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互聯網管理論文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的當今世界,互聯網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生產的新工具、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政治參與的新渠道、公共服務的新平臺、大眾傳播的新途徑、生活娛樂的新空間,成為推動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全面發展的巨大力量。與此同時,互聯網的發展也給社會帶來一系列新問題,諸如黃色低俗信息泛濫、網絡違法犯罪高發、網絡集群事件頻發等,這些新問題無疑給社會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此,面對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創新互聯網虛擬社會管理的理念和方式,提高互聯網虛擬社會的管理水平,努力構建一個文明和諧、健康向上,與實體社會(現實社會)互相有機銜接的互聯網虛擬社會,成為我國社會管理中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一、互聯網與社會管理的關系
當前,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已經滲透到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工作、學習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互聯網的興起使得現實社會的領域得到了延伸和拓展。
1.互聯網經濟已經成為社會整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互聯網經濟時代,經濟主體的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經濟活動,以及金融機構和政府職能部門等主體的經濟行為,都越來越多地依賴信息網絡,不僅要從網絡上獲取大量經濟信息,依靠網絡進行預測和決策,而且許多交易行為也直接在信息網絡上進行。在互聯網經濟中,電子商務、網絡廣告、網絡游戲占據重要地位。據有關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規模約為3萬億元,同比增長41.7%,其中B2B(商家對商家)市場規模29600億元,增長39.4%;B2C(商家對消費者)市場規模87億元,增長102.8%;C2C(消費者對消費者)市場規模1198億元,增長131.2%,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主流趨勢仍然明顯。網絡廣告整體市場規模約120億元,同比增長55.8%;網絡游戲市場規模190—200億元,同比增長50%左右。[1]
2.互聯網改變了政治生態和氛圍,為民主政治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渠道。“人們將民眾通過網絡參政議政、政要通過網絡與民眾互動的現象,稱之為互聯網政治。網絡政治實質是一種民主政治,是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一種新方式、新途徑。”[2]據統計,中國現有上百萬個論壇,2.2億個博客用戶,每天人們通過論壇、新聞評論、博客等渠道發表的言論達300多萬條,超過66%的中國網民經常在網上發表言論,就各種話題進行討論,充分表達思想觀點和利益訴求。人們利用互聯網這個獨特的公共平臺,自由發表意見、交流看法、提出建議等,由此形成網上輿論、網上民意。在互聯網這個巨大的輿論場里,公眾通過參政議政,開闊了視野,拓寬了思路,提升了素質。在民主政治不斷發展的大環境下,網絡輿論作為一種新的重要輿論開始發揮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從高層到基層越來越多的官員習慣于在這里聽取民意,了解民情,采納網民的合理意見與建議。在網上開博客、在線交流更是當今各國政要向公眾傳達自己的政治立場和主張,塑造個人形象,與民眾增加互動,爭取選民支持的新方式。
3.互聯網促進了文化傳媒產業的發展。網絡游戲、網絡動漫、網絡音樂、網絡影視、網絡文學等產業迅速崛起,大大增強了中國文化產業的總體實力。網絡文化產業已成為中國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大力推動優秀文化的網絡化傳播,實施了一系列文化資源共享工程。目前,全國在線數據庫總量達到30多萬個,初步構建起具有一定規模的文化信息資源庫群,有效滿足了持續擴張的網絡文化消費需求。網絡媒體作為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媒體”,打破了傳統媒體的時空界限,成為覆蓋廣泛、快捷高效、影響巨大的新的大眾傳媒,網絡媒體的發展不僅提高了信息傳播的時效性,而且在報道重要新聞事件中發揮了獨特作用。對大多數網民來說,互聯網成為他們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
4.互聯網正在成為人們的一種新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2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4.85億人,約有3.86億人經常使用搜索引擎查詢各類信息,約3.85億人經常利用即時通信工具進行溝通交流,博客和個人空間的用戶規模為3.18億人,社交網站用戶規模數為2.29億人,約1.94億人利用互聯網學習和接受教育,約1.53億人利用互聯網進行網上支付,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1.73億人,約2500萬人通過互聯網求職,約3686萬人通過互聯網安排旅行。越來越多的人通過互聯網獲取信息、豐富知識;越來越多的人通過互聯網創業,實現自己的理想;越來越多的人通過互聯網交流溝通,密切相互間的關系。
5.互聯網為人類提供了一種在實體社會(現實社會)以外的生活空間:虛擬社會。互聯網的產生和應用為人類的社會活動和信息交換提供了虛擬空間,在虛擬空間中個人、組織及其各種交流交往活動構成了互聯網虛擬社會。互聯網虛擬社會是“由電子計算機、遠程通訊等技術支撐的信息交互系統連接不同主體,通過彼此之間的信息共享、互換與交流,結成亞社會性質的網絡虛擬空間”。[3]由此可見,互聯網虛擬社會發源于現實世界,是現實社會在互聯網空間中的多維體現,是現實社會的特殊鏡像,正如席勒指出的:“互聯網絕不是一個脫離真實世界之外而構建的全新王國,相反,互聯網空間與現實世界是不可分割的部分。互聯網實質上是政治、經濟全球化的最美妙的工具,而不是人類新建的一個更自由、更美好、更民主的另類天地。”[4]
6.面對互聯網虛擬社會的發展,必須采用新的管理方式及方法。要提高社會管理水平,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必須把互聯網虛擬社會的管理統籌到現實社會的管理中來。互聯網虛擬社會的管理是社會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互聯網虛擬社會的興起只是拓展了社會管理的領域,增加了社會管理的難度。在前信息社會,社會管理主要是通過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手段解決現實社會問題和處理現實社會事務的,隨著互聯網虛擬社會的興起,在解決互聯網引發的社會問題和處理互聯網社會事務時,社會管理的形態相應發生了變化。由于互聯網虛擬社會是與現實社會結合在一起的,是現實社會的延伸和繼續,互聯網的發展已經滲透到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等各個領域,互聯網虛擬社會中的行為和活動能深刻影響現實生活,并且已然和國家領域、市場領域、公共領域、私人領域密不可分。因此,對互聯網虛擬社會的管理就不僅僅是政治、經濟、文化之外的社會管理,它實際上是執政黨、國家和政府對國家公共事務和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還包括網絡組織實體的自我管理以及網絡行為者的自我管理。這種管理涵蓋到立法管理、行政管理、司法管理、組織(網絡實體)自我管理、網民自我管理等各個方面。當然,我們也應看到,互聯網虛擬社會中出現了大量現實社會管理所不曾面對的新問題或者使得某些社會問題出現了新的表現形式,適用于現實社會的管理方式、方法可能并不適合互聯網虛擬社會管理的要求。因此,為了促進互聯網虛擬社會的發展和適應互聯網虛擬社會管理的需要,就有必要在社會管理的理念、制度、技術等方面進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