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教育科技論文
本文作者:李玉軒 要瑞娥 單位:山西師范大學地理系 太原星火二中
1知識經濟興起賦于西部大開發的時代特征
我國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不同于以往任何歷史時期.信息高速公路、網絡社會、知識經濟正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內容,高新技術產業、區域經濟一體化和超大規模跨國產業集團已經成為引導全球經濟發展潮流的主要力量,圍繞高校產、學、研一體化形成的科技創新園正在成為各國發展以電子信息產業為先導的高新技術和創新產業的孵化器和推進器,為經濟快速持續發展注入了新鮮活力,為區域開發帶來許多新的機會和挑戰.西部大開發正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提出的,因而具有獨特的知識經濟時代特征.我們的目的是以知識社會下知識經濟為動力源,以區域主題開發為目標,以教育科技園區為推進引擎,建構現代區域開發創新思路和發展戰略框架,建立既符合知識經濟時代特征又滿足我國實踐需要的區域科學理論,為西部大開發解決一系列的重大課題.現實表明,現代信息網絡和高新技術正深刻改變著經濟活動要素的空間分布結構,我國西部傳統產業正面臨愈來愈大的壓力和挑戰.西部大開發必須充分利用知識經濟帶來的種種智力與技術上的利益,找到一條快速有效的發展之路.而知識密集、經濟響應以及社會的巨大需求也對高校的產、學、研一體化起著創業孵化器和創新催化劑的強大激勵作用.這樣就可能在教育科技園和西部開發之間尋找到一條相互關聯影響、相互促進發展的高速通道.對高校密集的教育科技園區的主題建構,就是使其能夠根據西部開發的項目需求引發聚焦知識束和形成產業生長鏈,發育促進跨區域知識傳播與溝通的人才鏈、知識鏈、產業鏈,凝聚經濟增長要素,發揮出知識經濟時代我國西部大開發的引擎作用.在一個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重構西部區域增長極軸和組織管理模式,逐步開創經濟快速增長、社會穩定發展以及生態環境良性循環的嶄新局面,最終形成我國西部大開發的強大牽引動力.
2教育科技園在現代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引擎作用
1996年,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CD)提出《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報告,指出知識經濟的基本特征為:社會日益具有網絡經濟特征;計算機網絡與知識的傳播;勞動者終身教育構成“學習經濟”的基礎;知識經濟中的就業取向日益向高技能知識勞動者方向傾斜的特征;知識網絡促使國家創新體系的進步;科學系統在國家創新體系中具有引擎作用;知識經濟中的政府政策等.因此,知識經濟下的區域主題開發就是充分發揮教育科技園區的知識引擎作用,全面帶動區域的增長與發展.國外研究著重于信息技術和高新技術對現代人類的影響和對社會的改變程度,對重點學科、技術、應用進行預測和評價,而且著重于網絡對人們學習、工作、生活的影響和對全球發展趨勢進行長遠和廣泛的展望,對知識經濟的全面系統的分析與建構,而在區域發展上的差別分析相對較少.發達與欠發達地區的差別愈來愈大,知識溝通的危機依然嚴重.國內對知識經濟已引起足夠重視,電腦普及、網絡化、高新技術已成為我國人民生活中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科技園開始進入建設與實施階段,然而在區域開發與科技園的關聯上還缺乏足夠的重視和研究.區域開發是我國發展經濟、提高整體國力的重要環節和核心內容,而對外又面臨全球一體化和跨國集團的壓力,內部產業調整和創新產業又是重頭戲,因此組織力量進行這方面的科研攻關已經成為時代的重要使命.我國教育部和科技部已開始在十五所大學創建大學科技園,并計劃在五年內全國創建一百個大學科技園,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立創新孵化器和推進器,教育科技園區將成為知識經濟時代最富有創新精神的核心園區.區域開發歷來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頭戲,西部大開發戰略再一次吹響了區域開發的號角,因此在這一背景下提出區域主題開發將具有理論研究價值和現實意義,尤其是將教育科技園區建構與區域主題開發緊密關聯,以知識引擎方式深入探討聚焦知識束對區域發展的核心作用及其深層機理,將為區域開發開拓創新性思路,使其揚長避短,實現快速增長的目標.西部大開發戰略再一次為大學科技園發展自身提供了極佳的時機與空間,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率先與新疆、寧夏聯手共建科技園和網上教育園,東部沿海各大城市高校也紛紛尋找對口基地與項目,期望在這新一輪的發展熱潮中搶占制高點,實現自己的發展目標.
3區域主題開發與教育科技園主題建構的互啟聯動
區域主題開發就是確定區域開發的主攻方向,是現代區域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它既反映著在大環境發展趨勢下區域發展的潛在特征,又牢牢把握著區域發展的關鍵目標,而且對區域其它開發項目具有牽引與關聯作用.實現區域主題開發,政府的宏觀調控決策手段,教育科技園的知識引擎作用,市場的靈活機制運行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保證.教育科技園的知識引擎作用,一方面起著政府宏觀決策時的智囊作用,另一方面通過自身產、學、研一體化或是創新知識和高新技術接力傳遞直接為區域主題開發服務.教育科技園區的主題建構,可以深入全面反映知識密集和經濟響應對高校產業創新孵化器催化激勵作用的程度,反映信息技術和高新技術改變經濟活動要素構成的機理和重構空間分布結構的規律,并通過區域主題開發的定位,突破傳統區域研究局限于要素、產業的有限范圍,將區域突出的特征和重大課題與教育科技園區的開發方向有機的關聯,形成知識經濟的強大引擎,并以密集的知識束形成對區域進行綜合性全面開發,發育跨區域知識傳播與溝通的人才、知識、產業鏈,重構區域經濟增長極軸和現代意義的組織管理模式,從整體上全面引入現代經濟活動理念和提高區域文化素質,最終實現區域的經濟增長、社會發展、環境協調和文明進步.現代經濟已經從單純重視技術和產品轉向將教育與科技直接向市場轉化的根本性變革,教育科技不僅決定技術與產品的品質,而且對其生產的全過程以及市場需求程度都起著關鍵性的指導意義和決策作用.因此,只考慮引進和開發高新技術已不能構成地區經濟高速發展的必要充分條件,只有傳統教育與科研模式經過深層裂變,使教育培養的對象和科研成果能夠直接由市場進行選擇,直接與開發、生產的主體合為一體,才能激發出現代經濟核能,形成教育產業、科研開發、創新技術產業層次遞進、相互促進、滾動推進的產業群體,才能成為啟動現代經濟高速發展的主力軍.牢牢抓住教育產業化、規模化、市場化的發展趨勢,充分發揮大專院校集聚優勢,積極調動學校的優勢學科、優勢項目、優勢人才,進行結構調整與有機整合,逐步組成符合未來發展、適應市場競爭的學科群體、項目群體、人才群體,形成強大的集團軍,投入到西部大開發的主戰場;突出地方優勢、學科優勢、產業優勢,充分體現信息社會信息化、智能化、知識化的特點,探索并倡導知識經濟信息產業、創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教育產業的形成,使之相互有機滲透,逐步規模化、體系化、整體化,使園區成為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增長極核的強大動力,成為吸引海內外優秀學科、優秀成果、優秀人才、優秀技術的核心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