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會計審計
真實性是會計信息最基本的質量特征。然而,在現實經濟生活中,日益嚴重的會計信息失真,給社會經濟正常健康運行造成了巨大危害。因此,探討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剖析其深刻成因,多管齊下綜合治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會計信息失真的類型
會計信息失真從不同角度考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把會計信息失真劃分為無意失真和有意失真兩種類型,有利于分析病灶,對癥下藥。
1.1無意失實
會計信息無意失實是指由于會計人員主觀判斷失誤、經驗不足或會計本身的不確定性等原因,造成會計信息與經濟活動的實際情況不符,因此無意失真也稱為會計錯誤。傳統核算技術錯誤導致會計信息失真,主要是純技術層面的原因,如會計核算進程中的重記、漏記、串賬、筆誤、借貸方向錯位等錯誤,從而造成的會計信息失真。有些錯誤與會計人員的熟練程度有關,如果其業務水平和熟練程度較低,就會發生較多的錯誤;也有些錯誤與工作強度、責任心有關,財會人員在大量的業務面前,難免會由于疲勞或大意而發生一定比例和一定數量的差錯。會計信息無意失實并非會計人員主觀故意,而是一種崗位失職行為,比較容易發現和糾正。
1.2故意失真
故意失真是指故意的、有預謀的、有針對性的財務造假和欺詐行為,也稱為會計舞弊。控制會計基本信息的人員為了會計主體本身或相關主體的局部利益,不顧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和對會計信息真實性的要求,故意篡改、偽造、編造有關的會計憑證,虛報、漏報、瞞報有關的會計數據,從而造成會計信息與會計主體本身的實際信息不符的現象。故意失真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1.2.1憑空捏造型
有關經濟業務并未發生,相關收入、盈利、資產、負債、權益等并不存在,而是通過攝取假證據,編造假資料、假合同、假印章,編制假會計憑證,記假賬,編假報表,憑空捏造收入、盈利、資產、負債、權益等經濟業務的造假行為,其表現形式是造假一條龍。
1.2.2故意歪曲型
故意歪曲、掩蓋、隱瞞會計信息的真實面貌,隨意增減甚至刪除經濟業務的原始記錄,使其原有經濟業務記錄面目全非。如真盈假虧,真虧假盈,將大盈改小盈,將大虧改小虧等。
1.2.3真假賬本型
常見的是兩套賬,一套是真賬,對內;另一套是假賬,對外。也有兩套賬以上的,如真賬只有一套,假賬則好幾套,有的假賬對付稅務機關,有的對付投資股東,有的對付上級主管部門等。
1.2.4賬外有賬型
常見的賬外賬是大賬之外,還有許多小賬。大賬獨立核算,是該單位會計核算的主體,納稅、完成考核指標、應付檢查均以該賬為依據。小賬雖各自獨立,核算卻不規范,沒有統一賬目,沒有統一報表,由執權人分散掌握開支,核算與否隨意。小賬多為“小金庫”,是貪污、挪用、揮霍、行賄等腐敗行為的經濟來源。
1.2.5體外循環型
某項或部分經濟業務的收入或收益不在本單位的會計核算體系內,而是將這些收益轉移或沉淀在外單位,需要支用時,才從相關單位支付。常見的有財政預算外資金體外循環,行政單位有權處罰和收費的體外循環,企業單位部分經濟業務,投資收益,以物易物,物業出租收入的體外循環等。體外循環資金多為腐敗的資金來源。會計信息故意失真是一種嚴重危害他人和社會利益的行為,是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類型。
2.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2.1利益驅動
這里所說的“利益”既包括企業利益,也包括企業負責人、會計人員及其他相關人員的個人利益。處在首位的是企業利益。企業通過提供虛假會計信息來騙取投資者、債權人及國家有關管理機關的信任,并因此獲得投資、貸款或減少稅金支出等經濟利益。其次是個人利益。企業負責人作為企業管理的最高首長,有能力有條件影響會計人員,通過制造虛假會計信息,騙取投資者的信任,并因此獲得職務、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會計人員作為會計信息的直接生產者,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方面他們必須遵守國家的法律,避免因違反法規而影響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他們必須接受企業負責人的領導,按企業負責人的管理要求完成會計工作,并由此獲得薪金、升遷、獎勵等利益。這些復雜的利益關系構成了虛假會計信息產生的內在動力。
2.2會計管理體制存在缺陷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面對世界經濟全球化、投資主體多元化、所有制結構多樣化格局的形成,傳統會計管理體制的弊端日益顯現。長期以來,我國國有企業實行國家任命或委派企業經營者,即國家作為委托者將其國有資產委托給廠長、經理這些受托者進行生產經營。在委托代理關系下,所有者與經營者的利益不一致會帶來一系列的代理問題,委托者為了確切知道受托者在其任期內是否實現其預定目標,國有資產是否保值、增值,利稅上繳是否足額及時,就必須委派一個和受托者沒有任何經濟利益關系的第三者—會計,對受托者的生產、經營、銷售及其利潤分配情況進行全方位的反映和監督。從委托代理理論來說,就要求會計是由委托部門派出。而我國傳統會計管理體制的做法是會計由受托方聘任,這就決定了會計人員和所在的企業有著緊密的利害關系,并受企業經營者的直接領導。當企業利益與國家利益發生矛盾時,作為企業員工的會計人員在企業經營者權力的壓制、授意下,不得不維護本單位利益,喪失職業道德和違背現有會計法規,在會計工作中弄虛作假,給社會帶來損失。
请填写信息,出书/专利/国内外/中英文/全学科期刊推荐与发表指导