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政治外交
電子黨務建設是信息時代黨建工作創新研究的新領域。近年來,學術界對電子黨務這個新興領域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主要涵蓋對電子黨務的界定、發展意義、主要內容及相關問題的探討。電子黨務在成為黨建創新平臺之后,亦成為實現高校黨建創新的載體,對于拓寬黨建的空間和渠道,提高工作效率和實現黨建的互動性,以及推進高校基層民主建設尤其是黨內民主建設都有積極意義。電子黨務建設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目前國內尚無成熟有效的經驗利用。由于西方發達國家率先進入信息時代,在此國外電子黨務的實踐主要涉及西方發達國家的政黨,從中可以看到他們發展電子黨務的現狀和問題。國外政黨已經注意運用信息網絡技術進行政黨活動,有的已形成了比較成熟的做法,積累了一定經驗,他們意識到信息技術不僅是一種傳播媒介,更是一種信息資源,準確熟練的掌握應用信息網絡技術于政黨活動中來,就能迅速站在信息時代的前沿,擴大自身影響力和吸引力,以贏得更多的主動。國外一些政黨積極發展電子黨務,注重運用網絡加強與民眾的聯系和溝通,擴大其社會影響,積極謀求上臺執政和長期執政地位,其做法和經驗值得借鑒。
一、國內外電子黨務研究的時代背景、社會文化背景的比較分析
以電子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聯網為工具、以知識為最重要資源的信息革命已對人類的經濟、政治、科技、文化生活等領域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人類社會逐步邁入信息時代。20世紀世紀70年代興起的電子信息革命使西方發達國家率先進入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已在世界技術體系和產業格局中居主導地位。我國目前還處于工業化和信息化并舉、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階段,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我們也必將逐步邁入信息時代。在全球化、信息化、現代化三大浪潮沖擊下的信息時代極大改變了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社會和政治,同時使執政黨的執政環境、執政方位、執政條件發生了重大變化,不僅對世界各國原有的經濟、文化、社會和政治的運行和發展的方式形成挑戰,也必然會對世界各國的政黨和政黨政治的發展提出挑戰,對其運行和發展方式提出新的時代要求。
信息時代的要求以及發達國家存在的種種社會問題、世界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甚至世界恐怖主義活動等問題,使發達國家政黨面臨著如何在信息時代憑借本國科技和經濟優勢繼續保持和發展其領先地位,并應對現實問題以及提出適應時代要求的政綱獲取選民支持的挑戰。然而伴隨著信息革命的興起,西方發達國家政黨已開始出現種種衰敗現象:對政黨認同的減弱、黨員人數的減少、民眾對政黨的失望情緒以及政黨功能的衰退等。另外,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打破了執政黨對政治信息的壟斷,拓寬了民眾獲取政治信息的渠道,提高了獲取信息的速度,大眾傳媒成為政治信息的主要渠道,對政黨對選舉的操作和控制造成極大沖擊,使政黨的宣傳、教育和利益表達喪失吸引力,極大降低了橋梁和紐帶作用。[1]
信息時代的到來不僅對發達國家的政黨提出了挑戰和要求,更對發展中國家的政黨提出了挑戰和要求。我黨是在生產力遠遠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甚至在工業革命和市場經濟遠未出現和形成的情況下成立的,不僅要面臨資本主義的沖擊還要擔負起直接組織和領導本國實現現代化的重擔。信息革命使我國政黨面臨的首要任務是在科技飛速發展、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以及經濟全球化浪潮迅猛發展的國際局勢中,努力發展經濟,維護本國政治穩定,維系國民對國家的認同。我黨雖正處于上升期,但仍面臨諸多問題:如政黨能力有待進一步開發,政黨的組織結構、體制和運作方式還難以適應社會經濟和政治發展的要求,政黨政治尚未實現法制化、民主化和現代化。[2]
二、國外電子黨務研究的實踐總結
1.高度重視信息化對黨建的重要性并積極應對,努力加快政黨信息化建設步伐。德國社民黨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就提出把黨從“新聞報道的對象”轉變為“新聞報道的主體”的戰略目標,把擁有“適合媒體社會的交流能力”作為黨的工作的重要目標,并運用網絡技術加強黨的組織和宣傳工作,明確提出要建成“網絡黨”。3法國社會黨專門建立網絡資格認證學校,幫助黨員學習運用信息技術;奧地利社會民主黨建立了龐大的網絡建設工程,并邀請近千名專家參與此項工作。越來越多的政黨加快了政黨信息化建設步伐。此外,凡重視政黨信息化建設的政黨都比較重視電子政務建設;進而同樣重視電子黨務建設。美國的電子政務起步較早、發展最為迅速,英、法、德、日、加拿大等國家也先后從20世紀90年代起,積極建設本國的電子政府網站,并在大力發展電子政務建設的同時,積極開展電子黨務建設。當然,在政黨信息化建設方面取得較大成就的政黨,不是進行單一的信息化建設,而是堅持信息化建設與政黨改革創新協調并舉、虛擬組織和實體組織相結合。
2.以選舉為中心,突出溝通和服務功能,通過網絡來推銷政黨的政治理念,強化宣傳鼓動,吸引更多的選民,基本不涉及政黨的管理和領導功能。這一特點是由西方政治及政黨制度的社會定位決定的。西方的政治制度及政黨組織形式與我國有巨大區別,必然導致中西方在發展電子黨務上的明顯不同。他們普遍重視信息技術在政黨的各項活動中的具體運用,如利用多種網絡技術,闡述本黨的政治綱領、宗旨,解釋本黨的方針、決策,介紹本黨的組織體系、參與方式,宣傳本黨的領袖、成果,闡明立場,擴大黨的影響,提高黨的形象等。政黨的網上服務從以往單純的資料輸出轉向與網民的雙向互動交流,聽取并回復民眾意見,更好地吸引民眾,消除誤解,拉近距離,也便于及時調整政黨的行動、決策,改進政黨工作。
3.利用網絡的積聚功能組織、動員民眾參與各種政治活動,壯大政黨組織,擴大社會基礎。德國社民黨將基層組織聯網,建立網絡政黨,還針對不同興趣的公眾在網上建立了多種黨外群眾組織,以擴大政黨的社會影響。德國社民黨還專門建立青年網站,把青年人感興趣的音樂、體育及娛樂信息與政治信息、理論主張捆綁在一起,最大程度影響青年人。一些政黨也通過網絡與論壇吸引一些興趣、理論觀點、價值取向等相一致的群體,分化組合后逐漸發展為現實的政治力量,成為政黨的后備。此外,西方很多政黨直接把黨員登記表放在網上,入黨手續便捷吸引新黨員隨時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