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英美文學
英美文學是我國高等院校英語專業教學中一門重要的專業必修課程。2000年3月教育部頒發并實施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文學課程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閱讀、欣賞、理解英語文學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學批評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通過閱讀和分析文學作品,促進學生語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質的提高,增強學生對西方文學及文化的了解”[1]。針對英美文學課程的重要性,胡文仲先生曾強調說:“在外語教學中,文學作品往往是能夠最生動、具體、深入、全面地提高學生文化素養的材料。從這個角度看,可以說沒有其他任何材料可以替代文學作品”[2]。
英美文學在高等教育中占據如此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少研究者對英美文學教學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是在獨立二級學院這一本科層次的高校,其辦學宗旨是“按照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設置專業,主要為地方和區域社會的發展培養高素質的專業型、復合型、應用型高級人才”[3];一些獨立學院認為英美文學課程遠沒有商務英語、旅游英語、外貿函電等課程的市場實用、減少了其教學課時,甚至取消了該門課程的設置,因此英美文學的教學從獨立學院建校初始便遭遇了嚴重的危機。同時,相對普通本科高校的生源而言,獨立學院的學生知識基礎相對較差、學習動力不足等,決定了其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相對較強,自主學習能力較低。鑒于獨立學院學生的特殊性和課程的特點,我們有必要總結獨立學院英美文學教學中的問題,研究新形勢下適合于獨立學院自身特點的教學方法,這對提高教學質量、增進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增強獨立學院的學生就業競爭力有著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為此,筆者在學校的支持和課題組同事的協助下,進行了一項旨在了解我國獨立學院英美文學教學現狀的調查研究,從而探討適合于獨立學院特色的英美文學教學模式。
一、研究問題與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以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為例,分別對來自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2007級和2008級的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問卷。調查問卷的主要內容涉及學院的英美文學課程的設置、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學習內容與課程學習的評估與效果等方面。調查學生人數共102人,收回有效卷91份。本文將統計數據和分析調查結果,以期對獨立學院英美文學教學的現狀有更詳細的了解,在總結我院英美文學教學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嘗試探討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從而為探索和實施適合于獨立學院的英美文學教學模式提供一定的依據和幫助。
二、調查結果和分析
(一)英美文學課程設置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英語專業把這門課程安排在高年級即第三學年上學期完成,課時安排為每周3學時,全期共計48個學時完成該門課的教學。我們對課程的設置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大部分學生認同我院的課時設置是基本合理的,認為每周三學時為宜(B),但有46%的學生認為該門課程應該開設2個學期才能滿足學習的需要,這點與我們對課程教學實際進展情況的調查結果相符:教師基本沒能在規定的學時內完成教學任務;實際上,到學期結束時,英國文學勉強結束批判現實主義的教學,而美國文學則剛進入浪漫主義時期,教學就嘎然而止。學生的普遍反應是意猶未盡,更確切的說,學生對整門課程的框架理解基本處于一個破碎支離的狀態。然而,在獨立學院現行的教學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下,并在能開設英美文學課程的學校并不多的前提下,要進一步地增加這門課的課時是非常不切實際的要求。針對這種情況,筆者認為在不能增加現有課時的情況下,只能對現有的教學內容進行提煉與選擇。教師可以完全打破以往的“以史為序”的教學順序,采用“斷代”教學法;此外可以按照學生的喜好程度,對學生進行“體裁”教學法。例如在講授英國文學時,教師可以跳過學生覺得最難學也是最容易消磨他們學習積極性的古代文學,直接進入學生感興趣的英國中世紀文學尤其是莎士比亞的戲劇和詩歌進行學習,這樣,學生在興趣中掌握了英語詩歌和英語戲劇這兩種文學體裁的各種術語和格律知識等等,而不是一來就被枯澀艱難的英國古代文學知識所難倒。課程設置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能緩解“教學內容多、課時有限”與隨之而來的學生“畏難、被動、走馬觀花地學習”兩者之間的根本矛盾,因此處理好教學課時與教學內容之間的根本問題,我們也為順利地解決如何加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提高學生的學習策略等方面的問題打下了基礎。
(二)英美文學課程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在語言學習者諸個體因素中是最具能動性的因素之一,動機是屬于情感方面的因素,主要回答“為什么做”的問題,它貫穿學習的全過程[4]。學習動機的強烈程度直接影響獨立學院英語專業學生學習英美文學課程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本研究對獨立學院英美文學課程學習動機的調查結果如表2所示。根據表2所示,絕大部分學生的學習動機不強,雖然他們認為有必要開設英美文學課程,該門課程能增加其對英美國家的歷史和文化的了解(a)、提高其英語閱讀和寫作水平(b)、增強其文學的賞析與分析能力(c),并愉悅其性情(e),但鮮有學生認同考研的需要(d);不過在對于英美文學能否有助于其找工作的問題上,只有少部分學生表示沒有幫助或沒有意識到其作用,超過2/3的學生肯定了英美文學的實用性;但是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所有的學生都表示,如果沒有開設英美文學課,他們不會經常去學習英美文學,多達78%的學生表示偶爾才會去學習。表2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英美文學課程在獨立學院英語專業學生的外語學習中的地位:學生確實重視該門課的學習,但眾多的原因,比如一方面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學生的功利主義心態日益突顯;他們更多的關注一些有助于就業的實用性課程(a)如商務英語、旅游英語、外貿函電等,只有極少數學生為了考研的需要或者興趣的驅使,把英美文學作為學習和畢業論文研寫的方向,從而使得英美文學課程被嚴重地“邊緣化”;另外一方面,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自身存在一系列的問題。教材舊、難、教學內容的歷史跨度大、文學流派眾多、作家風格多樣、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單一等使眾多學生由于“畏難”(b)而喪失對學習這門課程的興趣。上述這些原因使得教師“有效輸入”不足,學生“有效輸出”更是低下。這也不難理解不少學生仍然是以考試成績為重,而不是享受英美文學學習過程、以提高文學素養為導向。
请填写信息,出书/专利/国内外/中英文/全学科期刊推荐与发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