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計算機病毒治理論文
本文作者:劉彥玲 單位:保定學院
1.計算機病毒的常見類型
1.1系統病毒
系統病毒的前綴是:win32、w32、win95、w95、pe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都有可能感染windows操作系統中的*.dll和*.exe文件,并且系統病毒通過這些文件進行傳播。這類病毒一般隱蔽性較強,不易被發現,所以它的危害性也是很大的。
1.2感染可執行文件病毒
感染可執行文件病毒一般依附在可執行文件和覆蓋文件當中,它一般很少感染數據文件。它的傳播方式是當代有病毒的文件被使用時,才會向外傳播病毒。一般是病毒系統會首先判斷該文件是否有程序病毒的標記,如果有標記則病毒程序會自動放棄,相反,如果目標程序沒有標記則會被感染該病毒。
1.3網絡病毒
計算機網絡病毒顧名思義就是病毒在網絡中進行傳播和自我復制,從而影響接入到網絡或者小局域網的電腦。這種網絡病毒一般是作為偷竊手段來使用的,竊取用戶的密碼和私密資料。有些厲害的網絡病毒還可能破壞電腦的硬件,使其溫度過高而被燒毀。
1.4混合型病毒
混合型病毒是這幾類病毒的混合。它一般是綜合利用各種病毒的傳染渠道來對計算機進行破壞活動。這種混合型病毒不僅破壞可執行文件,而且還會傳染到硬盤的主引導扇區,一般用FORMAT來格式硬盤是不管用的。
2.計算機病毒的特點
2.1計算機病毒的隱藏性和潛伏性
隱藏性和潛伏性是一種高技巧的執行程序,一般內附在正常的文件程序當中,會在開啟程序時同時啟動病毒程序,從而使病毒取得對正常系統的控制權,他會在極端的時間內傳染上百個程序,但是這些被傳染病毒的程序仍能繼續工作,這就是它的隱蔽性。它的隱藏性則是在人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傳播。
2.2計算機病毒的傳染性
計算機病毒一般都具有傳染性,是病毒的基本特征之一。這種傳染性的病毒一旦被復制或產生變種,它的傳染速度會快的令人難以防范。它會通過各種渠道對計算機進行傳播,使計算機工作失常甚至癱瘓。
2.3計算機病毒的表現性和破壞性
表現性和破壞性就是說任何計算機只要感染了病毒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較輕的會使計算機的速度受到影響,情況嚴重的可能會導致電腦系統的崩潰,使計算機進入癱瘓狀態。
2.4計算機病毒的可觸發性
計算機病毒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可觸發性,觸發病毒的條件可能是一些特定的數據或者是時間日期等,一旦滿足病毒觸發的條件,病毒程序便會開始破壞計算機。
2.5計算機病毒的欺騙性和持久性
有些計算機病毒具有欺騙性,這是因為病毒的行動較為詭秘,而電腦反應遲鈍,不能及時的識別而被當成正常的文件進行使用,而這種病毒有的就算被發現也難以恢復。
3.計算機病毒的防范措施
任何問題的預防措施都遠比問題發生后再去解決要重要得多,所以對計算機病毒做到防患于未然是尤為的重要。要想對計算機病毒做到有效的防范,我認為應從以下幾點開始:
3.1及時清除計算機病毒
企業和個人用戶應養成良好的及時清理計算機病毒的習慣,使用完計算機以后應及時的進行計算機體檢工作和木馬查殺工作,做到及時的升級殺毒軟件和計算機實時監控工作。并且用戶還應及時的下載最新的、正版的、性能較高的系統安全漏洞補丁的安全系統,以防病毒的襲擊。
3.2加強計算機網絡管理,建立計算機病毒防護體系
防范計算機病毒不能單純的依靠技術手段,還要加強計算機的網絡管理能力,建立計算機病毒防護體系,從硬件到軟件對計算機進行全面的防護,同時還要提高人們的防范意識和守法遵法意識,才有可能從根本上杜絕計算機病毒的侵略。
3.3個人用戶的防范
個人在使用電腦使因具備以下的病毒防范意識,首先用戶應下載正版的殺毒軟件,對電腦進行及時的查殺工作,另外還要對系統進行及時的補丁工作。同時,使用者還要對重要的文件或資料料進行備份,以免萬一。
3.4局域網病毒的防范
局域網的計算機數量一般較多,而使用者的防毒水平一般又良莠不齊,所以做好局域網的病毒防范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作者認為手心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使用者應首先做好數據的備份工作和應急準備工作。(2)使用者同時還要規范電子信箱的使用,要拒收來歷不明的信件。(3)電腦要選使用的防毒軟件,并且要及時更新病毒庫。(4)局域網的管理者和使用者一旦發現被感染病毒的計算機就應隔離起來,以免感染其他機子,造成更大的損失。(5)局域網的計算機應及時的安裝各種漏洞補丁的安全程序,對機子進行及時的修補。
4.總結
計算機病毒類型多種多樣,而且更具隱蔽性、破壞性。要想真正有效的減少病毒侵害,人們應首先樹立起計算機病毒防范意識。計算機工作者還應對重要的資料進行備份,以防造成重大的損失,總之,運用多重防范措施,這樣在遇到計算機病毒時我們才不會束手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