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生態問題論文
作者:劉世乾 單位:河北大學經濟學院人口學在讀研究生
城市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是人類的主要集聚形式及主要集聚地之一,也是人類干預自然最強烈、人工環境占主導的生存空間。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工商業的發展,我國也迅速開始了城市化的進程。
一、中國城市化的特點
1.起步晚。目前,理論界一般是將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達到10%以上,并自此以后開始持續發展視為城市化的起點。我國1949年城市人口比重為10.6%,按照這個起點計算,我國城市化起點大約比發達國家平均晚100年左右。
2.發展不平衡。從城市數量和城市人口的地區分布來看,東南沿海地區明顯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區。從大城市數量看,全國共有200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23座,19座分布在東部地區,只有4座(武漢、西安、成都、重慶)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區。
3.城市建設缺乏科學規劃。我國大城市中,多數都是從歷史上不同層次的政治中心或軍事重地的基礎上擴大起來的,一般都屬于綜合性城市,大多缺乏總體發展規劃,在建設過程中往往是在老城區中見縫插針地開設工廠企業,與居住區混雜交錯;之后在向新區擴展時,又強調先建設后生活,對住宅、商店、學校、衛生、娛樂等設施的配套建設不夠重視,形成整個地區生產和生活設施的失調。
4.城鎮中混雜著大量農業人口。從人口構成上看,不論城市還是鎮,都混雜著相當比例的農業人口,尤其是由于近年來城鎮規模的擴大,常常把不少農村裹在城鎮里面,出現了所謂的“城中村”。所以,我國就有了市鎮總人口(即按行政區域計算的總人口)和市鎮非農業人口的區別。
二、城市生態問題
1.城市人口爆炸式增長。具有強大的經濟活力、豐富的物質文化條件和較多就業機會,對農村人口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大批農村人口遷入城市,導致城市人口急劇增長。我國城市化雖然起步較晚,但城市人口增長的速度卻十分驚人。不到10年城市人口就翻了一番。城市人口膨脹將帶來一系列的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問題,城市自然生態環境受到人類強烈的干擾、改變和破壞,導致城市生態平衡失調,人與生態環境的矛盾日益尖銳。
2.交通擁擠,居住環境惡劣。城市工商業集中,人口密度大,人工設施密度高,活動強度大,導致交通擁擠。人多車多,造成車輛堵塞,交通事故頻繁。城市的發展,地域向四周蔓延,造成城市功能混雜,建筑非常密集,城市缺乏空地、陽光、綠地、新鮮空氣。據統計,我國城市建筑密度一般為50%—60%,最大超過80%。城內居住環境逐漸惡化,慢慢地變成了傳染病的發源地,導致城市人口死亡率高。
3.城市水資源短缺,供水緊張。由于城市人口數量、工業規模增長地很快,經濟高速發展,導致用水集中、量大、增長快,造成城市的供水緊張。目前我國缺水城市達300多座,嚴重缺水城市40多座。不少城市水資源開采量已遠遠地超過了可供水量,而過度開采地下水又會造成地面沉陷,誘發地震災害,影響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外,城市出現的“熱島效應”,用水效率低,水污染日趨嚴重等問題,也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的短缺。
4.城市環境污染嚴重。城市是工業最主要的聚集地,工廠排放的“三廢”使江河遭受嚴重污染,空氣煙霧彌漫,垃圾堆積,加劇了城市環境的惡性循環。城市大氣污染的顆粒物主要來源有燃燒、風沙和工業粉塵,含有大量有毒物質,特別是有機致癌物。汽車尾氣、光化學煙霧、酸雨等也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工業污水嚴重污染江河、湖泊和地下水。
三、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1.城市人口劇增。城市人口的劇增是眾多城市生態安全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大量的農村人口的涌入,不僅打破了城市人口的結構,降低了城市人口的平均居住面積、人均綠地面積、平均文化水平和平均經濟收入,并消耗了更多的能量、資源。
2.城市規模擴張。由于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增加,城市不斷地向周圍擴張,侵占周圍的農田、森林、草地等等,使城市受到的自然的保護越來越少。一些城市占地面積擴大占據了流經河流的更多的流域,擴大了對河流的污染,降低了河流的自凈能力,給下游的城市帶來額外的污染壓力,嚴重的會直接影響到下游城市的用水。
3.產業結構的不合理。我國的一些城市目前還是粗放型的工業城市,這些城市的工業不注重資源的利用率,科技含量少,資源浪費和對環境污染嚴重,城市產業單一化。產業單一化的城市經濟系統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一旦其主要產業出現問題就會導致城市經濟系統的癱瘓,甚至整個城市系統的混亂。
4.法制不健全。目前我國城市處于快速發展階段,許多城市法律都還處于試行階段,還沒有形成完整嚴密的系統。針對城市中的一些環境破壞、噪音污染、經濟制度、市場機制等問題的立法還不完善,一些未表現出來和剛出現的問題還來不及寫入法律,就形成了一些法律空白,給一些不法分子留下空子,造成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的混亂。
四、防范措施與對策
1.嚴格控制人口增長,加強人口管理,提高人口素質。人類在城市生態的發展過程中一直處于主導地位,控制人口是解決城市生態安全問題的關鍵。首先,要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人們少生優生的意識。其次,要加強人口管理。在控制人口增長和加強人口管理的基礎上還要提高人口的素質,普及教育并保證其質量。
2.加強環境治理,控制污染。要以預防為前提,主要是杜絕源頭污染,從源頭治理。解決城市生活污染關鍵是要控制源頭,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排放要經過預處理。由于科技的不斷提高和循環經濟的推廣,應該提倡發展生態工業園區,推行清潔生產,實現污染的最小排放或者零排放。
3.調整產業結構,做好城市規劃。改變城市中的粗放的生產經營方式,積極開發第二、三產業,促使城市經濟走向生態經濟的道路。生態經濟不僅能夠減少污染排放,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資源,提高生產效率。生態經濟就是將原料和廢品相互利用的工業有機地結合起來,實行廢品再利用或者處理(簡單的、合理的技術處理)之后再利用,從而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4.完善立法,加強管理力度。管理部門要及時察覺新產生的城市生態安全問題,針對產生的問題及時立法,以便在處理問題時有法可依,與此同時還要對潛在的問題做出預防,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等一些環保法律,加入對存在生態安全隱患的行為或者企業的管理和處罰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