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作者:張彬 單位:蘭州市第五十二中學
鍛煉有益于人的心理健康,由此說來加強青少年的體育鍛煉,會有助于其體驗運動快樂、感受健康人生。然而,在我們的體育教學中也會出現“心理障礙”,即學生在學習的認知與適應心理活動中產生的心理疾病的一種癥狀或輕微的心理異常,其中包括:恐懼障礙、抑郁、焦慮、急躁、易怒、遇事緊張、孤獨、怪癖、靦腆、膽怯、自負、逞強等。為了使我們的學生達到“心理健康”的五個標準,我們應深入研究影響健康的“病灶”所在。
一、恐懼障礙
體育教學中最常見的是單純性恐懼障礙。即對某一具體的環境或體育活動產生懼怕心理。如因學習跨欄跑時被欄架絆倒而產生對欄架的害怕;學習雙杠時,從雙杠上摔下來從而害怕上雙杠課,產生對學習體操動作的恐懼和厭惡感。除潛在的傷害因素和怕吃苦引起的恐懼障礙外,每個技能動作都是在直接觀察下進行,對動作技能掌握的好壞和快慢都直接暴露在全體參與者面前。對于易被別人評價控制的學生,不能完成動作時,便會產生逃避的行為;假如原有的動作技能水平較低,又受到劣性評價,便會出現懼怕參加團體活動的心理。這種心理甚至還會延伸到對待其他事物的行為中去。
二、抑郁、焦慮的心理障礙
在體育教學中受不同程度的刺激也會引起心理障礙,由抑郁和焦慮引起的急躁、煩惱、壓抑內心的不安等情緒,會引起神經功能的紊亂,導致大腦皮層機能的失調,使接收、提取信息的能力下降。由于各種心理狀態引起的緊張情緒在大腦皮層下達不到一定興奮強度時,對學習動作技能缺乏信心的心理狀態會使人的大腦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下降,從而使提取信息受到影響。
三、自負、逞強的心理障礙
在體育教學中,由于有些學生的各個方面,身體素質、速度、靈敏、力量等方面的表現強于別人時,由于逞強、自負,而引起好強、不合群,不習慣與同伴交往等行為,以及孤獨、怪僻的心理障礙。心理拓展訓練在軍隊訓練方面得到重視并產生了良好的效果,具體表現如下。
第一,心理拓展影響并改變著我們的傳統教育。傳統教育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并把傳統知識技能當作教學的最終目的。盡管近幾年一直強調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但實際上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傳統教育模式始終沒有多大改變。傳統的教育把知識的學習與人的精神建構分離開來,把社會角色的指定與人的全面發展分割開來,這樣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不利于培養具有創造精神和創造性的人才。拓展訓練與傳統教育最大的區別在于拓展訓練完全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學”為主。在拓展訓練里,“學”是為導致某些預期結果而特別為學生設計的一些活動;而“教”是指在通過信息、練習、游戲等方式為學生創造學習的外部條件和環境,教師只是給予及時的啟發和誘導。拓展訓練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教育過程的主體,學生在充分的參與過程中體會到學習是一種莫大的快樂。
第二,心理拓展能夠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拓展訓練中,學生通過完成一些特定的任務來讓他們懂得這樣一個道理:做任何事情,你的心態將是決定你能否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為你的心態決定你的思想,你的思想影響你的行動,你的行動將導致最后的結果。面對一個任務、一個困難,你的心態是積極的,你的腦海中就會涌現出很多解決這個困難的辦法。相反,你的心態是消極的,你的腦海中將會產生多個你無法完成這個任務的理由。拓展訓練中很多項目的培養目標就是要告訴你對待任何事情都應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告訴青少年,積極的心態是獲得成功的原動力。
第三,拓展訓練對心理健康教育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增強青少年適應社會的能力。心理素質是人才素質的基礎,心理素質的提高將有利于人才素質的全面提高。拓展訓練就像一個安全的、充滿真誠并富有挑戰性的心理實驗場,在一些特定的環境和氣氛中,學生要不斷克服自己的心理恐懼,提高情緒調節和自我調控能力,保持平和心態,挑戰自己,戰勝自己。從而塑造冷靜、果斷、堅韌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質。因此,參加拓展訓練能夠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第四,拓展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果斷、自信、敢為的優良品質和克服心理恐懼的能力。拓展訓練中常聽見的一句話是:“不是你不能,只是你不敢;不是你的能力問題,而是你的心理問題。”訓練中你要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挑戰極度的心理恐懼。例如“空中斷橋”這個項目要求學生在7米高的地方從一塊木板跳到另一塊木板上。任何人站在上面都會感到恐懼,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中能否及時調整心態,控制自己的情緒,果斷、勇敢地跨出一步,將是你能否獲得成功的關鍵。“斷橋一小步,人生一大步”,可見,跨出這一步,任何困難和危機都會迎刃而解。
由此可見,對青少年進行心理拓展訓練是很有必要的。我們期望,這種心理拓展能夠越來越廣泛地被大家所認同,從文本中走出來,深入運用到體育教學的實踐中去,真正使青少年從運動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在健康中幸福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