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職業教育
如今職業技術教育在工業飛速發展的推動下蓬勃發展起來,社會需要越來越多的應用型技能人才,客觀上對教研教改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教學觀念和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現代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也難以滿足現代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當今社會,職業教育的教學思維、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仍未完全脫離傳統的教學窠臼,學校對學生的培養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即不能在一定的教學時段里成長為社會需求的符合職業標準的技能人才,因而還需要全方位深入地進行教學改革。而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提高學生的應職崗位能力,為社會培養合格的技能人才,而實施一體化教學,快速培養技能人才,是一種有效的途徑。一體化教學是近年來職業教育教學的一種采用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旨在提高被教育者的綜合素質。“理實一體化”教學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將理論學習與實踐動手緊密結合起來,突破以往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現象,注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全程構建素質和技能培養框架,豐富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環節,提高教學質量。為此,筆者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也嘗試進行“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
其中,《主減速器的檢查與調整》教學設計就是我對一體化教學的一次有效嘗試?!吨鳒p速器的檢查與調整》是汽車維修專業教材中驅動橋部分重要的檢查調整部位之一,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最基本技能之一。學生掌握的好壞將直接影響下節課程《齒輪嚙合印痕和嚙合間隙》的學習質量。怎樣通過有效的一體化教學讓學生學好本節知識,提高相關技能呢?筆者在研究了《汽車構造》、《汽車拆裝技能訓練》、《汽車修理與檢測》等相關教學參考資料之后,結合所教班級學生情況,確定本課題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掌握主減速器軸承預緊度的檢查和調整方法。課程組織思路:制定課程的目標、明確重難點→設計教學過程→組織實施→總結→修正教學過程。各項目標如下表:為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筆者將采取以下措施:1、利用實物,教師分步操作演示,學生跟隨完成檢查與調整步驟。2、運用比較手法,強化訓練,達到熟練調整。用問題引導、啟發討論、媒體運用、觀察演示、鼓勵教學和指導練習等方法,帶領學生進行學習探究。
一、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案例引入新課
1、復習提問:1)主減速器有何功用?其主要組成有哪些?2)主減速器按齒輪副分為哪幾種類型?設計意圖:對課前預習內容的提問,幫助學生復習主減速器的功用和主減速器構造組成。為本課題教學做好鋪墊。
2、案例思考:日常生活中時有發現汽車驅動橋部位有異響、漏油、過熱等故障現象。那么,導致的原因有哪些呢?從驅動橋的結構、工作原理分析,主減速器、差速器和半軸連接部位出現異常都將可能導致上述故障發生。設計意圖:啟發學生探究學習和討論,通過對相關知識的復習,結合實際故障案例,將問題引入到本教學課題。
3、設疑:主減速器工作中什么異常會導致異響、漏油、過熱故障呢?設計意圖:設置疑問,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有的放矢。為解決問題而學———以疑激學。
(二)講解新課課題主減速器的調整
1、主減速器總成分解與裝復(理論)播放EQ1090E型主減速器拆裝教學光盤播放要求:控制好播放節奏,對重要的步驟應停頓進行適當的講解。觀看要求:認真觀看,做好拆裝記錄,為觀后發言做準備。設計意圖:通過對主減速器的教學光盤播放,給學生拆裝起到正確的導向作用,使拆裝過程和步驟清晰明了,避免操作盲目性———提高學習效率。在播放和觀看時按相應要求去做,加深學生對解體和裝復注意事項的印象。組織學生討論發言,補充不完整記錄。最后,教師再用多媒體課件對拆裝過程和注意事項給予演示。
2、主減速器總成分解與裝復(實踐)化分組:每組選一名學生跟隨老師做同步性拆裝操作(請學生協助)。其余同學以組為單位,邊聽老師講解,邊協助本組代表共同完成各步操作。避免使動手能力差的同學集中在一個組。教師分步講解,學生跟隨做同步拆卸。啟發學生注意觀察主減速器的結構組成,明確調整的零部件位置及功用。思考:為什么軸承需要預緊?設計意圖:分步操作、分組協作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引導觀察構造組成,鼓勵參與意識,培養協作精神,養成善觀察、勤思考、文明作業的好習慣。
(三)軸承預緊的必要性及調整方法采取啟發式教學,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最終解決問題
1、分項教學
(1)對主減速器進行受力分析,理解預緊的必要性,明確軸承預緊度要適度,并按規定進行調整,否則適得其反。
(2)主動錐軸承預緊度的檢查與調整按照裝復順序將主動錐齒輪與軸承座裝復,注意不裝油封,并按規定扭矩擰緊凸緣槽形螺母。檢查方法:用彈簧秤測量主動錐齒輪軸轉動阻力的大小來判定(圖2)。將軸承座夾在臺虎鉗上,用彈簧秤切向拉動主動錐齒輪軸上的凸緣邊緣孔,測量主動錐齒輪軸開始轉動的瞬間拉力大小。其拉力值應符合原廠規定。強調操作注意事項,按規定要求去做,對照原廠規定做出正確判斷,把握質量標準———樹立質量意識。調整方法:增減前端兩圓錐滾子軸承間的調整墊片厚度進行調整。讓分組同學在調整操作時,把軸承的預緊度調整成三種不同狀態(合適、過大、過小),然后用手去感受不同預緊度下主動錐齒輪的轉動情況,摸索經驗檢查法。從而作出準確判斷,選擇合適厚度的墊片進行再調整。預緊度調整合適后,再將油封裝復。裝復時小心油封不要被尖銳物劃傷,而且還要注意油封唇口方向不要裝反,以免造成漏油現象。
(3)從動錐軸承預緊度的檢查與調整將從動錐齒輪及軸承正確裝入主減速器殼內。檢查方法:①用百分表測量從動錐齒輪背面的端面圓跳動量;②經驗檢查法:用手轉動從動錐齒輪,應靈活自如,無卡滯現象。軸向推拉從動錐應無間隙感,否則應調整。調整方法:通過左、右兩端軸承的調整螺母進行調整(如圖3)。調整時先將螺母旋緊,再退回1/10~1/16圈,使最近的一個開口與鎖止板重合,用鎖止板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