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電視發展論文
作者:周師亮
數字電視是當前的主流方向,廣電總局將數字電視的整體轉換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它可以通過有線、無線、衛星、地面、移動以及物理媒介硬件等多種方式的傳輸手段將多媒體綜合信息傳送給廣大用戶。數字電視傳輸的途徑和方法可以大相逕庭,對傳輸技術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而且今后數字電視的發展一定是向著增值和付費服務的應用方向發展,公益性服務所占比重將逐步減少(但分量內容不一定減少)。在這種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形勢下,數字電視當前最要緊抓的重點是什么應是大家關注的要點。
1幾種傳輸系統在我國的應用前景和存在的問題
1.1衛星電視
我國廣播電視衛星雖然已經上天,但它的應用范圍目前只限于村村通接收;加之129號令并未撤消,衛星直播還沒有得到政策上的批準,機頂盒是專營專賣,而且采用的是我國自己研發的衛星傳輸標準。總之衛星電視的運營模式還沒有確定,所以目前還不存在市場競爭的問題(但是由于當初對CA沒有重視,造成如今盜版山寨機泛濫。按目前狀況看,如果不痛下決心,即使機頂盒專營也難以補救。)。但是從長遠來看,這種封閉的做法總歸不是長久之計,對有線電視沖擊的陰影始終存在;另外是否也要考慮到國際標準化互通的問題。
1.2地面傳輸
地面傳輸的應用目的主要應是作為城、鎮延長電視覆蓋的補充手段,也沒有必要去和有線電視競爭。表面上看來它似乎是傳輸數字電視的配角,但考慮到所謂延長的用戶主要是農村人口,在我國農村人口要占到總人口的80%左右,農村的廣播電視覆蓋是“三農”政策的重點之一,這就成為一個主角了。當前地面電視傳輸是免費的,如果長期定位免費就不需要用到CA了,那么傳輸的內容節目就不大可能屬于增值服務范圍(大體上是屬于公益性的),這對于只能接收地面電視廣播的用戶來說是否公平?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可以有兩種:一是取消免費來和有線電視競爭(只能在收費和節目內容方面來競爭,不過恐怕很難取得優勢);二是用開放直播衛星接收政策來滿足這部分用戶的需求,這在短期內恐怕也難以實現。采取這兩種方法都要用到CA。
1.3移動接收
一般認為移動電視屬于地面電視廣播類,但是當前興起的手機電視卻有其特點。手機電視是我國的一種俗稱,其特征顧名思義應該是既具有手機雙向通信的能力又要有廣播電視的功能,所以它應是通信系統對廣播電視系統的補充(已經有點三網融合的味道)。當前國際上(英特爾、微軟)和國內(CMMB)都將其歸屬于移動設備類,該類設備規定屏幕尺寸不大于7英寸(這個尺寸拿在手上想必很不舒服)。筆者認為移動電視設備的特征應該是它的移動性,設備尺寸不是它的屬性(尺寸可大如車載、船載等,可小如手機)。手機電視和移動電視的根本不同之處應該在于它是手持的,而且有手機功能,它的屏幕尺寸不應大于5英寸;移動電視設備的體積雖然可能比固定設備的體積為小,但一定會比手機大,而且不會具有手機功能。所以技術標準在手機電視和移動電視兩者之間還是應當再細分一下為好。當前無論國外國內,對手機電視都沒有一個統一的權威標準。手機電視當然屬于數字電視系統范疇,但它和數字電視系統(有線、地面、衛星的數字廣播)還是有著一定的差別。比如,在手機屏幕上觀看VCD水平的圖像清晰度和觀看HDTV的圖像清晰度沒有任何區別,所以傳輸手機電視的圖像分解力只要320×240就已經足夠(至于3D電視也不是清晰度的問題,又當別論了)。
