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高等教育
隨著生物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學科與學科之間不斷交叉融合,生物邊緣學科大量涌現,使得大學動物生物化學課程教學內容不斷擴展,知識量迅猛增加,實驗技術與方法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大量復雜的教學內容和有限學時之間的矛盾已成為困擾農業院校動物生物化學教學工作的嚴峻問題。本文結合近年來課程教學改革實踐,經過探索和思考,對建立大學生自主學習教學模式進行探討,為農業院校動物生物化學課程教學實踐提供參考。
1建立大學生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和現實依據
自主學習是學習的上乘境界,在教育界倍受推崇。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B•A•Cyxomjnhcknn,1918~1970)指出:“教育的真諦在于教會學生學習”。人本主義教育理念強調“以人為本”,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方法上,主張意義學習,突出培養學生探求知識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才能,關注學生個性自由發展與自我價值的實現[1]。在強調自主學習的同時,人本主義者非常重視教師和學生相互作用的價值,主張在教學中師生關系應該是主體與主體的關系,師生之間是平等的、民主的、真誠的,并能相互認可[2]。建構主義教育理論同樣強調要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習得知識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工具和資料,選擇適當的學習方式和方法,積極認知,主動進行意義建構而獲得的[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代表人物維果斯基(LevVygotsky,1896~1934)提出的“文化歷史發展理論”強調認知過程中學習者所處的社會文化歷史背景的作用。維果斯基認為,個體的學習是在一定的歷史、社會文化背景下進行的,學習環境對個體的學習具有重要影響。在這兩種理論的影響下,大學的教育結構、教育制度和教學方式發生著全面而深刻的變化。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自主學習成為國內外教育工作者普遍關注和研究的熱點。許多學者強調大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并根據自主學習的特點對自主學習做了定義或描述。HenriHolec(1981)在其著作《自主性與外語學習》中最早將自主學習(autonomy)這一概念引入外語教學界,把自主學習定義為學習者對自己學習意愿負責的一種能力。它意味著學習者獲得確定學習的目標、內容、材料和方法,確定學習的時間、地點和進度,以及對學習進行評估的能力[4]。Dickinson(1995)認為自主學習是“對待學習的態度和獨立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習者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控制學習內容和過程的能力”[5]。自主學習是學習者對學習的各方面如學習動機、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時間、學習過程、學習結果、學習環境等做出自我選擇和調控的能力。自主學習者能夠意識到學習的結果,并對學習的物質和社會環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和隨機應變能力[6]。總之,自主學習是學習者憑借內在激發的動機組織學習,自己控制學習過程,評價學習效果的一種學習模式。其特點可以簡要歸納為:個性化;自覺性;獨立性[7]。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在大學校園里,便捷的網絡環境,豐富的圖書館藏,開放的科研教學實踐平臺及多種多樣社會實踐活動為大學生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和學習資源,學生習得知識的途徑不再局限于課堂,自主學習和社會化學習已成為大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方式。
2大學生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構建
自主學習的核心在于強調學習者在學習過程的主導作用和主動性,因此大學生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構建的重點也要放在突出大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導地位和激發其學習主動性上。筆者通過對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實踐的總結思考,提出了大學生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基本結構:目標任務-興趣動機-資源環境-過程控制-交流反饋-意義建構(圖1)。在此模式中,教師依據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提出學習目標和任務,通過情景設置等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之產生主動學習的動機,學生領會并接受學習目標與任務,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與方法,利用社會、學校和老師提供的學習環境和學習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在此過程中,突出體現學生在學習時間安排、學習內容選擇、學習進度控制、學習效果評價中的主動性和自主性。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和推薦學習資料,并對學習方法予以必要的指導,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課堂重點講授、難點答疑或網絡討論交流幫助學生積極完成意義建構。
2.1確立教師與學生在自主學習教學模式中的對等主體地位
大學生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首先在思想認識層面上要確立教師與學生在自主學習教學模式中的對等主體地位。傳統教學理念強調“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原則,在實際教學實踐中,教師在發揮主導作用時往往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逐步演變成“教師主動,學生從動”的教學方式。西方建構主義由于過分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往往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走向另一個極端。我們認為正確的教學理念應當充分認識到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7]。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應該是主體與主體的關系,師生之間地位是平等的,信息交流應該是雙向的,圖1示意了自主學習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的對等主體地位。明確了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對等主體地位后,我們在生物化學課堂教學中,努力轉變角色,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在注重統一教學進度的同時兼顧不同學生認知特點,引導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并互相討論、合作學習,鼓勵學生走上講臺交流自己的觀點,充分發揮教師與學生雙主體作用,在師生之間形成良好互動。
2.2明確學習目標與任務
制定學習目標與任務是自主學習模式的基礎。首先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課程標準制定本門課程的學習目標、明確學生的學習任務。開課前應將課程描述、課程的前后承接關系、教學內容、教學計劃、主要參考書目等相關信息提前告知學生,或通過教學網絡平臺發布。每次上課前要將計劃講授內容、學習重點和難點、課堂要討論的問題及教學課件提供給學生,學生接受相關信息后,根據學習內容、教師要求,結合自身條件和實際需要自主設定自己的學習目標,選擇學習策略,安排學習時間和進度,做好充分的學習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