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基礎醫學論文
作者:臧明璽 熊承娟 單位: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變革,城市化、工業化和全球化導致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疾病的常見危險因素明顯增多,發病呈增長態勢,這對現代醫學提出了挑戰。基礎醫學研究是現代醫學發展的根本和核心,因此培養基礎醫學的高素質人才已刻不容緩,而基礎醫學研究生教育肩負著為國家培養高素質,高層次醫學人才的重任,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對于我國在醫學領域步入國際前沿具有重要意義。其中,導師的指導能力是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關鍵,本文對導師的指導能力與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關系加以思考和分析,并提出建議以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1影響導師指導能力的因素
1.1導師的科研水平某種程度上,導師的科研水平決定著其指導研究生的能力。對于有些年齡偏大的導師來說,知識陳舊,不能經常查閱國際前沿領域的文章,不知道先進的科研方法,所以指導學生的能力欠缺。但對于某些年輕導師,有時面臨著科研經費的欠缺,或者指導經驗的欠缺,所以指導研究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這兩類導師必須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才能更有效地指導研究生[1]。
1.2導師的管理水平作為導師,即使科研水平很高,但在指導研究生時,還面臨著管理藝術的問題?,F在的研究生大多是80年代后期出生,有的還是獨生子女,家庭的溺愛使他們缺乏吃苦精神及無私奉獻的精神,而且往往比較“自我”,或者總是以一種索取的姿態去面對一切。所以,當導師安排課題時,他們總想著是給導師干的,甚至討價還價,這使導師管理課題組變得比較困難。而導師的說話及思維方式都帶有自己成長時代的標記,這樣,就與學生產生了“代溝”。這種情況對于剛開始指導研究生的導師來說,更加嚴重,因為他們剛剛完成了博士或博士后的研究,心理上還沒有從“自己是學生”的認知中走出來,便成為導師,所以,他們一開始并不知道怎么帶研究生,怎樣嚴格要求,怎么做研究生的思想工作提高其科研積極性,因此這些導師可能因為管理經驗欠缺而不能有效地指導研究生。而一些年齡偏大的導師,管理現在的80后研究生時,仍一成不變地沿襲以往的管理經驗,因而存在著觀念陳舊,方法落后等問題,這同樣影響了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1.3導師的責任心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導師的責任心尤為重要。目前,有些導師丟失了做科研的嚴謹態度,在經濟大潮中迷失了自己前進的方向,把招收研究生僅當做是一種“好名聲”,從沒有認真思考過怎么帶,怎么培養他們。更有甚者,把學生當成自己低薪的打工者,這些導師很少過問或從不過問學生的課題進展情況,有些學生甚至半年也見不上導師的面,學生對自己畢業論文的完成完全是“自導自演”,導師所起的作用甚小。再者,導師自己的一言一行,也會影響到學生的素質培養。所以,缺乏責任感的導師,同樣培養不出優秀的研究生[2-3]。
1.4基礎醫學的生源和質量近年來,臨床醫學人員的福利待遇明顯提高,與基礎醫學教師人員待遇形成了顯著反差,目前真正心甘情愿報考基礎醫學,專心于做科研的學生越來越少,大多優秀學生都愿意報考臨床,因為畢業后臨床醫學人員的收入高。這種情況造成每年報考基礎醫學的研究生數目大幅度減少,生源匱乏[4]。以基礎醫學院為例,近三年來基礎醫學研究生招生經常因為生源不夠而招不到研究生,往往需要通過調劑才能夠完成招生計劃。在生源沒有保證的情況下,導師優中選優的機會根本沒有,又怎能培養出優秀的研究生呢?另外一方面,調劑來的學生質量常常得不到保證,這令許多導師想培養出優秀學生的愿望破滅。
1.5研究生的科研態度導師的任務是培養研究生成材,這是雙向的,總結為以下3種情況:①導師的科研能力很強,學生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并且對科研有強烈的興趣。②導師的科研能力一般,但學生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并且對科研有強烈的興趣。③導師的科研能力很強,但學生“混”字當頭。④導師的科研能力一般,學生對自己的要求也不高。在上述四種情況中,只有第一和第二種情況的研究生能成為佼佼者,脫穎而出??梢?,在研究生培養中,導師只是外因,要想成為優秀的研究生,關鍵還是要靠研究生自己的努力。目前,大學生就業已成為一大難題,因此越來越多的學生加入考研大軍,成為研究生中的一員,但相當一部分學生對科研毫無興趣,只想早點混畢業,找個好工作。這樣的結果便是許多學生對科學的鉆研精神不足,學風浮躁,急功近利,紀律松散,科學素養差,創新動力不足[5]。這樣的科研態度,令導師感到“牛不喝水強按頭”,從而使培養出優秀的研究生淪為空話。
1.6學校的學習氛圍在北京、上海等名校中,優秀生相對集中,研究生大多有自己明確的人生目標,所以,科研氣氛非常好,大家都分秒必爭,非常珍惜讀博士、碩士的機會。而在一些省會城市院校,科研氛圍不是很好,學生們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將做課題視為苦,以玩樂逛街為樂。這樣,即便是導師要求的再嚴,學生們也會無形中橫向比較,甚至產生憤憤不平:為什么他整天什么也不干,就能拿到學位,而我這么辛苦才能拿到學位。這樣的大環境給導師的管理帶來了難度。
2提升導師指導能力的關鍵因素
2.1提高導師的遴選和考核標準,實行淘汰制以鄭州大學為例,每兩年遴選一次導師,每兩年也考核一次導師,但很少淘汰過導師,這就造成導師數目的增加和質量的下滑,因此,只有提高導師的遴選和考核標準,實行淘汰制[6],才能提升導師自身的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強導師的責任心,為培養優秀人才打下基礎。
2.2提高研究生畢業標準,實行淘汰制目前基礎醫學的生源和質量不能得到保證,很多學生受學校乃至整個社會風氣的影響,僅僅是“混”畢業而已。針對這種現狀,僅靠導師個人的嚴格要求還遠遠不夠,學校應該出臺一系列的政策,提高碩士畢業生和博士畢業生的畢業標準,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總之,導師的指導能力是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關鍵[7],但導師的指導能力又受自身科研水平、管理水平及責任心的影響,同時,研究生的質量和科研態度也影響著導師的指導能力。只有一方面提高導師的遴選和考核標準,對導師實行淘汰制;另一方面,提高研究生畢業標準,對研究生實行淘汰制,才能從根本上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為國家培養更多高素質,高層次基礎醫學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