手機電視的特點決定了其帶寬資源非常有限,它遠低于其它數字電視廣播系統的帶寬資源。現以我國廣電系統頒布的中國移動多媒體廣播(CMMB,ChinaMobileMultimediaBroadcast)系統來看,CMMB的8MHz帶寬模式的系統凈荷數據率支持范圍為2.046~16.243Mbps,而2MHz帶寬模式的系統凈荷數據率支持范圍只有0.409~3.248Mbps。一路數字電視節目通常只能在500kbps內傳輸,而音頻廣播則需要更小的傳輸速率。這就要求音視頻壓縮編碼必須采用低碼率、高效率的壓縮方式;此外在如此稀少的有效碼率下,不可能像有線、地面或衛星那樣運輒拿出1~2Mbps碼率來供CA用。而壓縮編碼則可以和數字電視系統靠攏。再有,CMMB不采用MPEG-2TS流的打包傳送方式,而采用復用幀的封裝打包方式。原因是在低碼率傳輸應用中MPEG-2TS在傳輸效率方面存在不足。根據計算在低碼率下MPEG-2傳輸流的傳輸效率損耗可達到15%~20%。這樣基于MPEG-2為基礎的數字電視所采用的CA至少不能完全照搬到手機電視中來。此外,考慮到用戶漫游的需要,CMMB的CAS一定是一個全國統一的平臺,而且要采取中央集中管理的授權機制,這和當前數字電視系統各自為政,多頭聯合的體制也是不相容的。
目前手機電視還是處于免費收看的促銷階段,但是增值、收費服務是手機電視能夠得到發展的經濟基礎,所以長遠來看不能沒有CA。圖1所示為美國iSuppli公司關于美國手機用戶不使用手機上網的主要技術原因的調查結果。目前機電視面臨的困境有以下幾點:(1)在使用話音通訊時,背光只啟動很短的時間。而在瀏覽網頁、圖像時,背光就帶來了功耗問題,引發電池壽命的矛盾。(2)從長時期來看,小屏幕的尺寸會使得用戶開始時產生的新鮮感很快消失而厭煩。(3)更多的人喜歡使用電腦上網,甚于使用手機上網。(4)在美國消費者中統計,只有30%的人通過手機訪問互聯網。(5)消費費用也將會是一個大阻力。
1.4地面傳輸之外的無線接收
這種方式一般只適宜樓群、家庭、辦公室應用,目前還處于導入期,是數字電視網發展的補充配角,和有線相比當然有其優點。不過筆者認為如果將來蓬勃發展起來,電磁污染對人體的危害程度到是應當提前研究考慮的。
1.5有線電視
有線電視系統是我國數字電視整體轉換的主戰場,有線電視在數字化進展過程中競爭最為激烈,既有未來直播衛星、地面廣播的競爭又有當前電信運營商的競爭,再加上廣大用戶對于整體轉換的不熱情態度,使得有線電視運營商面臨著諸多問題需要去思考解決。我國已經擁有三億多臺模擬接收電視機,有線電視由模擬向數字整體轉換的關鍵條件在于推廣普及機頂盒。如果數字電視廣播完全按社會公益性服務來運營,那么機頂盒可以是透明的,機頂盒生產廠商面臨的只是技術標準的升級難題。但付費電視及其它增值業務必將成為電視產業收入的主要來源,要想有收入就必須要引入CA功能,CA既是運營商保障投資利益回收目標的技術基礎,也是為發展增值服務奠定的經濟基礎。可見機頂盒不僅要具有數模轉換功能,而且是伴隨著CA、增值服務、以及信息交互等功能一起誕生的。這些功能正處在成長培育期,由于其標準的不確定、技術含量的不斷提升以及關鍵技術的差異和隱匿性,使得機頂盒的設計模式不穩定、生產局域化和多樣化,造成了廣播電視數字化發展的最大難點之一。有線電視必須采用CA技術,但當前全國是各家爭鳴圈地,互不相讓,這使得機頂盒的問題更加突出。而CA被破譯的潛在危險性隱患也始終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