會主義法律公平、正義的價值理念這個核心來開展法學教育,將法律道德內容融入日常教學中,思想道德教育納入整個法學教學的全過程。只有這樣,學生才可以對法的品質及其價值形成理性的認識和追求,逐步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實現專業與德育的雙重教學任務?首先,課堂上的思想道德教學應該選擇那些能彰顯法學的指導思想,體現法律公平和正義的“正面”教材。其次,積極優化教學內容,將法學理論與法律道德和社會的發展現實聯系起來。有意識地將法律道德教育的內容融入各專業法的教學過程,可以全面、系統地實現法律道德教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實現法律道德的內化。再次,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注意靈活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結合社會生活的實際案例,闡明道德和法律對公民權利的保護,幫助大學生樹立和強化法律意識。加強學生的法律認同感,使學生能從法律角度看待問題,并不斷加深學生的法律專業知識,不斷提高法律職業技能,最終形成法律思維能力,在理性上確立對法律堅定不移的崇高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