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中等教育
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作為中等教育主要的藝術教學學科,在挖掘審美教育因素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在美術教學中加強審美教育可以使學生在獲取美術常識和美術理論、掌握美術技巧的同時,受到藝術美的感染、熏陶,從而激發學習美術的興趣,端正學習目的,使美術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藝術美是藝術家根據自己的審美理想在反映現實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是現實美的集中反映形態,但比現實美更細致、更典型、更集中、更強烈,因而對于人們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她不僅能大大開闊人們的精神境界,而且能啟迪人們更為深刻地鑒別出現實生活中的美與丑。
在美術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首先要培養學生對藝術美的感受及鑒賞能力。
審美感受力是最基本的一種審美能力,是指人的感覺器官對審美對象的感知能力。這種能力包括兩方面內容:其一是對審美對象的外在形式因素的感知能力;其二是對審美對象的情感表現和象征意義的感知能力。
審美鑒賞力亦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對美與丑的分辨能力;
二是對美的性質、類型和程度的識別能力。
審美感受能力的培養是審美教育的基礎,審美鑒賞能力的培養是審美教育的目標之一。敏銳的感知是通向更高審美境界的橋梁。因為藝術鑒賞活動是作品作用于鑒賞者思想感情的過程,同時也是擁有一定審美能力的鑒賞者對藝術作品進行感受和理解的過程。具有較高審美價值的藝術作品要求鑒賞者具有與之相適應的審美能力。
培養學生對于藝術美的感受及鑒賞能力,
首先,要充分利用美術欣賞課的特殊優勢,充分利用課堂教學、課外講座、參觀美展等形式,向學生展示藝術美因素,拓展他們的知識領域。通過古今中外美術作品里栩栩如生、曼妙可感的審美形象來誘發學生產生相應的情感共鳴,可使之潛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教育,從而提高他們的審美素養和對美術作品的鑒賞能力。無論是美術常識的點染,還是美術理論的傳授,都離不開對美的把握,這是美術欣賞教學的一個特點。學生要在琳瑯滿目的美術作品前,通過它們各自不同的具體的、個性化的題材、藝術手段等來把握其內蘊,必然要經歷對藝術美的感受和鑒賞。
其次,在教學中,要把美術理論的講授與美術技能的訓練緊密聯系起來,要在素描、色彩、圖案等繪畫課程中,指導學生培養和提高自身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自覺地去發現、感受、認識、鑒賞藝術美。
總之,在美術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挖掘審美教育的因素,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確立審美教育的原則方法,把審美教育與教學有機地融為一體,并通過提高學生的審美感受、鑒別及藝術表現能力,培養他們正確的審美意識,塑造完美的人格,使他們成為求真向善和審美相統一的人,把繪畫和做人在美的原則基礎上真正統一起來,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