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交通經濟論文
金融危機使全球的經濟發展跌入低谷,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金融局勢,我國經濟的有效發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風暴般打擊。在這“無處可逃”的種種負面因素影響下,黨在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們必須馬上改變和加強我國經濟發展的方式。作為國民經濟產業重要支柱的交通經濟,積極響應黨的號召精神,在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和經濟的各方面發展前提下,充分利用現代化科學技術,提高科技發展促進交通經濟發展的覺悟意識,提高市場經濟競爭力,持續交通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一、科學技術是交通進步的第一推動力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命題已經鮮為人知。在現代化社會中,科學技術的主導地位成就了一切社會發展要素的腳步更新。正是這種超前性、指導性將第一生產力推崇至社會生產之始,交通事業的發展也不例外。總看人類交通的發展,本文將其總結為三點,且每次質的飛躍實現都在科學技術的推動之下:
(一)蒸汽機的發明和被使用,無疑是第一次科技發展的飛躍。其將社會的工業生產從手動上升為機械化操作,這種前所未有的突破實現了以機器機械等非人的勞動力取代自然生產力的革命性飛躍,而交通行業也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時代—“蒸汽”機時代。繼而,一直延續到今天的電力機車、高速列車、懸浮列車、動車組等。
(二)電力技術作為主導生產力的全面發展,給人類帶來了第二次科學技術發展的飛躍。在以近代化學、數學、物理學、熱力學、光學等學科為首的發展帶動了化工技術、內燃機技術等的全面發展。而恰是這次以電力技術為主導的電氣時代,導致了交通行業的第二次全新質的飛躍。如十八世紀德國第一臺汽油內燃機車的研發成功并用于鐵路運輸,開辟了電力時代交通行業的新紀元。
(三)以物理學相對論、量子力學產生的現代科學革命產生,是人類第三次科學革命的開端。在這次革命的發展中主要以現代宇宙學、分子生物學、系統科學等為重要內容,以原子能、空間技術和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為主要標志,以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空間技術、微電子技術等高新技術群的興起和發展為主要內容。使人類再次步入一個全新的以智能高端為基礎的,信息化電子時代,而這也正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飛躍,更是交通業的再一次超越。目前,我國已掌握時速在200公里以上的新型列車組,以技術集成、牽引制動、網絡等核心技術為一體的高科技交通工具。可以說,沒有科技的進步發展就不會有當今交通的發展。
二、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交通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一)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交通運輸效率得到提高
交通運輸效率,顧名思義就是指在交通道路運輸過程中,對于勞動能力的使用耗費和勞動效率的獲取對比率。換言之,也可稱作勞動的資本投入和所獲取的具有價值的勞動產出率兩者所產生的比例。科學技術的發達,使交通經濟中的勞動力利用大大的減少,同時也降低了對勞動者由于勞動消耗應所取得的資金回報。在科學技術的運用中,雖然表面看來降低了勞動力的使用,但由于勞動技術的簡便性,使得工作勞動效率大幅提升。而且在工作中,由于工作環境的改觀,無形中使勞動的強度也得到意識中的減弱。顯而易見,科技的發展使交通運輸效率得到提高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二)科學技術的發展使運輸裝備得到改進
交通運輸不能缺少運輸裝備,運輸裝備從實質上來說就是將無形的科學技術變為人類得心應手的使用工具。就單單從交通運輸裝備看來,其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進一步被物化的,也就是說科技進步的腳步決定了交通運輸的各方面改進。在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中,各形各色的交通運輸方式映入我們眼簾,現代化車輛、公路、水路、航空等大規模的交通運輸,改變了以往的單一交通運輸途徑。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交通運輸效率,以最及時、最安全的運輸質量滿足于各階層社會人員、組織的需求。與此同時,運輸對象也由于集裝箱運輸的發展而更加規范,裝卸、運送實現了全盤機械化。集裝箱運輸增大了運輸能力,增多了運輸數量。
(三)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交通經濟增長日趨合理
科學技術的發展大大提高了運輸企業的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在投入一定的資金和人力的情況下,能夠獲得更高的運量和周轉量,得到更高的運輸收入;另一方面,在交通經濟的運量和周轉量以及運輸收入一定的情況下,能夠減少投入的人力和資金。科學技術的發展有效降低了勞動力的消耗,使生產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從而促進了交通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交通經濟增長日趨合理。
三、總結
綜上所述,科技的發展毋庸置疑的成為當前我國交通經濟發展的一個主要且重要因素。依本文淺見,在我國未來交通經濟事業的發展中,科學技術的創新與普及對其所起到的促進作用會愈發明顯。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國交通經濟體制的發展,我們應全力致力于科學技術的創新,深化科學技術體制的改革,在對于新思想、新技術的支持和推進中,使這些新思想、新技術得到全面的研究和利用,從而實現我國人強、國強的科教興國偉大戰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