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大學教育論文
一、大學教育教學實踐的理論訴求
一位長期從事大學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領導者這樣描述自己的工作經歷:剛從事這項工作的時候,看不見“坑”在哪里;逐步地,看得見也看得清“坑”了;再后來,思考最多的是怎樣填“坑”,填“坑”不易,需要理論的指導。這一形象的描述,分析起來,頗有意味,它至少表達了兩層意思:一是教育教學實踐非常復雜,對教育教學的認識是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二是教育教學實踐迫切需要理論的指導。長期以來,由于教育體制、機制弊端的束縛,再加上教育教學管理思想和認識的偏頗,大學的教育教學常常以配角的身份,處于整體工作的邊緣。反映在高等教育的研究中,就是關于高等教育教學的專門研究鳳毛麟角,所進行的集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索于一體的研究成果更是鮮為見到。這種狀況,不僅僅是我國高等教育研究的不足與缺失,即便是在世界高等教育研究中,也遠遠沒有達到應有的程度。大學教育教學實踐呼喚大學教育教學理論。僅就一般意義去理解教育教學的含義,多數學者是從其與教育、教學有關的內容或活動予以分析的,認為教育教學是教育、教學范疇里的問題,將教育、教學兩者合而用之,其涵義即約定俗成,不會超越教育、教學的“特定內涵”[1]。但同時也指出,為使教育教學服務于學校的整體工作,應該“打通教學與教育的隔閡,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建立兩者的伙伴與合作關系”[2]。所以,通常情況下,大學理論與實踐習慣于以“教育教學”的概念詮釋相關內容,形成特定的教育教學術語。當然,關于教育教學理論的研究,還處于一種“感性”、“淺表”的狀態,其實質與內涵還有待于深入挖掘。面對復雜的、難解的教育教學現實,大學教育教學理論研究只能說才剛剛起步。實踐的理論訴求,要求大學教育教學理論研究必須做出相應的回答。構建大學教育教學理論的任務迫在眉睫。
二、《教育規劃綱要》關于大學教育教學的新觀點
1.教育教學質量決定大學的全面質量水平
《教育規劃綱要》在高等教育部分,首先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要求,表達了在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大背景下,質量必須成為高等教育生命線的核心思想。由此,從人才培養規格、高等教育機構建設、培養機制改革等幾個方面明確提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具體措施保障。在人才培養規格方面,《教育規劃綱要》提出“培養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這種標準既有思想品德的要求,也有專業技能與能力的要求,是教育教學融通一體的人才培養觀的明確彰顯。《教育規劃綱要》進一步提出,人才培養是大學的固有職能,應該“牢固確立人才培養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因為科學研究是人才培養職能的延伸,而社會服務又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職能的延伸。三種職能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它們之間密切聯系的紐帶就是大學的內部邏輯[3]。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教育規劃綱要》再次強調教育教學貫通、協調的人才培養觀念,既是對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高等教育質量不盡人意的及時修正,更是對未來高等教育發展方向的一個指引。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教學思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通過高質量的教育教學全面提升大學質量。
2.教育教學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實踐活動
《教育規劃綱要》關于人才培養問題的闡述,主要體現在于對教育教學問題的要求中。除了關于人才培養的規格之外,在條件、機制及評價等方面都有具體要求。在人才培養的條件建設上,提出“加大教學投入。把教學作為教師考核的首要內容,把教授為低年級學生授課作為重要制度。加強實驗室、校內外實習基地、課程教材等基本建設”。在人才培養機制方面,提出“深化教學改革。推進和完善學分制,實行彈性學制,促進文理交融。支持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加強就業創業教育和就業指導服務。創立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在教育教學質量保障和評價方面,提出“健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改進高校教學評估。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勵學生刻苦學習,增強誠信意識,養成良好學風”。一般以為,大學人才培養的途徑有三種,即教育教學途徑、科研途徑和實踐途徑。之所以《教育規劃綱要》著重闡述教育教學途徑,是因為教育教學是各種層次、類型學校培養人才的基本途徑,是學校工作的最為基本的部分,學校要卓有成效地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就必須圍繞教育教學這個中心安排其他工作,建立學校正常的工作秩序[4]。《教育規劃綱要》針對教育教學問題的大篇幅表述,進一步明確了教育教學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
3.教育教學的發展理念在于深化與改革
在教育教學問題的表述上,《教育規劃綱要》的措詞也頗為講究,始終滲透其關于教育教學的發展理念,在第七章第十九條最集中地體現了這一點。在該部分,用了“加快”、“加強”、“深化”、“強化”、“創立”、“健全”、“增強”等詞匯,使“深化與改革”的發展理念躍然紙上。與此同時,“深化與改革”的教育教學理念貫穿于《教育規劃綱要》中高等教育內容的全部。在關于高等教育各方面的闡述中始終反映這種精神的內涵:一是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樹立教育教學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為核心。二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促進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三是深化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正確處理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加強實踐環節,推進創新教育。四是人才培養的關鍵是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創新,不同種類、不同層次的高等學校要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形成自己的風格和特色。教育教學受一定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的影響,也受大學自身發展狀況和需要的影響,具有整體性、層次性、動態性、相關性及互補性的特征。大學的教育教學工作必須不斷剔除陳舊的、不合理的內容,更新教育教學思想及觀念,改進教育教學體制、內容、方法與手段,科學地分析、設計、規劃和論證。只有這樣,才能使教育教學獲得預期的進步和發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