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衛生檢驗論文
作者:黃愛芳 單位:甘肅畜牧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隨著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城鄉集市貿易全部放開,畜禽及畜禽產品大量上市。由于上市的畜禽及畜禽產品來源廣,流通渠道多,有的鮮肉和肉制品衛生質量卻大為下降,大量未經檢驗的病死畜禽肉、注水肉及其威脅人身健康的肉制品涌入市場。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專收病死畜禽、經加工后當做好肉或制成品在市場銷售的“專業戶”。因此,大力開展畜禽及其產品的收購、屠宰、運輸和市場各個環節的檢疫檢驗,對保證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繁榮市場、社會穩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下面就肉品衛生檢驗失控的原因及應采取的對策談談本人的看法。
1肉品市場衛生檢驗失控的原因
1.1放松了畜禽的收購檢疫
收購畜禽時必須進行檢疫,一是避免收購有病畜禽;二是防止造成疫情的傳播。根本不進行檢疫、尤其農牧部門要求的檢疫,使畜禽在收購環節上未能受檢,其結果給畜禽和肉品的流通過程帶來不良的后果。
1.2運輸環節的漏檢現象產生
由于畜禽在收購環節上未能受檢,加之偷運、搶運、夜運,所以運輸途中的畜禽也多半得不到檢疫,畜禽的發病率和病死率顯著增加,拋尸污染環境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使畜牧業生產受到了嚴重影響。
1.3取消了待宰與宰前檢疫
現在除一些大中型肉聯廠仍按原先一整套畜禽屠宰加工程序嚴格執行外,有大批定點屠宰廠都是規模比較小、設備比較簡陋,工序比較簡單,采取快節奏的經營方式,即現收、現宰、現銷。取消了待宰與宰前檢疫,這樣就把一些宰前容易發現而宰后無法查證的疾病給漏掉了。另外,畜禽宰前得不到休息,沒有斷食飲水的機會,長途運到屠宰場,防御機能減弱或受到抑制,導致腸道內的一些條件致病菌進入血液,然后隨著血液循環侵入到組織器官,造成了肉品污染,衛生質量下降,不僅給宰后檢驗帶來困難,肉質干枯,而且肉的貯存期和食用安全均降低。
1.4檢疫力量明顯不足
在畜禽飼養密度高的地區,檢疫人力物力較容易解決,而飼養密度較低的地區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很多地方受編制和經費的影響,此項工作難以正常開展。根據對武威市(包括區、縣、鄉)調查結果來看,共有獸醫衛生檢疫員445名,監督員43名,獸醫衛生檢疫人員明顯偏少,工作量大,按照市工商局批準的定點市場計算,每個檢疫員要負擔3個市場肉品衛生檢驗工作。正因為如此,部分農貿市場出現了病害肉進入市場,個別地方出現只蓋章不檢驗,肉品衛生檢驗工作出現漏崗漏檢的現象。
1.5檢疫手段落后,無害化處理措施無法跟上
目前檢疫員采用眼、手、刀,而某些檢疫員由于缺少必要的理論基礎與實踐經驗,掌握不了主要疫病宰后規定的檢驗部位的典型特異的病理變化,檢驗只是流于形式;此外,對畜禽疫病只靠肉眼分辨的也只有少數,而基層實驗室條件簡陋,缺少必要的儀器和設備,而不能開展肉品的微生物檢驗和理化檢驗。對在市場上檢驗出來的畜禽病害肉無相應的處理設施。據調查了解我省地級市至今沒有一座病害肉無害化處理工廠,大多數農貿市場沒有無害化處理措施。
1.6肉品檢驗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完善
1.6.1漏檢現象嚴重肉品市場開放后私屠亂宰現象很難制止,加之社會上有少數投機經營惟利是圖的不法分子千方百計逃避檢驗,使應檢的肉品得不到檢驗。
1.6.2檢驗不徹底畜禽未做宰前一系列檢疫,宰后肉品檢驗也不徹底,檢驗中不是通過頭、蹄、內臟、肉尸全面綜合檢驗判定,而是單純檢視一下肉尸或零塊肉。另外,絕大多數定點屠宰場對寄生蟲只檢囊蟲而不檢旋毛蟲,這是很危險的,也不符合我國現行的《肉品衛生檢驗試行規程》等規定。
1.6.3檢疫人員自身素質低、技術力量薄弱據調查一些縣城所在地肉品市場鮮肉檢驗工作,由于監督管理措施跟不上,出現了檢疫流于形式,只收費不檢驗的現象(應檢部位不動刀);鄉鎮肉品市場的檢疫問題更多,檢疫人員幾乎不懂肉品衛生檢驗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操作技能。個別檢疫員還私自降低國家規定檢驗收費標準。出現了畜(貨)主聯手違章,拒絕檢驗,拒交檢疫費等現象。
1.6.4定點屠宰點設備簡單、條件簡陋以武威市區為例,市內大型的半機械化屠宰場屠宰量不足,人員和機械處于半閑置狀態,現有的都是一些作坊式的屠宰點,根本不可能做到病健分宰,宰前不能淋浴,肉尸得不到沖洗,病害肉品不能無害化處理,規范化檢驗程度無法進行,老百姓吃放心肉是一句空話。
1.6.5城區農貿市場各職能部門間不協調在一個城區農貿市場中有工商、農牧、衛生、稅務、公安等各職能部門,部門間的扯皮、爭議已成為肉品衛生管理及檢驗工作的主要障礙,嚴重地影響了檢驗工作的開展,造成檢驗失控。
1.6.6檢疫經費投入不足基層肉品市場檢疫工作開展的程度取決于檢疫費收入的數量。市場檢疫工作量大面廣勞動強度大,多數編制內檢疫員只有工資,缺乏辦公經費,沒有福利待遇。導致檢疫工作與效益掛鉤,偏離了檢疫工作的真正目的,不檢疫收費、專賣檢疫證明等現象時有發生,個別地方甚至出現不正當“競爭”,縣與縣、鄉與鄉之間互相降低收費標準,異地出證。
2農貿市場肉品檢驗違章的特點
2.1違章情節簡單、直觀、多屬一般性的違章農貿市場違章可簡單概括為以下幾種:出售經檢驗不合格肉類及肉類制品,出售未經檢驗及無檢驗標志的肉品,涂改、借用、偽造防疫檢驗證明、標志,阻撓拒絕防疫檢驗。
2.2違章人員雜、手法多樣涉及面廣一般進入農貿市場交易的經營者主要是城鄉個體商販、農民、企業部分富裕人員,經營品種繁多。在城郊農貿市場以各種肉品、畜禽副產品及活禽為主。在鄉村市場范圍甚至擴大到役用大牲畜及雛禽、仔豬等。由于經營者及經營范圍復雜,因此違章主體及違章手法也呈多樣性。
2.3違章者流動性強農貿市場是傳統的自由交易場所,不少商販(尤其是無證戶)采用“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經營方式,哪個市場東西好賣好銷,管理不嚴,就往哪個市場鉆,即使不是流動商販,也是鉆管理制度不嚴與執法人員上下班前后時間空擋,違章作業,非法牟利。
3市場衛生檢驗失控的對策
針對上面提到的市場衛生檢驗中存在的問題,建議應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完善和穩定檢疫隊伍,使他們發揮更大的潛能。加強政策宣傳和政府監管及協調力度,改善市場肉品衛生檢驗設施設備條件,更好地促進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措施的落實。提出以下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