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理學
化學實驗報告的批改是化學實驗進行后化學實驗教學的繼續,是實驗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報告是學生對化學實驗學習與操作后的一個自我整理、反思、深化的過程.教師通過批改實驗報告可以檢查學生掌握實驗內容和操作技能的程度,并能通過實驗報告獲得自己教學效果的反饋信息,從而對實驗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等進行反思與調控.傳統的實驗報告批改只是給學生一個分數,一個對錯的符號,沒有能讓學生知道自己在實驗中存在的不足.而交流式實驗報告批改方式指通過全批全改、面批面改、評語批改等方式[1]和學生進行無聲的交流,通過等級表示成績,同時在實驗報告中以問題性的評語引發學生對實驗過程的更多思考,尤其強調讓學生能夠通過報告批改反饋更好地理解實驗.
1研究目的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對傳統的大學化學實驗報告批改方式進行改革,通過研究不同的實驗報告批改方式會對大一學生的化學實驗操作和學習產生怎樣的影響,結合大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化學學科的特征,針對性地采取優化實驗教學的措施,并通過教學實踐來驗證新的方法在提升學生實驗能力方面的效果,以便更好地指導大學化學教師優化實驗教學.
2研究假設
交流式化學實驗報告批改方式與傳統化學實驗報告批改方式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影響存在差異,并且交流式優于傳統方法,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3研究方法
3.1被試的選擇
大一學生剛進入大學學習,在實驗能力方面還不成熟,可塑性強.因此,本研究選取本科大一年級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開展不同實驗批改方式對學生實驗能力影響的研究,隨機選取兩個無機實驗班作為被試,每個無機實驗班級為25人.
3.2實驗方法的選擇
本研究采用自然實驗法進行對比研究,對兩個班級學生進行前測,確定其不存在差異.然后確定其中一個班作為實驗組,該組學生的化學實驗報告批改采用交流式批改方法;另一個班作為控制組,使用傳統的分數批改方法.同時用測試法和觀察法對學生實驗能力開展研究.
3.3變量分析
3.3.1自變量
以化學實驗報告的批改方式作為自變量.新的批改化學實驗報告模式主要是評語批改和等級表示相結合,同時在實驗指導過程中滲透批改情況,幫助學生進步.傳統的批改方法只對化學實驗報告打出一個分數,標明對錯.
3.3.2因變量
學生的化學實驗能力通過撰寫實驗報告和實驗操作過程呈現,還會受到教師無形和有形指導的影響,而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從化學實驗報告的批改方式中能反映出來.
3.3.3無關變量控制
實驗組和控制組采用隨機分組方式(同一學校大一新生的能力水平差異不大),兩個班的實驗課由同一教師任教和批改實驗報告,學生不知道在進行相關研究.這樣,從主要的方面消除無關變量的影響.
4研究過程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11.0進行統計處理.
4.1前測:實驗前學生無機化學實驗成績比較
本研究將兩個實驗班級的本科一年級上學期的無機化學實驗成績作為前測.結合初期學生在實驗中的表現把握學生的能力現狀.實驗前對實驗組和控制組大一上學期期末無機化學實驗成績采用t檢驗,結果見表1.表中數據表明,實驗組和控制組上學期的實驗成績(前測)不存在顯著差異.(t=-0.808,P=0.423>0.05)
4.2實施計劃
按照實驗計劃在實際的實驗教學過程中批改和評價化學實驗報告,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并記錄學生對實驗報告批改的情感反應、態度變化、化學成績變化等項目.實驗班化學實驗報告交互使用全批全改、當面批改、評語批改等交流式批改方式并以等級表示.教師批改時給予適當的、針對性的評語,包括錯解原因分析、實驗方法指點、表揚鼓勵等.控制班學生實驗報告只使用全批全改的分數評價的傳統批改方式,用對錯符號來表示.在實驗過程中,筆者會對實驗班的學生進行個案跟蹤考察,通過訪談、觀察了解其實驗能力變化,了解他們在學習興趣、實驗能力、學習效果上的變化.
4.3后測:實驗后學生無機化學實驗成績比較
研究將兩個無機化學實驗班級的第二學期期末成績作為后測,并結合學生實驗時表現的記錄情況對學生的實驗能力作出評價.實驗結束后,將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的大一下學期期末無機化學實驗成績進行比較,并以他們該學期無機化學實驗成績提高幅度為指標進行t檢驗,結果見表2.后測中的實驗成績由學生的每次實驗等級結合平時實驗表現綜合用一個分數來表示,便于比較研究.表中數據表明,通過一學期的實驗報告批改實驗,實驗組的成績明顯提高,并且顯著高于控制組.(t=-4.576,P=0<0.01)
4.4個案觀察與分析
實驗過程中對學生的實驗能力進行觀察,發現實驗組學生的積極性更高,在化學實驗過程中更喜歡問問題,對于實驗和實驗報告中的疑問,學生都比較積極地展開討論和實驗探討,并對一些現象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樂于與教師探討和交流,探究能力、思考能力比控制組強.在啟普發生器制取氫氣的實驗中,有學生在探討倒出剩余液體的最佳方法過程中,對這其中的壓強原理產生了興趣,并查閱資料與老師探討,形成了自己的研究報告.另有一名學生根據老師在實驗報告中的提問,和老師探討,最后針對實驗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5研究結論
實驗統計結果表明,實驗組和控制組之間存在明顯差異,實驗組的交流式實驗報告批改方式明顯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成績,表明實驗能力優于控制組.傳統的實驗批改方式僅用“√”、“×”等符號來表明實驗報告批改后的結果,學生只看到符號,不清楚錯誤的原因,不利于學生實驗能力的發展.交流式實驗報告批改方式在對學生的自身素質的鍛煉、學科成績和實驗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實驗報告了解學生的相關信息(學生知識掌握和實驗能力發展程度),及時檢查教學效果、發現問題,調整實驗教學方案,優化實驗教學;另一方面,學生得到反饋的實驗報告以后,從對錯、等級、評語等反饋信息中得到評價,學生及時改進學習策略.但交流式實驗報告批改方式比較費時,需要實驗教師多下功夫了解學生、批改報告、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