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社會衛生論文
作者:霍清萍
要解決衛生工作的重要任務一提高對居民的醫療服務質量一對高等醫學院校提出了新的課題。醫學院校應當培養有能力在新的要求的水平上創造性地解決提高衛生工作各個環節、首先是基層衛生工作的中醫學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理論思想與社區醫學理論思維聯系密切并有著諸多相通之處。運用中醫學優勢,探討社區醫學理論和實踐,將是現階段促進社區衛生服務發展,提高國民健康素質,發展我國醫療技術水平,實現WHO提出的“人人享有衛生保健”,保證小康社會目標全面實現的有利舉措,且意義重大。
1中醫學理論體系有助于建社具有中國特色的社區衛生服務的學術框架社區衛生服務是20世紀以來,用來解決社區居民保健、康復、預防、診斷、健康教育和治療等一系列醫學問題的新興學科,其最大的特色是提供個性化、人性化、防治保健康復教育一體化和提供完整性(為個人、家庭解決來自生物、心理和社會各方面的身心問題)、綜合性(集內、婦、兒、外等二級學科為一體)、協調性(為必要的進一步診療協調人員和資源)、連續性(醫患關系和醫生對病人及其家庭健康的責任是連續的)的全程服務。它的醫學模式、服務對象和范圍,與原有的生物醫學模式、服務對象和范圍有著根本的區別和不同,它的學術框架完全是以自然科學的生物醫學和社會科學的社會、心理醫學來構建的[1]。中醫學是一門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具有完整的、獨特的醫學理論體系的學科。強調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結構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聯系,病理上相互影響。心身(心理和生理)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和相互制約的協同關系。認為人的正常生命活動是心理和生理機能的有機結合。
注重心理因素、精神因素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的影響。強調心理問題是造成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注重人與自然、社會的統一。認為人要適應自然,人與自然之間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并將此種關系稱為“天人合一”。治療遵循“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個性化治療原則,治病求本。臨床擅長整體調整,不單治病,更注重治“人”、“治未病”、重預防。因此,中醫學也是一門橫跨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領域的醫學學科[2]。顯然這與我們目前正在開展的社區衛生服務的醫學模式和思維理念在很大程度上頗為吻合,極易形成有機的結合,中醫學的理論體系將十分有助于社區衛生服務學術框架的建設。
2中醫學的診療原則有助于實現社區衛生服務個體優化診療的目標個體優化診療是現今醫學服務和社區衛生服務共同追求的最新目標和水準,因為醫學服務的本質是人,不是人體的器官。醫學必須注重人的生物性和社會性的有機聯系。醫生不單要掌握解決疾病的診療技能,更要掌握與病人交流的藝術和技巧。理解、關心、同情、尊重病人,與病人產生感情上的共鳴使醫患關系保持最佳狀態,為每一位病人提供優質的、個體化的診療服務。
由于社區常見病、多發病,通常既不是單純生物學上的改變,也不完全是心理社會因素所致;而是多為生物、心理、社會諸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病理結果;患者的臨床表現既不是簡單的軀體問題,或是簡單的精神、行為問題,也不是簡單的家庭和社會問題,而是軀體、心理、社會等問題相互交錯的復雜表現。軀體疾病可伴隨心理、社會問題;精神疾患也可伴有軀體癥狀。心理、社會問題既可以是軀體疾病的原因,也可以是軀體疾病的表現。例如,有一些病人自覺身體十分痛苦,癥狀很重,卻沒有明顯的陽性體征,各項檢查結果正常。此時,如果我們沒有關注到病人的精神、社會等因素,從人和病的整體出發,就很難發現這些病人健康問題的所在,可能就會因為病人缺乏所謂的生物學上的陽性體征和實驗室檢查的異常結果,致診療束手無策。而在實際生活中的確很多健康問題都是由心理和社會因素所引起,只不過是很少有病人主動向醫生承認或提示問題的存在。恰恰相反,多數病人則以人體的非特異性癥狀表現和敘述出來。所以在鑒別健康問題的性質和原因時,要求社區全科醫生善于把握軀體和精神之間的相互聯系及相互影響;善于發現問題、找出問題,發現和找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就是全科醫生和社區居民保持密切的聯系,熟知社區居民的家庭狀況、宗教信仰、工作職業、健康水平、經濟條件等生活背景因素,并與病人及其家庭保持良好的溝通,從而真正為病人提供個體優化診療服務。
眾所周知,中醫學在整體觀念思想的指導下,特別擅長于把握軀體與精神、社會、自然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認為生活習慣、社會地位、職業性質、經濟條件等不同,均會給人們造成身心機能上的差異。善于體察人與疾病相互間的多元化、多因果的復雜關系。臨證診病注重觀察,長于司外揣內,援物比類,試探反證,審癥求因。治療注重辨證施治,靈活運用“異病同治”、“同病異治”的原則和方法。因人而宜,因證而宜,而不非因病而宜。這種重在辨證、善于治“證”,不拘泥于辨病治病的治療原則與個體優化診療的精神不謀而合,正是滿足和實現社區衛生服務的個性化、人性化治療的有力措施。
3中醫學獨特的診療手段是社區衛生服務的適宜技術社區衛生服務范疇廣泛,囊括了從孕產期保健、兒童保健、預防接種到各種慢性病、老年病的治療、康復、預防等內容。服務對象不分性別、年齡;服務病種不分類型和專科;服務內容既有對疾病的治療,也有對疾病的預防和健康促進;服務層面既有生物學的,也包括了心理學和社會學的諸多方面;服務范圍除了個人,還包括了家庭和社區。要想完成這樣特殊的工作和任務,除了社區醫生,要對居民生活和健康產生正確引導,將病人及其家庭引進方便、有效的醫療保健系統;更要求全科醫生總體掌握社區就診病人,未就診病人,健康人以及他們的家庭,乃至整個社區的健康狀態。要想做到這一切,方便、及時、就近、周到、親切、有效的服務,是全科醫生工作的基礎條件和保障。這不單要求社區醫生工作中具有主動、全面、靈活、不計較工作時間、不計較工作場合、不計較工作地點,深入家庭服務的吃苦精神以外,更重要的是在解決、治療大部分的社區常見病和多發病時,所運用的診療手段和技術必須適宜于社區簡捷適用,攜帶方便,易于操作,便于掌握,療效肯定的診療要求,否則很難履行這一使命。
中醫學診療手段豐富多彩、簡便易行且療效確鑿。既有藥物的內服、外用;也有近年來發展起來的肌肉注射和靜脈點滴。除此以外針刺、艾灸、導引、吐納、按摩、推拿、正骨、割治、刮痧、熨法、洗浴等等也是臨床常用的治療手段。這些手段的應用無須昂貴的設備、精密的儀器或其它嚴格的診療條件,器具隨身攜帶,具體操作簡單,易于快速使用,投入人員很少,臨床療效明顯。特別是在全科醫生具有一定的經驗積累,在用心領悟、手法嫻熟的基礎上使用,則更可獲得卓越的療效。所以中醫學的診療手段十分適宜在社區開展衛生服務工作,同時也將大大豐富全科醫生的診療手段和方法,對促進社區衛生服務的廣泛開展大有益處。
请填写信息,出书/专利/国内外/中英文/全学科期刊推荐与发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