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教育德育論文
本文作者:封寒 單位: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
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是初中起點的教育,是初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高度融合的一種教育培養模式。然而,現階段,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在注重學生知識提升和技能訓練的同時,忽視了教育的中心環節——道德教育。提高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的德育水平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下面,筆者就擔任學生工作以來的幾點經驗和體會作一簡單介紹,以供大家參考。
一、將學生日常行為納入德育評價體系
當前,市場化、功利化思想日益盛行,高職學生愛黨、愛國、愛集體等社會主義價值觀受到巨大沖擊。而學校對學生的評價,智育講得多,德育講得少;德育評價中也是定性評價多,定量評價少,致使德育在高校中被漠視、弱化。因五年制高職學生的年齡偏小,他們的知未必能有效地落實到行動中來,因此,將他們的日常行為納入德育評價體系之中,不僅對他們的行為具有導向性,更是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當前德育評價存在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評價方式單一。
目前德育評價主要是書面考試,或結合平時的到課及課堂提問發言情況給一定的權重分。其次,評價過程簡單,僅憑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與學生考試卷面的答題情況就做出定論。再者,評價結果缺乏針對性,以書面考試為主的德育評價形式針對性很差。將高職學生的日常行為納入德育評價,就是要完善德育的評價模式,即由書面考試改為書面考試與日常行為考核相結合,以此來提高德育課程的教學效果,促進各項教學工作的展開。
二、教師人格魅力在德育中的價值
五年制高職學生一般都在父母身邊長大,在中小學多在老師的視線內活動,他們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較差,對家長和老師的依賴心理嚴重。進入高職教育階段后,大多數學生離開了家人到外地生活和學習,脫離了原有的生活環境,往往使他們感到茫然。在這個心理斷乳期,他們自然想多與老師接觸,這無形中增強了高職學生的向師性。下面,本文將談談一個合格教師應具有的優良品質及預期會達到的效果
第一,教師崇高的思想品德對學生思想的形成起著奠基作用。五年制高職的學生年齡偏小,可塑性強,教師的思想素質無形中會給學生以影響。
第二,教師良好的職業道德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著催化作用。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品質高尚,應有著良好的職業道德。首先,他應該滿腔熱忱,關心愛護學生,不歧視、辱罵、體罰學生。
第三,教師文明的言談舉止對學生思想品質的形成起著修正作用。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師內在修養的外在體現,都會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學生也正是通過這一點來了解老師思想的。“經師易得,人師難求”。每一位教師都應加強自身修養,不斷學習,提高思想認知和道德覺悟,平時嚴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師德形象為學生樹立表率,自己的人格力量為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形成貢獻一份力量。
三、在專業課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
很多人認為德育是班主任和政治課老師的事,與專業課教師無關。但在實際工作中并非如此。在五年制高職教育階段學生除接受正常的政治課教育外,大部分精力和時間用于專業課學習,他們的思政水平也時常在專業知識學習中表現出來。因此,在專業課教學中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可謂是德育的有效途徑。下面,筆者將從三個方面來說明這一問題。
第一,深入鉆研教材,正面說理。在深入鉆研教材、熟悉教材的基礎上,將專業性教學和思想性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按照教學內容本身的體系選擇結合點,正面引導學生,進行哲理性的歸納,使學生在學習知識中自然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
第二,尋找專業課程中思政教育的良機,培養學生的良好意志品質。教學實踐活動是了解學生的思想品德,加強培養訓練的重要時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不僅反映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與學生的思政水平也是分不開的,專業課中的德育教育更有自身的特點。
第三,聯系實際,注重培養學生的好習慣。在專業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進行基礎理論、基本知識的講授,讓學生掌握該知識點,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專業實際問題的能力。“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德育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運用創新思維,尋找各種機會全面推動德育工作,并為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不斷探索、努力實踐,使五年制高職學生的德育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