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理學
無機化學是我院中藥學、藥學以及制藥工程等專業的基礎必修課,也是大一新生進入大學后學習的第一門化學專業課。無機化學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既對中學的化學知識有所銜接,又補充了大量的新內容、新理論。此課程的學習好壞直接影響后續課程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以及中藥化學等學習。因此,無機化學課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講好這門課程,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成為高校老師研究的熱點。筆者總結多年的無機化學教學經驗,并閱讀大量教學資料,針對不同的章節和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1.自助式教學法
本院選用的《無機化學》教材是鐵步榮和邵麗心主編的“21世紀高等醫藥院校教材”。前四章的內容與高中化學知識銜接較多,學生對這部分內容并不陌生,較易接受并掌握。因此,前四章的內容本人選擇自助式教學法。即除第一次課外,每次上課后,將下節課所要學習章節的重點、難點以及需要重點掌握的內容列出框架,并提出具體要求,同時給出思考題,要求學生在課前通過問題的引導,有目的地去學習教科書、查閱參考資料,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圖書資料預習相關知識,通過解決問題進行的方式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講授新課時首先進行課堂討論,隨機提問一位或幾位學生,要求根據他所學情況對本章或本節內容進行總結,并進一步提出相關問題,學生課堂一起自由發言、討論,最后教師對所討論問題有關的內容做簡明、扼要的講解。重點、難點以及學生有疑問的地方詳細進行講解,簡單之處一帶而過。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把零碎散亂的知識點串聯、概括起來,使學生對所學內容在腦海中形成一個整體的框架,便于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2.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掌握相關基礎知識及分析技術的基礎上,教師根據教學大綱要求,運用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的現場并對案例進行分析,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或集體協作,進一步提高其專業知識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好的工作作風,提高其溝通能力和協作精神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改變了教學理論脫離實踐、老師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學習無機化學知識的積極性和興趣有很大幫助,同時也鍛煉并提高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例分析的能力,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對學習無機化學課程重要性的認識。案例是教材知識的延伸和拓展,案例的選擇是否恰當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及質量,所以選用案例時,首先要緊扣教學大綱,其次是要符合所教學生的接受能力。例如,在講授難揮發非電解質稀溶液的四個依數性時,首先提出一些問題:“鹽水與蒸餾水,哪個沸點高?為什么夏天人們經常向汽油里加一些高分子的物質來防止汽車自燃?為什么冬天下大雪后環衛工人經常向道路上撒一些工業用鹽?”學生思考問題后,會有各種答案。這時,為正確解決問題,老師可以將四個依數性分別講解,講理論的同時也回答了以上的問題,使學生能夠領會到所學理論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是非常有實用價值的。
3.研究性教學法
研究性教學法是指教師以培養學生的研究意識、研究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為目標,從教材課程內容或現實生活中選擇并確定專題進行研究,通過研究過程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把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取得的新進展引入教學的一種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在親自實踐的基礎上,去探索、去體驗的一種新學習方式。研究性教學要求課內教學與課外的研究活動相結合,整個教學過程都要立足于學生的知識、經驗、背景,從實際情況和問題出發設置問題情境,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論證、實踐等方式進行研究。通過研究性教學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研究性教學對學生求職、擇業以及今后的繼續深造學習都有深遠影響。因此,筆者在無機化學的理論最后幾章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此時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無機化學理論知識,有了基礎知識,所以會經常將參與或主持過的研究課題與學生一起進行探討,培養他們對科研的興趣,并激發其求知欲。
4.PBL教學法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法是1696年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創立的。與傳統教學法相比,PBL教學法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突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解決問題的能力。PBL教學法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主體。教師角色變為組織者,負責教學目標的確定,設計教學環節、檢查教學效果,即教師是學生的“學習促進者”。因此在PBL教學過程中,由于所涉及的學習范圍及內容相當開放和廣泛,因而教師的知識儲備量和知識空間也應當相對更豐富和寬泛。教師要在關注本學科相關專業知識的同時,也了解其他相近學科的知識體系以及與本學科之間的聯系,努力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并具有將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應用于教學的能力。
5.小結
課堂教學在無機化學理論教學過程中占主導地位,要想取得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就必須采取與課程內容章節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在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任何一種教學方法不可能適用于整門課程的講授,如何選用適當的方法把難懂、抽象的無機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是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因此教師平時應不斷擴充知識范圍,根據教學大綱、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于本學科特點的且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及主動獲取知識的技能和研究問題的方法、思路,同時也可提高本門課程的教學效果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