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計算機基礎教育論文
本文作者:葉秀甫 單位:廣西賀州學院
在這個科技水平不斷提高,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社會,計算機已經不再是單純的高科技產品,而是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于人們的生活和學習當中。所以每個人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計算機知識,掌握基本操作,能夠使用一些軟件解決實際問題。學習計算機知識和其基本應用就成了全國各大院校所有專業的公共必修課。
一、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教學的現狀
(一)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陳舊。計算機行業是飛速發展的行業,書本的內容往往都已經過時了,有最前沿知識的書少之又少,有些內容冗余繁雜,學生在自己看書后也沒有切實的體會,教材沒有專業特色,與專業應用聯系不緊密。因此造成了學生目前的計算機應用專業知識不能適應時發表展的要求。
(二)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的教學方法單調。教師教學的方式一般都是先講解知識點,然后運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演示操作,最后上機給學生予以輔導。所以目前在教學中存在這樣一種現象:教師講授理論知識時,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非常疲倦;教師在演示操作時,學生又往往眼高手低,整個的學習過程,變成了教師一個人的表演。
(三)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缺乏。計算機應用專業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但是目前學校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實踐性課程開設仍然較少,且少數實踐性課程也會變成講技術的課程,實踐教學時間不足,缺乏足夠的實踐訓練,培養的學生與社會需求脫節,很少有學生真正能編寫出可以使用的、稍有規模的程序,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不強。
二、如何進行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教學改革
在當今飛速發展的網絡信息時代,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教育發展,也不能滿足計算機與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了能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必須采取更為先進的教學方式,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教學的改革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準確確定教學目標,優化設計教學內容
(1)準確確定教學目標。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除了計算機應用專業知識之外,它的突出特點在于不斷跟蹤計算機發展的最新技術、發展動態,以及相關的新知識,并將新知識貫穿于整個教學內容中。教學目標應建立在教學目的的基礎上,用具體的、可操作的語言來加以表述,使教學目標具體化、有序化和明確化。
(2)優化課程,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是教學設計的核心,教師要抓綱務本,緊扣目標,突出重點。由于教材的更新大部分都是跟不上新知識的出現,教師應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分析設計,將某些長時間都保持重要性的知識進行提取,對過時的或者已經有新知識對其補充過的知識,在講課時應該提醒學生,給學生有這方面知識的補充。(3)因材施教,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內容。由于學生計算機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如果用傳統觀教學辦法教學,可能使部分學生滿足現狀,失去學習興趣。為了適應各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要提升教學內容層次,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要提高知識的實用性,讓學生學有所用,能夠同專業緊密聯系,以達到提高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
(二)豐富教學課堂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模塊教學,以案例為主。模塊教學是通過學習計算機一級(機試與筆試)考點模塊,引導學生掌握操作的基本技巧,誘發學生自身的創新潛能。模塊教學中,多以案例為主,學生通過學習不同的案例,就掌握一個知識模塊。模塊教學的目的不在于讓學生死記硬背上機的內容和操作的具體步驟,而是將模塊中的知識點融合在案例中,學生通過一個實際案例的學習,不斷去思考、去創造,使得枯燥乏味變得生動活潑,從而既掌握了理論知識又提高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指定課堂小老師協助教學。在這所謂的“課堂”主要是針對上機實踐課堂。由于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操作較差的占絕大部分,面對這么多需要指導幫助的學生,課堂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在課堂上,指定三四個操作能力較好的同學作為“小老師”協助教師輔導學生操作練習,這樣不但能減輕老師的任務,而且能夠讓更多的同學獲得指導幫助,從而獲得較好的課堂效果。
(三)加強實踐環節,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1)精練習題、強化基礎。計算機學科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光是“聽”和“讀”是不夠的,必須加強對實踐的教學和管理。習題的作用在于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教材內容,鞏固基本概念,是檢查對授課內容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實際技能的基本訓練。(2)強化基礎實驗指導、提高實踐技能。上機實踐不僅能進一步提高學生靈活運用課程知識的能力,而且使學生在編程、程序調試與正確性驗證等基本技能方面受到嚴格訓練。為此,我們要加強對實踐環節的過程管理。
(3)強化課程設計、提升學生綜合解題能力。課程設計不同于一般的基礎實驗,著眼于全課程,是對學生的一種全面的綜合訓練,課程設計的目的在于使學生通過課程設計掌握全課程的主要內容,并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知識和軟件開發的能力,同時也加強了學生的文檔寫作能力,為今后的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在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教學中,以引導學生自我建構知識為主,必要的講授為輔,在學生操作遇到困難時給予必要的提示,而不是直接講解,這樣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資源是具有創新思維能力、能夠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才,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是每一位任課教師的職責所在。
(2)課外大作業是訓練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載體,因此教師要精心為每一個教學單元設計課外大作業,既要提出具體要求,防止放任自流,又不能束縛學生的思維創造,還要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中作為咨詢者、指導者,對學生鼓勵為主,讓學生體現自我價值,增強自信心,使學生知識獲取的途徑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自我“搭建腳手架”,不斷攀升得到的,而不是教師灌輸的,使所有學生都受到創新思維的訓練。
(五)加強考核管理,激勵學生努力學習
考核是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環節,是衡量教與學效果的重要手段,是監督教學過程、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的重要工具,它不僅僅指期末考試,更重要的是平時考核。根據學生課外大作業完成情況給與適當加分,將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在教學中進行必要的人生觀教育,反復闡述考核的目的是督促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在考核模式的激勵下,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利用考核手段,督促學生重視學習過程,使其通過學習掌握課程內容、達到教學目標要求、提升應用知識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是教師應盡的責任和必備的教師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